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西元前》MV。
當年你聽到周董的《愛在西元前》時,裡面陌生的名詞或許讓你一頭霧水。但漢穆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美索不達米亞、底格裡斯河、蘇美女神,充滿了異域風情和遠古文明元素的歌詞令人着迷。
你是否知道,兩河流域誕生了第一個農業村落、第一座城邦、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天文曆法、最早的交通工具……最早的數學、最早的神話、最早的史詩、最早的音樂、最早的法律、最早的學校等等。
今天硬核讀書會和你一起借着周董的這首歌,回訪人類最早的文明——蘇美爾文明。
古巴比倫王頒布了漢谟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經三千七百多年
……
我給你的愛寫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遠
……
20多年前,這首《愛在西元前》火遍全中國。漢穆拉比法典、楔形文字、美索不達米亞、底格裡斯河、蘇美女神,充滿了異域風情和遠古文明元素的歌詞令人着迷。其實,這些名詞共同指向的是一個已經失落了有2000年之久的古文明,即兩河流域文明。
從誕生到消亡,兩河流域文明綿延了有3000年之久。她的複雜多元、她的曲折迂回、她的悠久綿長、她的化成天下,都不是歌詞提到的那些東西所能概括的。
01
兩河流域文明為什麼重要?
美索不達米亞,來自于古希臘語的兩個單詞的組合,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土地”,特指底格裡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的富饒土地,其實就是今天的伊拉克。
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裡斯河帶來了豐富的水利資源,早期的耕種者逐漸學會了挖掘水渠,汲取河水,修建蓄水池,到公元前6000年以後就出現了小規模的灌溉系統。人工灌溉系統可以增加糧食産量,轉而促進人口增長。
然而,這也是一片充滿暴力和變化無常的土地,兩河既能帶來生機,也能帶來災難。
一場暴雨可以在瞬間将塵土飛揚的幹燥平原變成泥海,突然來襲的沙塵暴可以瞬間造成巨大的破壞。
金屬、石材和木材卻極度缺乏。四周高山和沙漠裡居住着掠奪性的民族,随時準備劫掠美索不達米亞的平原地帶。人類最古老的文明便誕生于這片土地最南端的沼澤邊緣,即蘇美爾地區。
《兩河文明三千年》
[法]喬治•魯 著,李海峰 、陳豔麗 譯
大象出版社,2022-3
從刀耕火種的部落生活進入城牆環繞的文明城市生活,是人類文明史上的決定性一步。
蘇美爾城邦文明的興起,就是這樣的決定性時刻之一。在全世界所有民族都還在過着朝不保夕、與禽獸為伍的遊蕩生活之時,蘇美爾人已經過上了城市生活,這甚至要比古埃及人都要早的多。
美國研究蘇美爾文明的學者塞缪爾·克萊默在其《曆史始于蘇美爾》一書中,列舉了古代兩河流域文明創造的39項人類“第一”:第一個農業村落、第一座城邦、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天文曆法、最早的交通工具、最早制作面包和釀造啤酒的技術,另外還有最早的神廟建築、最早的宗教、最早的藥學、最早的數學、最早的神話、最早的史詩、最早的音樂、最早的法律、最早的學校等等。
可以這麼說,蘇美爾人的創造奠定了人類文明的基石,人類文明的幾乎所有元素都能在蘇美爾人這裡找到源頭。
位于土耳其南部的馬爾丁省,是美索不達米亞的城市之一。/unsplash
以千年為單位,3000年的兩河流域文明史大緻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個千年(公元前3000年代)是蘇美爾-阿卡德時代。神秘的蘇美爾人講着不同于周邊任何一個族群的語言,早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他們建立的烏爾、烏魯克、拉加什等城市國家就支配了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公元前2330年左右,阿卡德人由薩爾貢率領征服了蘇美爾城邦,建立了人類曆史上最早的帝國。阿卡德帝國到公元前2150年就瓦解了,蘇美爾人卷土重來,建立了同樣短命的烏爾第三王朝。
攝于1932年的巴比倫遺址。/Wiki
