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2不二情書劇情?浪漫喜劇作為好萊塢類型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小博大”曆來都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以小清新、小沖突、小驚喜、小情緒博得觀衆的大衆認可,皆大歡喜,而以小成本獲得票房巨大回報也是這種類型片經常創造的奇迹薛曉路導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圖》就是近年常常被提及的奇迹之一而三年磨一劍,原班人馬打造的延續性産品:《北京遇上西雅圖2:不二情書》自然也被寄予厚望但對我來說,因為對之前那部電影故事合理性的質疑,其實對于這部續集是心存懷疑的,雖然吳秀波與湯唯這一對CP還是很有票房号召力的帶着懷疑走進影院,卻未曾想收獲的是大驚喜——《不二情書》是我個人觀影體驗中,近年中國影壇最出色的浪漫喜劇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這部電影裡,薛曉路導演向我們展示了如何用一個古典主義的文學結構全新表達了現代主義的浪漫童話,也通過故事情節清晰地表達了對于我們這個時代,對于我們的生活本身、情感本身的嚴肅思考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西雅圖2不二情書劇情?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浪漫喜劇作為好萊塢類型片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小博大”曆來都是成功的不二法門。以小清新、小沖突、小驚喜、小情緒博得觀衆的大衆認可,皆大歡喜,而以小成本獲得票房巨大回報也是這種類型片經常創造的奇迹。薛曉路導演的《北京遇上西雅圖》就是近年常常被提及的奇迹之一。而三年磨一劍,原班人馬打造的延續性産品:《北京遇上西雅圖2:不二情書》自然也被寄予厚望。但對我來說,因為對之前那部電影故事合理性的質疑,其實對于這部續集是心存懷疑的,雖然吳秀波與湯唯這一對CP還是很有票房号召力的。帶着懷疑走進影院,卻未曾想收獲的是大驚喜——《不二情書》是我個人觀影體驗中,近年中國影壇最出色的浪漫喜劇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在這部電影裡,薛曉路導演向我們展示了如何用一個古典主義的文學結構全新表達了現代主義的浪漫童話,也通過故事情節清晰地表達了對于我們這個時代,對于我們的生活本身、情感本身的嚴肅思考。
影片名為“不二情書”,核心自然就是情書,而且還是在當下這個微信時代顯得迂腐的書信模式,片中充滿了對《查令十字街84号》這部被稱為“愛書者聖經”的名著的緻敬,原著小說和發生地都成為影片重要的“藥引子”。但如果僅僅隻是複刻經典,《不二情書》的自身價值就很有限了。導演和編劇“借其形,得其味,還其神”,在經典故事的基礎模型之上,創造性地發展出了新穎的“二元共振”的故事結構——兩個完全沒有任何人生交集的男女,相隔萬裡,卻成了情書的對象。與《查令十字街84号》兩位書癡的以書寄情不同的是,《不二情書》的通信雙方各自都發展出一個“小世界”,兩個小世界看似毫無邏輯關聯,細品卻有深刻的映像反射與呼應。
影片中設定的男女主人公都屬于現代都市生活中的“非典型孤獨患者”、典型的“孤(獨)男寡(助)女:一個是少小離家,失去人際信任感的房地産經紀人;一個是無處安身,混迹賭場寄生的小飛女。一個幫人買房子,一個陪人賭銀子,都是與橫流的物欲不斷正面遭遇的邊緣角色,紅塵滾滾,如霧霾重重籠罩他們灰色的人生。而偏偏是這兩個人生喧嚣不斷,從常規邏輯上絕對不會拿出紙筆寫信的人,不經意選擇了最傳統的書信交流感情。所謂的“不二情書”,其實并非狹義上你侬我侬的情話,而是一點一滴地解剖着男女主人公的人生軌迹與靈魂深處的圖景,通過古典主義的載體,兩個陌生人可以漸漸熟絡到如同靈魂的共生體。與其說是一對男女的相識相知相愛的故事,毋甯說是兩顆躁動不安的靈魂,在茫茫人海中,艱難地發現并靠近對方人生的過程。這個過程似乎是愛情,但遠遠超出愛情本身,甚至在某些瞬間,露出了我們生活的本來面目。在觀影過程中,我一邊沉浸在文字與圖像的美好河流裡,一邊不住地聯想起雷蒙德·卡佛的小說《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
我不知道影片的主創在創作前期是否也有類似的聯想,但是從整部影片的主題立意、故事内容、表達結構、人物組合各方面,其實就是圍繞在這樣一個折磨着也豐富着人類情感世界的千古一問而展開。薛曉路導演是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副教授,在《不二情書》裡,用一個結構邏輯嚴謹細緻、情感點位精準分布的劇本,不疾不徐、張弛有度地将自己的導演意志揉進了故事情節裡,也把這樣一個亘古不變的命題,通過故事展開到觀衆的心裡。劇中以《查令十字街84号》這本小說展開的情節,可以說是劇本寫作技巧裡物件練習的教科書級别的“炫技”,一開始抛出物件,然後以此展開越洋通信,看似留下一個巨大的漏洞,甚至讓人覺得會成為整部影片的邏輯黑洞,但在影片結尾,以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的反轉,徹底兜住了所有“漏洞”,不僅如此,還由此鋪陳了一個特别漂亮的豹尾:查令十字街84号主人的葬禮橋段,溫馨浪漫,感人肺腑,整部影片的思想格局也頓時提高到新的境界。觀影感受,如同觀摩武宮正樹的“宇宙流”棋局,開始看似落子毫無頭緒,等到收官階段,你才驚訝之前原來步步都是有宏大設計的妙手。這部電影單純從劇本的水平上,我覺得是為近年來充斥内地市場的“傻白甜”系女性電影、白領電影、PPT電影、小妞電影、YY電影做了一次不動聲色但極其重要的撥亂反正。
