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簽,一種細小的簽子,一般用竹子或木材制成,用以剔除牙垢和塞在牙縫中的食物。牙簽雖小,但它卻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好幫手。不僅如此,牙簽還有着鮮為人知的趣文化。
牙簽可當禮品送
牙簽也稱“剔齒簽”,除此之外,還有柳杖、剔牙杖、嚼楊枝、牙杖、挑牙等多種叫法。它在中國有着很悠久的曆史,據《安陽輝縣殷代人牙的研究報告》披露,距今三千年前的戰國時代,人們就已經開始使用動物骨頭制成的牙簽了。随着時間的推移,使用牙簽便有了相應的規矩。《禮記·曲禮上》中提出:“毋絮羹,毋刺齒。”這裡的“刺齒”就是剔牙,意思是吃飯時不能當着衆人的面來剔牙,否則有傷大雅。
到了漢魏時期,用牙簽剔牙已十分普遍,大家熟悉的名人曹操就特别喜歡剔牙。據《陸士龍集·與兄平原書》記載:西晉人陸士龍曾看到曹操的生前遺物,除了床、帽子、被子、扇子等生活用品外,還有“剔齒簽”。後來,陸士龍将所見寫信告訴了哥哥陸機,并花錢買下了曹操使用過的牙簽當作禮物送給了陸機。陸機收到禮物後非常開心,回信誇贊弟弟細心周到,說所送的禮品太貴重了。看來,在古代,牙簽是可以當成貴重禮品饋贈親朋好友的。
古人牙簽多次用
我們現代人用的牙簽基本都是一次性的,用完之後,就當垃圾處理了。古人也是這樣嗎?答案是否定的。古人用的牙簽有骨制的、木制的以及金屬等質地做成的,它可以像筷子、叉子一樣反反複複地使用。
1979年,在江西境内發現的、三國東吳高榮的墓中,曾出土了一隻精美的金牙簽,這個金牙簽的一端可用做牙簽,而另一端可當刷子使用。從出土的文物來看,古人使用的牙簽絕不可能是一次性的。不僅如此,到了明代,古人用類似鋼筆筆帽的金屬制作了一個小圓筒,這個小圓筒的一頭挂着許多小小的鍊子,鍊子上系着鑷子、耳挖、剔牙杖之類的東西,隻要收緊鍊子,這幾樣東西就恰好收納到了小圓筒裡面。古人的這個小圓筒便是類似于現代人裝牙簽使用的“牙簽筒”,而“牙簽筒”的出現使得牙簽使用起來更方便、更衛生。
牙簽别名是書籍
古代被叫作“牙簽”的東西其實和書有關。有專家說,這裡所說的牙簽是系在卷軸書上便于翻閱的書簽;還有專家說,是插在線裝書邊上鎖孔裡面的别子,因為它們大部分是用象牙或其他骨頭做的,所以叫牙簽。不管怎樣,在古代,牙簽是書籍的一個代稱,有詩歌為此做了印證,比如蘇轼的“讀遍牙簽三萬軸”,紀昀的“檢校牙簽十萬餘”,等等。這些詩裡的“牙簽”都是書籍的意思,而不是大家用來剔牙的牙簽。牙簽的别名叫書籍,這充分說明了我國漢字的博大精深,也折射出小牙簽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蘊。
作者:張朝元
來源: 西安晚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