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思想文化的差異?内容說明,源自2014年錄制的王德峰老師講座視頻關于言論基調,這個講座本身是面向複旦大學【國學社】的同學,希望更多學子報名國學,因此,情感色彩上會明顯偏向于中國古典文化具體的解讀、分析,并非不刊之論,兼收并蓄即可,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南北方思想文化的差異?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内容說明,源自2014年錄制的王德峰老師講座視頻。關于言論基調,這個講座本身是面向複旦大學【國學社】的同學,希望更多學子報名國學,因此,情感色彩上會明顯偏向于中國古典文化。具體的解讀、分析,并非不刊之論,兼收并蓄即可。
《金剛經》中的“三句義”,有它固定的表達式,如第一句話,“如來說,世界”,緊跟第二句話,“皆非世界”,緊跟第三句話,“故名世界”。
三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如來說,世界”,意思是:如來說,有一個世界。
但是,這并不是一個由實體組成的世界,所以第二句話馬上提出:“皆非世界”。(西方人的宇宙觀是實體的宇宙觀,他們無窮無盡地追問世界成立的實體基礎是什麼。而我們在成長教育過程中,一直受到西方科學的影響,中國人也開始有實體的觀念了,這個實體的觀念不僅僅存在于我們對物理學的學習中,也逐漸開始影響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這句話的含義是否定世界是一個實體(或理解為否定世界由實體組成),但卻不能否定這個世界的存在,這個世界雖然不是由實體組成的,但是它由“緣起性空”組成。佛教最基本的原理就是“緣起性空”。
那什麼是“緣起性空”呢?
舉個例子,我們平時喝水的礦泉水瓶,它是不是由實體組成的呢?按照西方觀點是的,它是PP(聚丙烯)制成的,甚至還可以不斷向下分解構成PP的基本粒子。但依據佛家的觀點,它并不是實體性的存在,它叫“自性本空”。那沒有自己的本性,這個礦泉水的瓶子從何而來呢?佛家觀點是,它是由各種因緣聚合而成,即各種條件彙聚成了這個事物。既然是由各種條件彙聚而成,那自然也會因為各種條件而離散。
但是不要因為“性空”就“則空”了。執着于“空”,你就錯了。世界作為實體,它是不存在的,要把它“空”掉;但世界作為“緣起”是真實的,不因為“性空”而否定了“緣起”的真實性。
于是,第三句話“是名世界”的意思是:這世界就是一系列“緣起”。“緣起”本身要确認為真實,這是王德峰教授希望我們年輕一代盡早領會的基本道理。
想要進入釋迦牟尼的智慧,你必須有“緣起性空”的認知,即“緣彙則生,緣離則滅,萬事萬物,無不如此”。我們出生由父母組成的家庭裡,我們在這個家庭長大,我們肯定希望這個家庭可以永遠存在,但是人有生老病死,月有陰晴圓缺,這就叫緣起性空,萬事萬物皆是如此。
當我們在戀愛的時候,我們心目希望尋找一個理想的丈夫或理想的妻子,這沒錯,但這隻是我們心中的美好願望。如果我們真的将這個願望構建成如柏拉圖所說的“理念”(柏拉圖對理想實體的統稱),以理想妻子或理想丈夫該具備的各種“實體”标準去衡量對方。那我們就錯了,具體錯在哪裡呢?因為“實體”本不存在,哪個女性是天生的妻子呢?亦或者哪個男性又是天生的丈夫呢?并沒有。丈夫與妻子是“交互性關系”,缺了一方就沒另一方,這種關系就叫做“緣”。當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其實他(她)也把我們作為父母”生“出來了,這都是“緣”在起作用。所以,“緣起性空”就是要教會我們破除實體制的觀念。
西方文化在有哲學之前就有了宗教,稱為原始宗教。希臘神話發展出的“神譜學”是哲學的前身。希臘原始宗教構造出了一個超現實的世界:這個世界在奧林匹亞山上,最高的神叫宙斯,諸神之間存在其特有的道德法則和道德秩序。希臘人構造出這個神的世界,是為了讓人間的秩序有神聖的保證。
為什麼需要神的存在呢?為什麼不像我們中國人,首先建立以血緣為基礎的社會秩序,然後從親族制度,逐步上升為政治關系,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别呢?
