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披紅袍,一般意味着當官,但也有一些特殊情況下非官場披紅袍的。
古代詩詞中,有詩為證,“一身骨肉最清高,早入黉門姓氏标。待到年将三十六,藍衫脫去換紅袍”。黉門,古時指學校,學生穿藍衫。古人有言三十而立,年将三十六時,藍衫脫去換紅胞,意即當官了。
從隋朝時期開始,朝廷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員分别用紅、綠兩色,小吏們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隻許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黃袍;而唐代四品官員的服色為深绯,五品淺绯,也就是四品深紅,五品淺紅;宋代五品官員的服色為紅色;明代規定“一品至四品,绯袍”,也就是一至四品都可以穿紅袍,但是仍需要以補服圖案、腰帶材質等來判斷官位;到清代廢除了服色制度,隻在帽頂及補服上分别品級,服飾顔色不論職位高低原則上都是藍色,隻在慶典時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時都是紅青色,素服時,改用黑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