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文數據被篡改算學術不端嗎

論文數據被篡改算學術不端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5 01:00:13

論文數據被篡改算學術不端嗎?文 | 《中國科學報》記者 馮麗妃,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論文數據被篡改算學術不端嗎?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論文數據被篡改算學術不端嗎(漏引被判定抄襲)1

論文數據被篡改算學術不端嗎

文 | 《中國科學報》記者 馮麗妃

最近,國内某知名大學教授章棟(化名)發表在地學領域某期刊的一項研究因涉嫌抄襲産生争議。

《中國科學報》記者就此聯系章棟時,他連連喊冤:“我們這項研究的性質最多是引用不當,怎麼能說是惡意抄襲與剽竊呢?”

章棟表示,該問題的根源是文獻漏引。“原作者的思路是在别人的基礎上形成的,我的學生以為隻要引用了原始的文獻就可以了。所以他隻引用了原始的文獻,唯獨沒引用這位作者的文獻。”他解釋說。

盡管章棟表示他已寫信向原作者誠心緻歉并獲得諒解,但該研究最後仍被期刊編輯撤稿,理由是:内容存在“重複”(unattributed overlap)。

這一事件無疑反應了論文引用規範的重要性。引用規範是論文發表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随着高引用率成為評價研究者和研究論文的影響力的一個參考标準,由此而來的“漏引”“不引”“高自引”等引用不當,乃至“合作互引”“審稿拉引用”“花錢買引用”等“黑引用”現象日益受到關注。

“對用于衡量科學質量指标的任何形式的操縱都應該被視為不道德行為。”細胞出版社《交叉科學》(iScience)主編Simona Fiorani和Stefano Tonzani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

引用要有相關性和全面性

論文被撤後,章棟仍耿耿于懷,認為該期刊的做法不公平,是對“中國學者的歧視”。“國際上,此類漏引情況并不會直接撤稿,最多是在文末勘誤或補充。”他說。

然而,檢舉者認為,無論是無意“漏引”,還是有意“不引”,都是不尊重前人研究的行為。特别是不引,“有為了突出自身研究的創新性和重要性,而忽視他人貢獻的嫌疑”。

Fiorani和Tonzani認為,論文引用應該具備相關性、全面性,而且最好是最新的參考文獻。

以《交叉科學》為例,他們表示,該期刊要求論文手稿中使用的所有數據集、程序代碼和方法,必須在文本中恰當引用,并以首次期刊的報道形式或以獨立持久标識符的形式,如數字對象标識符(DOI),在參考文獻部分列出。“如果一個數據集、代碼或方法的标識符與原始研究不同,我們鼓勵作者同時引用該标識符和原始研究。”兩位主編表示。

為了确保規範引用,他們會鼓勵作者最好參考已發表的論文或處于接受狀态中的論文,并要求在論文所有引用中包含DOI;對于發表在預印服務器上的一些文章,如果它們對正在審議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非常強的相關性,他們鼓勵作者引用這些預印版文章;不允許在參考列表中囊括未發表的數據、處于提交狀态的研究論文、論文摘要和個人通信,雖然在文章内容中可以提及這些内容。

此外,兩位主編表示,在方法部分對實驗具體步驟不進行詳細描述而隻引用文章的做法也不提倡。“例如蛋白質X是按照Y文中描述的程序分離的,這種情況不提倡。實驗如何開展的内容需要在引文後詳細描述出來。”

操縱引用=不道德

在實際論文發表中,類似章棟的“漏引”以及其他引用不當現象時有發生。

2019年,美國科學公共圖書館生物期刊發布了一個數據庫(科學領域标準化引用計量作者數據庫),其中包含了過去20年176個子領域被引用最多的10萬名研究者的标準化引用數據。

讓創建者沒想到的是,數據庫發布之後,研究者的自引率成為關注焦點。

數據顯示,其中數百名研究者的論文自引率超過50%,部分研究者甚至超過了90%。其中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是,印度計算機科學家Sundarapandian Vaidyanathan的自引率高達94%。

不止如此,Vaidyanathan所在的韋洛爾技術大學也被認為存在操縱引用的現象。該校在2017年的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行榜的排名“如坐直升機”,蹿升至第43名,位列日本九州大學之前。而此前,該校從未進入過任何全球大學排行榜前1000名,且并未出現極高影響力的論文。