差别的根源首先是地理環境。
中國是廣大的内陸國家,人民很快從遊牧生活轉入農耕文明,在土地上建立起自然的承諾,進行長久的定居生活。在一個自然村落裡,人與人的關系都是有血緣關系可以追溯的:誰是我的伯伯,誰是我的叔叔,包括遠親都可以追溯的很清楚。所以這種定居形式組成的自然村落的生産方式和社會生活關系,就很自然可以用親族關系做基礎來奠定社會秩序。
但是古希臘文明是愛琴海文明,屬于多島嶼的地理區域,海上的殖民運動頻繁發生:經常會出現某個部落為了尋找更好的自然環境就移民到另外一個島嶼上。于是,多個不同部落會在同一島嶼相遇,但是他們無法像中國人那樣,按照血緣關系、親族制度來建構社會秩序。
那他們如何實現和平共處呢?
隻有一個辦法,叫做契約。但若契約是人定的,就很容易遭到質疑或破壞,所以要将契約神聖化——即構造一個神的世界,用神與神之間的秩序和道德來規範人間的秩序。宗教就是要重建人與神之間的契約。由此我們得知,在西方哲學起步之前,西方宗教思想已經區分出兩個世界了:一個是現實世界(此岸),一個是神的世界(彼岸)。
原始宗教之後,柏拉圖建立起第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理念論。雖然,柏拉圖不再使用原始宗教的說辭,但是理念論所構造的理念世界,也是一個彼岸的世界。
為什麼這麼說?
根據理念論,當我們認為某個事物是一把錘子時,并不在于它的外部特征,而是因為我們心中已經擁有了錘子的理念。舉個簡單的例子:飛飛家裡買了裝飾畫,需要将釘子釘入牆體,但是家裡沒有商店裡售賣的那種錘子,因為飛飛心中有了錘子的理念,所以飛飛去樓下拿了一塊石頭,用石頭将釘子釘進牆裡。這個場景裡的石頭就是錘子,但是它沒有真正的錘子好用。由此又推出,每一個感性的事物(如上面場景的石頭)都是對理念(理想世界的錘子)的不完善的模仿。
“現實世界是不完善的,因為現實世界都是由感性事物構成的,而這些感性事物都是對理念不完善的模仿”。接着上一話題,天下沒有一把具體的錘子可以宣稱為錘子之理想。于是,柏拉圖又提出一個重要結論——現實世界的缺陷都來自于它與理念之間的差距,想要克服它的缺陷,就要不斷的改造世界,每一次克服就帶來一次進步。因此,在柏拉圖的理念論成為西方哲學的共識後,改造世界的要求就不斷的被提出來,這就是西方曆史進步觀的雛形。
理念論使得西方文明與中華文明産生了根本的差異。我們中國人可曾想過要改造世界?今天想了,這是因為受西方影響,而以前隻想”天人合一“。
在中國思想和中國文化精神中永遠發展不出西方的技術來。因為我們改變自然的方法不是處理它,也不是改造它,是為了更好地實現天人合一,所以中國處理人與自然的原則是藝術。而近代以來,由于西方日益發展的資本要求和從技術層面改造自然的要求,柏拉圖的理念論在西方文明中得到了最充分的發展——它可以創造出自然界本來沒有的東西。比如泡泡糖,所以在吃泡泡糖的時候,大家一定要注意,咀嚼完之後不能咽下去,因為它無法在我們的身體内完成代謝。同理,白色污染也是自然界本來沒有的物質,所以無法在自然界代謝。
此外,人類在柏拉圖理念論的指引下,還做了這樣一件事情——核能的利用。核能的利用要有一個前提,就是絕對安全的被利用,但人是會犯錯誤的動物。不要以為自己在理性的武裝之下就可以做到不犯任何錯誤,達到完美和無限,這是不可能的。人的理性歸根到底是有限的,在這一命題上,哲學和宗教是一緻的,共同承認人是會犯錯的。并且在核能的運用上,一旦犯了錯誤,其後果是人類所無法解決的。
以上種種讨論表明:柏拉圖主義确實為人類社會帶來了重大的成果,但是這些成果中同樣也蘊含着巨大的風險。同時,柏拉圖主義還有另一成果就是以理念論的原則來建構社會秩序。我們很多人都向往西方的社會秩序,理性的社會。每一個社會組織,每一個單位的秩序都按照理性組織。而大家都接受這一點的原因是理性帶來了效率。
