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9 19:34:17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人生的光明就是找到良知)1

1

王陽明出生的地方,餘姚是一個山林叢集的古樸閉塞的城鎮。多虧了一個姚江溝通與外界的一個聯系,又加上王陽明創立了姚江之學,從而使這個地方成為了浙東文化重鎮。

餘姚縣境内,那個時候最大的山就是龍泉山,為四明山的支脈。在餘姚西邊南坡山腰,有泉,叫做龍泉山。以泉名山,是南方慣見的那種小山。

北邊有一個小閣樓,本屬于莫家,王華還沒有中狀元的時候,租用那裡當作書房。并且把家搬到了那裡,後來因為王陽明而成為了文物。

王陽明在12歲的時候,就跟他的私塾老師提出了一個不同尋常的問題,什麼叫做人生第一等?老師就說:讀書當狀元。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人生的光明就是找到良知)2

誰知道王陽明的天性和個性,讓他直言不諱的就反駁老師說:讀書當狀元不是第一等事,讀書當聖賢才是第一等事呢,學聖賢就是不以登攀仕途為目的而成為聖人,成為偉人為目标。說這句話的時候都把老師說得一愣。

2

王陽心學當中,對于布滿夜色的生存環境,王陽明有着一種與衆不同的心法,簡單的說就是一夜之夜,獲得反手而至的大利益。

所以在王陽明的心學中,緻良知就是陽明心學的核心。

王陽心學當中,對于布滿夜色的生存環境,王陽明有着一種與衆不同的心法,簡單的說就是一夜之夜,獲得反手而至的大利益。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人生的光明就是找到良知)3

王陽明一身三任,能夠透過一層,就是常人說學者能用功,這是一種漂亮的精神勝利法。但是聖人可以心中無夜氣眼中無夜氣。

對學生來說則是做功夫的契機,做什麼功夫,在黑夜不迷路的功夫,從而走向光明。光明的标準是什麼?在王陽明的所理解中,光明就是找到人生自己的良知,用良知來面對生活中的所有問題。

王陽明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良知在夜氣發的,方是本體,以及無物欲知雜也。

學者要想讓事物紛擾之,常如夜氣一般,就是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人生的光明就是找到良知)4

這個夜氣刻畫靜和獨,沒有物欲之雜。後來王陽明更簡練的說法就是說良知就是獨知,靜功就是小學功夫,是運氣的基礎。紛擾混亂中讓自己可以不動心,做大事的時候有禁忌,不随境轉,不為其亂。

則是陽明提供的心訣,是每個人都要進修的一個看家功夫,這個所強調的也就是緻良知中的一個核心。

在正德十年的時候,王陽明為天澤作《夜氣說》,又強調夜氣靜和白天的動是一種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王陽明先從感性知覺,說文人喜歡的夜晚現象。

王陽明認為每個人都有良知(人生的光明就是找到良知)5

王陽明的一生,反複的來說這樣一句話:若上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隻是會學成一個癡呆的漢,他主張必須在事情上面磨練,才是一種真的功夫。

王陽明的哲學就是萬物皆備于我,化任何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癢,無物不消。

3

要想長就要想辦法,得到全面的養分,故意跑偏樹敵的做法都是一種自作孽的行為。王陽明在強調人生轉換的時候,藝術造詣俨然與老子複生一樣,他說:孤陽不長,孤陰不長。王陽明還相信禅宗的一個達則遍境是,不悟永乖疏的智慧。

王陽明的陽明心學就像是心一樣不可把握,王陽明的過人之處就在于它能把距離很遠的說法并為一個。從儒學,道學,釋學,墨學,其中的精華可以融為一體,化為陽明心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