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在古代叫南至、冬節、長至節、亞歲,也有的稱消寒節等。
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許多地方仍有過冬至節的習俗,有些地方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太陽黃經達270度時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古代将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着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而冬至一陽生,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