第二個千年(公元前2000年代)是巴比倫的時代。阿摩利人創建的古巴比倫王國統治了這一千年的前半段。漢穆拉比即是該王國的第六代王。他征服了兩河流域,頒布了彪炳千秋的法典。
公元前1595年左右,興起于安納托利亞(現在的土耳其)的赫梯人摧毀了巴比倫帝國。這一千年後半段的曆史,因為缺乏史料,模糊不清。加喜特人統治了巴比倫,是為中巴比倫王國。
這張地圖顯示了巴比倫帝國的版圖,一個時間是公元前1792年漢谟拉比的崛起,一個時間是公元前1750年漢谟拉比的死亡。/Wiki
第三個千年(公元前1000年代)是亞述-波斯時代。山地民族亞述人向來是一個強悍的存在。他們在公元前1300年之後漸漸崛起。到公元前8世紀,亞述帝國稱霸整個西亞,其武力和統治之恐怖,令各國聞之色變。但是,到公元前612年,亞述帝國就瓦解了。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倫王國。該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制造了“巴比倫之囚”,建造了“空中花園”。
然而,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征服了巴比倫;200多年後,亞曆山大大帝又征服了此地。自此,兩河流域便失去了政治上的獨立,古老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失去了光輝,漸漸被人們遺忘,成了“失落的文明”。
烏爾城邦遺址。/Wiki
作為原初文明的創造者,天才的蘇美爾人承擔起了文明教化者的職責。周邊的各個民族莫不受到他們的巨大影響。
根據希伯來聖經記載,希伯來人的祖先亞伯拉罕來自蘇美爾的烏爾城,後來移居到巴勒斯坦,但他的子孫們仍然承認美索不達米亞人普遍信仰的神靈、價值觀和習俗。希伯來人的法律借鑒了漢穆拉比法典的“同态複仇”原則。希伯來人相信的大洪水故事改編自早期蘇美爾社會流傳的洪水故事。
古巴比倫的“空中花園”。/Wiki
與希伯來人一樣,腓尼基人也從兩河流域文化裡吸收了大量的養分。他們信仰的神靈,絕大多數都來自于美索不達米亞,例如腓尼基的豐産女神阿斯塔特就是巴比倫和亞述的伊斯塔爾。
腓尼基人還對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進行了創造性改進,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時候,創造出了由22個輔音字母組成的早期字母文字。後來的故事,衆所周知,公元前9世紀,希臘人在腓尼基字母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并加上了元音。之後,羅馬人又在希臘字母基礎上發明了拉丁字母,奠定了全歐洲字母文字的基礎。
當然,除了希伯來、腓尼基這兩個“小民族”,像阿卡德人、亞述人、波斯人等西亞大民族,也在文明“基礎設施”上繼承了蘇美爾人的傳統,包括文字書寫、宗教觀念、倫理道德、建築樣式、天文數學、成文法典等等。
可以說,蘇美爾人不僅教化了兩河流域,也教化了整個西亞地區,甚至連後來的古埃及文明和古希臘文明都深受其影響。因此,蘇美爾人創造出來的文明成果變成了全人類共享的财富,而蘇美爾人對自我與世界的認識以及在認識過程中提出的各種問題,也是我們現代世界依然在追問的問題。
例如,生命和死亡問題。
02
生命和死亡:吉爾伽美什的故事
在兩河流域的傳說中,吉爾伽美什是烏魯克城的國王,極其強壯、勇敢和英俊,但也傲慢、冷酷和無禮。為了殺一殺他的銳氣,大神安奴就命令阿如如女神創造了一個名叫恩奇都的怪物,前去懲罰吉爾伽美什。
然而,恩奇都與吉爾伽美什經過一場大戰之後,卻産生了惺惺相惜之情,“彼此親吻并建立了友誼”。雄心勃勃的吉爾伽美什并不安分。
他藐視一切,企圖征服一切。于是,就帶着好兄弟恩奇都去遙遠的雪松林攻打巨人胡巴巴。在太陽神沙瑪什的幫助下,吉爾伽美什和恩奇都成功砍掉了巨人胡巴巴的腦袋。
位于法國盧浮宮的吉爾伽美什像。/Wiki
看着勇武的吉爾伽美什,女神伊斯塔爾心生愛慕。女神要求嫁給他,驕傲的吉爾伽美什不僅拒絕了女神的求愛,而且将女神痛罵了一番:
你隻是一個在寒冷中熄滅的火盆,
你隻是一個不能阻擋狂風和暴風的後門,
你隻是一個浸透主人的水袋,
你隻是一隻夾痛主人腳的鞋子!
伊斯塔爾被激怒了,她請求大神安奴派天牛去蹂躏烏魯克城。但是,吉爾伽美什與恩奇都合作殺死了天牛,還将天牛的右大腿扔到了女神臉上。
伊斯塔爾Ishtar (sumer Innana)。/Wiki
終于,吉爾伽美什的無禮行為激怒了天上所有的神靈。諸神降下了疾病,恩奇都染病身亡。
恩奇都的死深深刺激了吉爾伽美什。這位生性傲慢而無所畏懼的英雄國王第一次意識到了死亡的恐懼。他是否也會這樣死去?他能擺脫人類這種必死的命運嗎?