《不二情書》所體現出來的,是劇本專業寫作技巧的價值,是影像藝術表達與控制的能力,是文學性與人性共振的和諧美感。我始終相信好劇本一定是有文學性的,而文學性則來源于對人性的關懷。從這個角度看,三年前的《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于《不二情書》,都像是一次略顯生澀的練手之作了。而吳秀波與湯唯的氣質組合,在這部電影裡才真正産生了化學反應。影片典雅優美的表達方式,讓他們自身的文藝潛質得到了最大化,他們在倫敦街頭徜徉的畫面,讓人不禁想起《諾丁山》裡的休.格蘭特與朱麗亞.羅伯茨。
影片選取的二元對應劇本結構中,吳秀波飾演的人在美國的房地産銷售人員羅大牛與湯唯飾演的混迹澳門賭場的女漢子焦姣在全片的四分之三時間軸上,基本都是兩條平行線。一部浪漫喜劇,男女主人公大部分時間一直“自說自話”,卻要一步步讓情感發酵升溫,導演選擇了一個其險無比的故事入口。而通過故事展開,這種兩個中心圓且弱連接的劇作結構的妙處漸漸顯露出來了。在羅大牛為圓心的生活圈裡,是濃墨重彩、感人肺腑的林氏夫妻。而在焦姣為圓心的生活圈裡,則主要是三段筆觸輕靈的露水情緣。一實三虛,看似毫無關聯,其實翻開的是愛情硬币的正反面。穿插其中的兩人的讀信,像是縱貫全片的思緒副調——當我們在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是十頭驢換來七十年的磕磕絆絆、生死相依,是讷于言表,相濡以沫最後修得的“你的名字我的姓氏”?是物質沖動換來的負債累累,還是金錢對價的情感交易?年逾八旬的林氏夫妻成為《不二情書》片中的高光點,光彩甚至在某些方面壓住了男女主角,我覺得并不是劇本在結構上的失誤,而是編導者主觀訴求的體現。影片以古典主義風格的書信傳情為情節串聯主幹,在台詞裡也多次表達了對電子信息時代,情感速食化、貨币化、消費化的憂慮。
——“一夜滾床單的熱鬧,可能換來一夜滾釘闆的慘叫。”
——“現在從摸手到上床一蹴而就,愛既然可以做了,那誰還去談啊。”
——“千萬别談感情,太傷錢。”
而在這些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似乎已成社會主流的思潮中,居然還有一對老夫妻,信守鴛盟,平淡但堅持地守護着一份看似不起眼的落伍的愛情,不求熱烈,隻求最後把名字刻在一塊石頭上。我們每每回望古典主義時代,總會驚覺那些原本滲透到血液裡的非常經典,非常傳統的愛情信條,已在當今多變的社會裡,如同一個風燭殘年的童話。但是編導還是被這個古典主義童話由衷地打動了,也由衷地打動了我們。這部影片裡的台詞也許是近期最具文藝氣息的電影台詞了,大量的中國古典詩詞如同繁星點綴着夜空一般,讓整部電影的語言體系顯得那麼優雅,以至于影片上映之後不久,片中提及的古典詩詞就成了社交媒體平台上的熱搜内容。
除了傳統詩詞的展示之外,在林氏夫妻的故事裡,還用鏡頭語言重點展示了林老先生用俊逸秀麗的書法寫給孫子的一封信。從那張墨色淋漓的信箋,讓人油然想起木心的《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 一生隻夠愛一個人 ……”一生隻夠愛一個人,并不是生命遺憾,而是一種精神上的彼此擔當,林氏夫妻即是編導塑造的樣闆。與林氏夫妻的情感世界相比,作為邏輯對應關系的焦姣的三段露水情緣:學霸、富商、詩人,雖然有着奪目迷人的社會身份标簽,但都是缺少了一份擔當,面對林氏夫妻的普通愛情,立現猥瑣與不堪。現代與傳統的比對,已經體現了主創者的價值取向。林氏夫妻的故事,其實就是整部《不二情書》的“戲眼”所在——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更應該談論的是我們的心。吾生本無鄉,心安即歸處。羅大牛和焦姣在通信過程裡漸漸感悟到的,也是如此——從未見過面,卻覺得已經離不開彼此,多麼不可思議,又是多麼充滿哲理。愛情的本質,男女關系的本質,終究還是需要回到愛情出發的地方:心的方向。在浪漫喜劇的外殼下,導演薛曉路所真正想要表達的,根本不是關于都市男女的愛情兵法,也不是現代都市裡的星夢奇緣,而是一種對于人性核心情感:愛情的扪心自問,是一次傳統下的現代獨白。
——“有時等一封信,漫長得如同一生,但是慢一點又有什麼不可以呢,慢一點才能寫出優雅浪漫的話語;慢一點,才能仔細尋覓盼望的愛情。”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到底需要談論什麼?《不二情書》已經給出了答案。這或許就是導演寫給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封“不二情書”。這封情書,值得我們慢一點,慢一點,一讀再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