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2021年制造業發展,“供應鍊強鍊補鍊”無疑是最重要的話題之一,國家政策、專家學者、行業産業都在積極推進。但要系統地解決這一問題,并不隻是通過數字技術優化一兩個供應鍊環節,多儲備供應商那麼簡單。供應鍊的彈性、韌性、安全穩定,其背後是工業産業上下遊的互通互聯,是工業企業對生産、庫存、利潤的綜合考量。
蘇州千機智能是一家從事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制造工藝解決方案研發的科技型企業,主要研發生産航空發動機中整體葉盤等複雜曲面類零件,其生産線上的核心設備——專門加工複雜曲面的“五軸聯動加工機床”,在生産過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刀具切削加工葉盤。并且,為了确保葉輪、葉片的精度,所使用的刀具必須高頻更換。可以說,刀具是蘇州千機智能生産過程中最基礎但又不可或缺的工業品物資。
以往,為了保障生産穩定運行,應對供應鍊的不确定性,蘇州千機智能采取了同很多工業企業一樣的做法,車間庫房中,長期儲存着數以萬計的各類刀具。但高庫存也就意味着高成本,如何找到生産、庫存、利潤的平衡點,成為了當前工業企業的共性問題。
近期,蘇州千機智能在這一問題上取得了突破。走進蘇州千機智能的生産工廠,能看到日常領用的刀具已經從傳統的庫房貨架被擺放到一個個半米見方的抽屜式智能櫃中。工人們掃臉識别身份,即可随時按需領取所用刀具,當數量降到安全庫存以下時,會由專人補貨。
而直到刀具被取出的一刻,系統才會觸發采購流程,跳過了傳統意義上的庫存積壓,實現了“零庫存、零資金成本占用”的動态管理。同時通過技術手段,領取時每件商品可以關聯到其所需要用到的加工場景中,并匹配加工任務,精準計算生産成本。統計數字顯示,蘇州千機智能庫存資金占有率成功下降15%,大幅降低采購審批、庫存盤點、領用管理等間接成本。
蘇州千機智能在短短數月内實現供應鍊管理智能升級的背後,正是京東工業品推出的“新一代工業基礎設施”。
“萬倉合一”、“萬單合一”,基礎設施将工業企業供應鍊數字化落到實處蘇州千機智能遇到的問題并不是個例,一直以來,供應鍊的運轉提效中存在幾個核心的難點和堵點,除了生産現場物料管理的問題外,因為行業涉及的SKU龐雜、長尾商品多、且規格參數描述不标準,供應鍊存在着産業協同不暢、履約交付難等問題。
面對工業行業在履約交付環節的“共性痛點”,近期,京東工業品密集發布了京工櫃、企配中心、智能移動倉等一系列新型工業基礎設施,聚焦工業制造業在采購“最後一公裡”的工業物資收貨難、庫存管理難等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蘇州千機智能所使用的京工櫃,正是通過與京東工業品為企業部署的采購管理系統打通來實現優化管理。京工櫃能夠追蹤物料領用、使用、歸還的全過程,實現企業數據、員工數據與供應商數據的打通,全面革新企業以往物資管理和庫存管理流程。針對企業不同生産線的多元化物資管理需求,京工櫃還能為企業定制物資領取流程、權限及倉儲硬件,有效解決企業在物資管理中普遍存在的庫存管理成本高、物資補給不及時、誤領錯領情況頻發等問題。
太倉中化環保化工采購負責人表示,在生産園區内引入近20台京工櫃後,公司能夠通過系統實時掌握“何人、何時、何處、何種物料及領用數量”的詳細信息。同時,工人的領用效率也大幅提升,過去工人領用耗時平均在10分鐘左右,而現在隻需15秒就能完成全部流程。
針對“履約交付難”的問題,京東工業品則為工業企業搭建了企業級專屬“服務中心”——企配中心。基于京東工業品智能供應鍊決策體系,企配中心能夠有效鍊接品牌廠商、第三方物流以及企業客戶,将過去企業客戶分散的多品類、多訂單、多物流渠道的包裹整合至京東工業品企配中心,再進行統一配送,實現“萬單合一”。