吉爾伽美什不想坐以待斃。他決定去見從大洪水中幸存下來的烏特-那皮什提,向他求取永生的秘密。曆經千難萬險,他見到了烏特-那皮什提。正是在這個地方,後者給他講了自己的經曆,即大洪水的故事。
他能幫助吉爾伽美什嗎?
在《文明》遊戲系列中,吉爾伽美什是蘇美爾的代表人物。
是的,他向英雄指明了一種生長在深海中的植物,即“生命之草”。吉爾伽美什給自己腳上綁了石頭,潛入了深海,采集到了這種植物。
帶着“生命之草”,吉爾伽美什興高采烈地踏上了歸途。然而,當他在路上靠着一眼泉水睡覺的時候,一條蛇從水中爬出來偷走了仙草。從夢中醒來的吉爾伽美什,看到仙草被偷,不由得悲痛欲絕,這意味着他的永生希望破滅了。
吉爾伽美什接受了現實,他想起了烏特-那皮什提對他說的一番話:
我們要建造房屋,為了永遠嗎?
河流會永遠上漲,造成大洪水嗎?
蜻蜓離開了它的殼,
它可以但隻能瞥一眼太陽。
自古以來,就沒有永恒;
休息者和死者,是多麼的相似啊!
這就是吉爾伽美什的故事,也是人類最早的史詩《吉爾伽美什》的主要内容。
古代的蘇美爾人和巴比倫人既是虔誠敬神的信仰者,也是腳踏實地的務實主義者,他們熱愛生活、享受生活、渴望長生不老,但又很清醒,因為他們清楚,隻有神靈才是永生的,對于人類來說,死亡不可避免,這是我們應該接受的現實。
通過吉爾伽美什的故事,他們否決了人類永生的權利。
03
兩河流域文明遺産與現代世界
亞述帝國毀滅之後,巴比倫又苟延殘喘了6個世紀,與最後的楔形文字文獻一起消失在了公元初年。從烏魯克文化和捷姆叠特-那色文化時期(公元前3500年—前3000年)算起,兩河流域文明至少持續了3000年。
兩河流域文明死于僵化和老邁。蘇美爾-阿卡德文明的主要特征就是尊重甚至崇拜傳統。
在宗教信仰的加持下,傳統被賦予了濃厚的神話色彩。這是兩河流域文明可以在3000年裡保持凝聚力和連續性的原因,但也是它陷入停滞和僵化的原因。
公元前3世紀,當文明發展水平更高的希臘-馬其頓人來到巴比倫的時候,他們看到的是一個在各個方面都已經過時和僵化的文化。除了那些深奧的天文學作品,這個文化的所有内容都無法吸引希臘人。
從薩達姆·海珊的夏宮看下去的巴比倫廢墟。/Wiki
亞曆山大大帝開創的新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進取精神,對周遭的一切宗教、道德、科學和藝術都抱有一種重新評估的願望。這樣的一個世界裡,容不下隻有極少數學者才能讀懂的文學作品,也容不下逃避理性解釋的科學,更容不下不承認懷疑論的宗教。
然而,一個文明的滅亡不可能留不下任何痕迹,兩河流域文明對人類的貢獻是無法抹殺的。身處21世紀的我們,也必須向古代兩河流域的居民緻謝:
當我們看時間的時候,要感謝蘇美爾人發明的“按位”計數系統和六十進位系統;
當我們數着日曆望周末的時候,當我們談論星座命理的時候,要感謝巴比倫人的占星術;
當我們為人類探索宇宙的事業而激動的時候,要感謝巴比倫人發現的基本數學和天文學原理;
當我們欣賞《聖經》裡的洪水故事的時候,不要忘記它的原版是蘇美爾人的貢獻;
當我們學習英語、法語、德語、阿拉伯語等字母文字,甚至我們學習漢語拼音的時候,不要忘記它們的總源頭都在兩河流域;
當我們贊美“希臘奇迹”的時候,不要忘記,在古典時代之前的大部分時間裡,古希臘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仰仗于兩河流域文明的養分,《伊索寓言》的前身在蘇美爾-阿卡德,赫拉克勒斯和尤利西斯的原型便是吉爾伽美什;
…………
這個清單幾乎可以無限地拉下去。
蘇美爾─阿卡德神譜。/Wiki
的确,兩河流域沒有留下像埃及金字塔和神廟那樣的宏偉建築,它的建築早已損毀,深埋于黃沙和淤泥之下,但它的立法傳統、帝國模式、治國技術、宗教理念、藝術符号等“軟件”都在持續影響着後世。
正如法國學者喬治·魯所言,兩河流域文明“塑造了我們祖先的生活,也間接地塑造了我們的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