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曆:小時候特别好奇肚臍眼的另一端連的到底是哪?裡面的“黑泥”能不能摳掉,洗澡的時候不小心摳了一點,還特别臭!
這些疑問總是盤旋在童年的腦海裡,直到家裡老人說肚臍眼的另一端連的是肚子裡的腸子,上面的黑泥也不能亂摳,這樣會摳破腸子的,被老人們這麼一說停止對肚臍眼的好奇,從此對肚臍眼的保護更加細緻了!
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原來許多人都被騙了,肚臍眼的另一端連的根本不是腸子,它的另一端是“死胡同”。肚臍是我們還是胎兒的時候在母體内做營養運輸的專用通道,并沒有連接腸子,出生以後臍帶被剪斷就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本質上來講就是胎兒脫離母體後留下的一塊疤痕,随着身體的生長發育,我們的體型不斷變大,肚臍也慢慢被擠壓出現皺褶樣淺坑,其實它哪都不通,就是一個“死胡同”。
雖然肚臍的另一端沒有連通腸子,但是在肚臍的末端和周圍都分布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經,以及重要的内髒器官。肚臍上方是上腹部,内有腹膜,裡面臨近很多器官,如胃、肝髒、膽囊、胰腺、脾髒、十二指腸、小腸、橫結腸等。下方臨近膀胱,女性内部有子宮,輸卵管、卵巢等。所以當這些器官出現病變後也會引起肚臍周疼痛,還有就是肚子不像肚皮有厚厚的脂肪抵擋,因此肚臍保暖很容易引起寒氣入侵出現腹痛。這也是以前老人們晚上睡覺不能漏肚臍容易感冒的原因。
既然肚臍的另一端連的并不是腸子,那裡面的“黑泥”可以摳掉嗎?小時候不懂事總是想用手去摳肚臍裡的“黑泥”,後來被大人們看見還被訓了一頓,從科學的角度來講裡面的黑泥你可以摳掉嗎?答案是:能摳!但不建議自己亂摳,因為肚臍沒有皮下脂肪,後面又緊靠内髒。如果稍有不注意就可能會引起寒氣入侵,出現不适症狀。
但是肚臍的形狀構造又極為特殊,大部分人的肚臍都是凹陷的,這其實為許多細菌提供了優越的生活條件,有學者曾經采樣了60個志願者的肚臍标本進行研究。他們把肚臍标本放在顯微鏡下放大1000倍發現許多活動微生物。
美國北卡羅納州立大學也做過一項研究,報告顯示肚臍裡的細菌有2368種,可高達120萬個,是馬桶細菌的4100倍,而其中還有1458種可能是未知細菌。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的肚臍裡有可能會有未知的細菌,肚臍裡有這麼多細菌卻為何對人體無害?這主要得益于我們強大的免疫防禦系統,人體各個地方都有一定數量的菌群,這些菌群時刻保持平衡,才得以保平安。所以,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肚臍裡的“黑泥”一般不建議大家自行亂摳。
如果有必要摳掉這些“黑泥”,那就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注意力度,因為肚臍處很薄,不能太用力,可以用棉簽沾取少量溫水慢慢的清潔即可。
2. 可以用消毒品清洗,但最好選擇溫和的,如雙氧水和碘伏,碘伏有顔色,大家都不喜歡,那就用雙氧水也非常好,清洗後要注意保暖。
3. 不能清洗太頻繁,前面也說了,肚臍位置較為特殊,太頻繁地清洗容易出現菌群紊亂反而不利于健康,清洗頻率也沒有嚴格規定,主要還是靠大家自己把握。
總之還是那句話,我們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有存在的道理,你不能貿然地去改變!
我是“楊醫生說”,感謝您的閱讀,點贊和關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