柏拉圖主義産生了雙重結果:一是人改變了對自然界的态度(可以創造出自然界并不存在的東西),二是改變了人與人的關系(不再暗示每個人向上攀登的道路,而是平面化的,按照理性和效率維護社會秩序)。我們不能因此全盤否定西方文明,我們也必須承認它帶來的成果。如:西方技術的運用實現了人可以不靠天吃飯。哪怕農業文明發展最燦爛的中華文明,仍然始終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靠天吃飯,受制于自然界。
追溯西方文明的根源,無論是由地理環境産生的古希臘宗教還是後續産生的西方哲學體系,始終在構築2個世界:宗教構築的是人的世界和神的世界;柏拉圖理念論構築的是現實世界和理念的世界。其理解世界的基本框架都是,真理在彼岸(神的世界或理念世界),此岸并不完美,所以需要以彼岸的原則來改造此岸。
中國思想儒家、道家和中國化了的佛學在宋明結合,稱為“儒道佛三者合流”。這三家共同形成中國文化精神,但沒有一家有實體觀念。中國文化中,常常強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但從未想過要改造世界,我們的賢者一直想以一種藝術的形式,實現”天人合一“。
王德峰教授經常被邀請參加他研究生的婚禮,并被通知會作為導師發表證婚詞,那他都會打很長時間的腹稿,以便讓自己的證婚詞既符合喜慶的場合又具有一定的深刻性。
有一次,王教授參加婚禮非常開心且放松,因為他被邀請參加婚禮,但沒有被通知需要做證婚詞。正當他自在得意地看着婚慶公司的主持人發表滔滔的演說之時,主持人突然說到,“各位嘉賓,今天在座的有位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特殊的嘉賓,他就是我們新郎的導師王德峰,下面歡迎他上台發表證婚詞!”
王教授一臉懵,直到上台都沒想好具體要說什麼,情急之下想到了“三句義”,于是他說到:“如來說你們是夫妻。”全場掌聲雷動!
第二句話來了:“皆非夫妻”,全場一下子沉默……
在大家的驚愕中,王教授說出來第三句話:“所以是夫妻”。此時大家還是很安靜,一時沒明白王教授所具體表達的含義。
還好有一位朋友上來給王教授解圍:“王教授說得好,你送了一部金剛經給新人!我來為你做注解”。他說道:“今天你們結婚了,這個如來也承認。你們馬上要開始婚後的生活,婚姻的第一階段一定是磨合期,你們也許會發現你們心目中的那個理想的丈夫或理想的妻子并不符合你們的理想,這時候第二句話恐怕就來了——皆非夫妻。但是,千萬不要停留在第二句話裡,馬上就到第三句話,所以是夫妻,這就是緣分!”全場掌聲雷動。
哲學系經常有海外的哲學同行來做訪問學者,王德峰教授會盡地主之誼請他們吃飯。有一次和一個美國教授一起吃飯,端上來一盤菜叫鹌鹑蛋。中國的同事們都很順利地用筷子成功夾起鹌鹑蛋吃掉,而這個美國教授夾了六次都沒成功,第七次好不容易夾起來了,結果掉到了地上去。他歎了口氣說:“你們中國人真聰明。”
這是王教授說到:“跟聰明沒關系,這是哲學問題。”
美國教授一臉茫然:“難道這裡邊有哲學問題嗎?”
王教授說:”當然!你們歐洲人吃飯,針對盤子裡的食物,舉起手中的刀和叉,是主體面對客體;然後,先解剖它分析它,解剖、分析完畢再吃下去,這叫主體消滅客體,這是技術的原則。而我們中國人用筷子叫藝術,我們通過這雙筷子的全部藝術活動,完成了一次天人合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