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顯祖在《牡丹亭》題詞中曾說:“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與死,死而不可複生,非情之至也。”萬般皆是夢,萬般皆是情,倘若掙脫了情愛,也就放下了我執。此生無論是遨遊夢裡,還是置身塵世,皆可自在安然,不必為情所縛,為愛所牽。
每個人都有放不下的情緣,有夢中所寄之人。這個人也許已經轉身成了昨天,也許正在與你宿命相依,但終究會是你的過去。你記着也好,放下也罷,他曾來過,驚擾過你的時光,給過你美好的愛戀,以及莫名的傷悲。最後未能如願以償,陪你雙宿雙栖,白首終老。
五代詩人張泌早年曾經與鄰女浣衣熱戀過,兩人相親相愛,一往情深。他們的那段戀情是非常富有浪漫色彩的。然而,好景不長,他倆經過短暫的美好生活之後,張泌就為前程外奔波去了。于是,他倆"後經年不複相見",浣衣也在"父母之命,媒約之言"下,另外許配人家。張泌知此消息後,痛不欲生,積思成疾。他時時刻刻無不在思念着浣衣,為心愛之人而肝腸寸斷,失魂落魄,真是"幾同魂斷,凝望向長空。"(張泌《臨江仙》)
俗語雲:"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們在思骨肉,念朋友,懷家鄉,記舊遊時,往往會形于夢寐,張泌對昔日情人銘心刻骨的思念之情,當然也不會例外,也自然會形諸夢寐。他夢醒之後,遂賦成七絕二首,後來并将這二首七絕寄給了浣衣,這就是詩題名日"寄人"的緣由,浣衣見到張泌的這二首詩之後,也十分感動,不禁潸然淚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其中的第一首,感受浣衣與張泌刻骨銘心的愛。
《寄人》
張泌 〔五代〕
别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隻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以詩代柬,來表達自己心裡要說的話,這是古代常有的事。這首題為《寄人》的詩,就是用來代替一封信的。
開篇兩句"别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删繁就簡,從分别之後的夢境寫起。夢為兩人分離而生,足見往昔相愛甚笃,别後終日都在相思。否則,便無夢可言。“依依”,生動地展現了夢魂的隐約遐飛。“謝家”,本指東晉才女謝道韫的家,此處指代詩人女友的家院,點明了相思的對象。第二句緊承 “家”字,寫了夢中所見謝家的 “小廊”和欄杆。并分别用“回合”、“曲”、“斜”做了描繪。這萦回曲折的實景,與魂遊夢繞諧和一緻,創造了纏綿徘徊的氛圍,自然會勾起深情的思憶。
詩人寫有兩首《江城子》,記述他與浣衣姑娘的情事,也提到庭廊、欄杆。其詞曰:
碧闌幹外小中庭。雨初晴,曉莺聲。飛絮落花,時節近清明。睡起卷簾無一事,勻面了,沒心情。
浣花溪上見卿卿,臉波秋水明,黛眉輕。綠雲高绾,金簇小蜻蜒。好是問他來得麼?和笑道: “莫多情”。"
據此可知,那小廊、欄杆,是他倆卿卿我我、傾訴衷腸的見證,記錄了情侶美麗的倩影和甜膩的笑語。點出這些地方,就概括了昔日歡愛的一切。總之,首二句,表達了詩人對美好往事的深切懷戀,籠罩着溫情脈脈的意緒。
後兩句寫夢醒後所見:“多情隻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詩人在現實中由于某種原因不能與心上人相見,不能直截痛快地與之一訴衷腸,隻好求之于夢,但“悠悠夢裡無尋處”,令人不免迷惘和傷感。往事已成陳迹,人是再也找不着了,可是那皎潔的月光,在這暮春清冷的夜晚,在這落花紛紛的庭院,依然多情地灑在我這個滿懷離情的人身上,這又該是多麼令人傷心的現實。
落花遍地,既是凋零殘敗、凄涼傷悲的景象,又象征着那美好的愛情已一去不返。而月之多情也正反襯出人之無情,往日這月光想必曾照着這對愛侶在花前相聚,而今月色依舊,所照的隻有孤獨的離人。詩人用翻進一層的寫法,含蓄深沉地表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張泌另有《浣溪沙》詞:“舊歡新夢覺來時,黃昏微雨畫簾垂。”也是寫這樣的情感體驗。
總的來說,這《寄人》是一首深沉感人的懷人之作。全詩在藝術上運用委婉的抒情手法,蘊藉有味。作者選擇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融情入景,景中寓情,以景寫情。化無情之月為多情,形象鮮明生動,全詩不言“思”字,卻句句含相思之意,詩意含蓄隽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