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詩以沉郁頓挫為主,多是反映社會狀況和民生疾苦,表達家國情懷,對于純粹描摹自然、寫景抒情的不多。
杜甫一生仕途不順,前期讀書漫遊,接着困守長安,後來又趕上了安史之亂。一場長達多年的内戰打破了他最後的希望,從此一直勞碌奔波。一生隻有在成都的這段時間,過得還比較輕松。但是也隻能說比較二字而已。
因為在成都的生活也基本上是靠友人嚴武等接濟,有時候出了情況接濟不上,一家人的生活就無以為繼。
杜甫760年到達成都以後,就在友人的資助下在郊區浣花溪畔蓋起了草堂,一家人打算長遠地在這裡住下去,從此過起陶淵明筆下那種山水田園的日子。
他的隔壁鄰居是黃四娘,黃四娘是成都老住戶,也有土地,因此花草樹木都栽種了不少。一到春天,她家房前屋後百花盛開,萬紫千紅。而杜甫一家隻是初來乍到,草堂周圍還是光秃秃的。
這浣花溪畔是很安靜的,它遠離了城區的喧嚣,有着陶淵明詩歌裡靜谧的田園風光。761年,即定居成都後的第二年,春天來了,杜甫心情愉快,沿着浣花溪踏青散步,還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的七首絕句。下面我們來欣賞其中的第六首。
《江畔獨步尋花》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
從詩的題目來看,詩人就是非常喜悅的,他一個人有這個雅興,不說踏青,說是去尋花,沿着江畔走了多遠,走了幾次,沒有交代。但從一口氣寫了七首來看,絕對是經常去的,應該是從花開看到花落。
詩的第一句就說到黃四娘,把一個普通人寫進詩歌,這本來就是杜甫詩歌紀實的特點。就像前面寫的《石壕吏》,也是有老夫老妪的。多年以後,人們提起黃四娘,就會想到她的一個鄰居杜甫來。
再說這樣有名有姓的寫,也顯示了杜甫與鄰居和睦相處的友好關系,表現了杜甫向往農家田園生活的一種美好願望。可以說,杜甫此時是天真的,他充滿了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黃四娘家的田間地頭,池邊路旁,都是花,有可能多是桃花李花。花太多把樹枝都壓彎了,甚至遮蔽了小路,行人都不便通過。
春天的生機還不止在此,那些桃紅李白,雖然是五彩斑斓,但隻不過是靜景。後面兩句分别從視覺和聽覺來寫“戲蝶”和“嬌莺”,這樣就使春光飛動了起來。
蝴蝶和黃莺帶上這麼一個修飾語,看起來應該是成雙成對,就像“兩個黃鹂鳴翠柳”一樣。蝴蝶是寫形态,它們流連忘返,圍着花叢不肯離去。
黃莺是寫聲音,或夫妻雙雙,或扶老攜幼,或站在花枝上,或繞着飛翔,發出恰恰的呢喃。
這裡的“留連”,這裡的“自在”,既是寫自然界的和諧恬靜,寫春光的舒适美好,也是杜甫此時此刻心境的寫照。是啊,流連于大自然,過自由自在的日子,這是古往今來多少人的美好追求。
多年以後,杜甫出川,到達荊湘一帶,登上嶽陽樓,在沅湘之間漂泊。他們一家人孤苦無依,生活在一條小船上。這個時候,杜甫多麼想回到成都那個溫暖的草棚裡,想和黃四娘家一起,過着簡樸的農家鄰裡生活。
但是,一切都不可能了,時光從來都沒有倒退過。那個草房就交由鄰居黃四娘家幫着照看吧。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