在企配中心到企業庫房這段“最後一公裡”,京東工業品将協同屬地服務商針對企業入庫管理流程,提供專人專車的定制化服務,進一步降低入庫管理成本。統計數字顯示,京東工業品昆山企配中心自開倉以來,每月整合包裹數近2萬件。
而在四川川交路橋有限責任公司負責的漢巴南高速鐵路建設項目中首次投入使用的京東工業品智能移動倉,也解決了工程建築行業長久以來因施工地點偏遠而造成的采購計劃準确難、現場物資領用分發難、庫存管理難等問題。倉體内部集成了京工櫃、RFID智能貨架、溫濕度傳感器、攝像頭、物聯網傳感器等大量智能設備,工地施工人員通過刷臉、刷卡等方式識别身份入倉後就能自由領取。整個倉體可随施工進程移動,實現“施工在哪裡、倉就在哪裡”。
川交路橋漢巴南高速鐵路項目鋼筋班班長鄧勇表示,對于經常需要在邊遠山地和極端天氣下修路架橋的工程建築企業而言,“智能移動倉”很好的改善了工業品在生産現場的領取和發放體驗,極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統一語言”才能“消除壁壘” ,數字技術是供應鍊高效運轉的底層保障
與傳統工業制造業的基礎設施不同,工業産業新一代基礎設施提升供應鍊效率的背後,核心是通過數字技術實現産業鍊的互通互聯。
一直以來,工業産業供應鍊數字化進度受限的核心問題之一是“語言體系”不通,産業鍊各環節各講各的“方言”,商品描述不一緻,無法把基礎商品數字化。另一個是“血液流通不暢”,一家工業制造業企業要對接數以萬計的上下遊供應商,内外部諸多信息孤島導緻企業供應鍊管理的信息流不暢,影響工業制造業的整體運轉效率和運轉質量。
不“下苦功夫”把這些最基礎的路修好、橋搭好,産業鍊上下遊之間的互聯互通、高效協同,根本無從談起。
目前來看,京東工業品幹起了這些“苦活、累活”,推出墨卡托标準商品庫,通過對海量工業品數據進行數據清洗和知識抽取,構建出工業品知識圖譜,搭建一套更加完備的工業品标準化分類和商品體系,有效解決行業現有體系産品信息和參數不統一、行業屬性不全的問題,為工業品供應鍊上下遊企業互聯互通奠定數據基石。
京東工業品推出的工業企業專屬采購管理平台——京東工采,在尋源、交易、履約、服務等環節實現智能選型、智能決策等專屬功能,解決企業内部信息流運轉及内外信息流交互存在的各種運轉不暢等問題,在系統層面為生産線人機物之間、供應鍊各環節之間、産業鍊上下遊之間的全面互聯提供了“高速通道”。
這一系列技術産品可幫助工業企業擺脫低效的人工篩選模式,通過輸入所需産品的規格參數,即可實現自動精準選型,實現從“人找貨”到“系統找貨”。
溝通發現,京東工業品的理念是工業制造業所需的新型供應鍊基礎設施應當“有血有肉”——數字技術是供應鍊的骨骼,撐起整個架構,确保了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率;基礎設施就像附着于骨骼上的肌肉,是供應鍊可以“跑起來”的保障,像企配中心、京工櫃和智能移動倉正是京東工業品面向工業産業打造的新一代供應鍊基礎設施。
與熱點頻頻變換的消費市場相比,以制造業為代表的實體經濟領域一直是“馬拉松賽場”,比拼的是耐力和執着,而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升級也絕不是一蹴而就的短跑,需要深度理解自身業務流程和需求的合作夥伴,需要量身定制、紮實有效的數字化方案,需要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執行團隊。這正與京東在技術領域的工匠精神不謀而合,京東也從創立之初就在持續夯實供應鍊能力在這條全新的賽道上深耕。
智能供應鍊、智能客服……很多技術項目甚至經曆了10年以上的持續研發和優化。在供應鍊等技術領域執着深入,京東培養出一大批“長跑選手”,為行業奉上一道道具備深厚技術底蘊和鮮明應用價值的産品和方案,這也将會對行業、對社會産生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