國内也不乏類似情況。我國某雙一流高校一位青年教師就曾因存在過多的不相幹自引,被某國際地球物理領域期刊宣布撤銷十篇論文,要求其“修正并重新發表”。據統計,該教師在其十篇原始論文中自引次數超過300次。

“自引并非引用不當,有時自引是不可避免的。”Fiorani舉例說,在引入一個科學問題并解釋一個特定科學問題背後的基本原理時,以實驗室之前獲得的知識為基礎是可以接受的;不能接受的是,隻引用本實驗室的論著,而不引用其他實驗室同樣貢獻度的論著。

“自我引用應保持在低水平,最多不超過總引用數量的5%。”Fiorani說,尤其重要的是,在介紹涵蓋特定研究領域的綜述文章時,要保持文獻的均衡代表性。

其他論文引用不當現象也在得到關注。去年6月,數據分析公司科睿唯安曾披露21種期刊存在異常引用模式,其中10種被壓制,如《智能與模糊系統學報》《材料表達》《國際發動機研究雜志》《強化傳熱學報》等。

這些期刊或是過度自引以誇大影響因子,或存在“引文堆疊”或“引文環”現象,即合作者、朋友、同事,甚至第三方頻繁相互引用,以增加論文的影響力。

論文“被壓制”,則意味着它們當年将不會獲得影響因子,這無疑将影響期刊發展。

論文引用不當的表現形式不知如此,還包括為顯示研究材料的掌握豐富度刻意增加引文的“過引”,期刊或個人采用誘導的方式增加被引量的“誘引”,以及作者在非必要的情況下故意引用有影響力的學者論著的“崇引”,等等。

“對用于衡量科學質量指标(包括引用)的任何形式的操縱都應該被視為不道德行為。”Fiorani和Tonzani表示,在編輯的角度,需要依賴審稿人來标記不道德的引用,編輯對被标記為“可疑”的引文進行核實。

他們表示,引用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工具,不應該輕率地随意添加。他們建議盡量添加對研究進展有啟發作用的、與研究有相關性的、真實的參考文獻,并經常檢查引用的是不是該引用的論文。不要僅僅因為讀過那篇論文就去引用。如果想要表達的是其他的觀點,也沒必要非要引用大科學家或知名期刊的觀點。

擴大評估“盤子”中的衡量參數

在Fiorani和Tonzani看來,導緻當前引用參數被操縱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引用參數被用來決定科學家的職業發展和命運。克服這一問題的一個方法是在評估的“盤子”中加入不同的參數。

“一般來說,用單一參數來判斷科學的影響力并不是好的做法。”Fiorani說,在大多數情況下,高引用與高質量相關。但也有其他因素可能導緻一篇文章被大量引用,比如某篇論文産自一個著名的實驗室或者作者聲望比較高,在這兩種情況下,文章都更有可能被引用,因為它的“可見度”更高。此外,科學領域不同,引用模式也存在差異。

“如果單獨采用高被引率指數作為衡量指标,這可能是一個誤導性的措施。它可以作為一個指标,但不應該被視為衡量一個科學家有多優秀的絕對标準。”Tonzani認為。

在兩人看來,理想的評估标準應該以科學家的業績記錄為基礎,衡量他們對他們基金中科學問題的回答能力。如果擁有一個強大的學術委員會,能夠根據科學問題、所提出的實驗的可行性以及方法的适當性來評估撥款申請,而非根據科學家的發表記錄和已經産生的數據來進行評估,這将有助極大地改善這一現狀。

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主力軍,中國科學院對論文著作引用規範極為重視。

2021年11月,中國科學院道德委員會辦公室發布了《關于規範論著引用的通知》,對規範論著引用提出要求,例如在引用他人論著時,應遵從合理引用、規範引用的原則,反對“合作互引用”、“抱大腿蹭引用”、“審稿拉引用”、“花錢買引用”、“先外後内博引用”等情形。在評價學術成果時,應以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聚焦解決重大科學問題和“卡脖子”問題,強化國際評估和代表作水平,而不僅僅将論文及其被引情況作為主要指标。

該通知還指出,中科院會秉持“零容忍”态度,對不合理、不規範的論著引用行為進行調查,并會将不規範的論文引用行為認定為科研失信行為。

對于将“漏引”判定為“抄襲”,張章仍然覺得很“冤”。他告訴《中國科學報》,将和該期刊交涉,建議其撤回撤稿意見。

不過,截至記者發稿前,該論文撤稿意見仍然未有變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