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侏羅紀和白垩紀的時期不同。
(1)、侏羅紀(Jurassic)是一個地質年代,界于三疊紀和白垩紀之間,約公元前1億9960萬年(誤差值為60萬年)到1億4550萬年(誤差值為400萬年)。侏羅紀是中生代的第二個紀,開始于三疊紀-侏羅紀滅絕事件。
(2)、白垩紀(英語:CretaceousPeriod)是地質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開始于1.45億年前,結束于6600萬年前,曆經7900萬年。是顯生宙的最長一個階段。
2、侏羅紀和白垩紀的生物情況不一樣。
(1)、侏羅紀是恐龍的鼎盛時期,在三疊紀出現并開始發展的恐龍已迅速成為地球的統治者。各類恐龍濟濟一堂,構成一幅千姿百态的龍的世界。當時除了陸上的身體巨大的迷惑龍、梁龍、腕龍等,水中的魚龍和飛行的翼龍等也大量發展和進化。侏羅紀的昆蟲更加多樣化,大約有一千種以上的昆蟲生活在森林中及湖泊、沼澤附近。除原已出現的蟑螂、蜻蜓類、甲蟲類外,還有蛴螬類、樹虱類、蠅類和蛀蟲類。這些昆蟲絕大多數都延續生存到現代。
(2)、白垩紀是最大的恐龍出現時期,許多新的恐龍種類開始出現,恐龍仍然統治着陸地,翼龍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動物統治着淺海。最早的蛇類、蛾、和蜜蜂以及許多新的小型哺乳動物也出現了。被子植物也出現于此時期。
3、侏羅紀和白垩紀的氣候環境不一樣。
(1)、侏羅紀這時候全球各地的氣候都很溫暖,湧入裂縫而生成的海洋産生濕潤的風,内陸的沙漠帶來雨量。氣候較現代溫暖和均一,但也存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區别。早、中侏羅世以蒸發岩、風成沙丘為代表的幹旱氣候帶出現于聯合古陸中西部的北美南部、南美和非洲。中國南部,早侏羅世時處于熱帶-亞熱帶濕潤氣候環境,中晚侏羅世逐漸變為炎熱幹旱環境;中國北部,早、中侏羅世氣候溫暖潮濕,晚侏羅世溫暖潮濕地區縮小。環太平洋帶的強烈構造變動與太平洋闆塊向周圍大陸闆塊的俯沖密切相關。
(2)、白垩紀的海平面變化大、氣候溫暖,顯示有大面積的陸地由溫暖的淺海覆蓋。白垩紀是以歐洲常見的白垩層為名,但在全球其他地區,白垩紀的地層主要由海相的石灰岩層構成,這些海相石灰岩層是在溫暖的淺海環境形成。在白垩紀中期,海洋低層的流動滞緩,造成海洋的缺氧環境。全球各地的許多黑色頁岩層,即是在這段時期的缺氧環境形成。這些頁岩層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氣來源,北海便是如此。氣溫上升的原因是密集的火山爆發,制造大量的二氧化碳進入大氣層中。中洋脊沿線形成許多熱柱,造成海平面的上升,大陸地殼的許多地區由淺海覆蓋着。位在赤道地區的特提斯洋,有助于全球暖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