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愛妹,來源: (ID:tsgsc8)
01她是楚令尹子文的後人,出生功勳之家。她是左曹越騎校尉班況的女兒,班彪的姑母,班固、班超、班昭的祖姑。她善詩賦,有美德,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作家。
她是漢成帝劉骜的嫔妃,品性高潔,身心如蓮,賢能有德。她有她的風骨:文人的清高,女子的矜持。
西漢王朝是我國曆時最久的王朝之一。漢武帝劉徹在後宮嫔妃中增加了婕妤的稱号,上居皇後之下的第二位,位比宰相,爵比親王。
漢成帝時,婕妤位居皇後之後的第三位,位比上卿,爵比列候。班婕妤受到了漢成帝的寵愛,不久就懷了孕,然而孩子并未長成。班固在《漢書·外戚傳》裡寫她姑祖母班婕妤“有男,數月失之”。
班婕妤相貌秀美,文才頗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引經據典、出口成章,她經常開導漢成帝。班婕妤還擅長音律,既寫詞又譜曲,她的詞曲有感而發,使漢成帝在絲竹聲中受益匪淺。對漢成帝而言,班婕妤不隻是她的嫔妃,也是他的良師益友。班婕妤的賢德在後宮中也是有口皆碑。因她不幹預朝政,謹守禮教,深受時人敬慕。
02班婕妤比同樊姬,然而漢成帝不是楚莊王,自趙飛燕姐妹入宮後,聲色犬馬,班婕妤受到冷落。
失去愛情的班婕妤,内心湧出戚戚憂傷。她渴望的愛情是幹淨美好的,往小了說是琴瑟和諧,往大了說是希望她的賢良淑德,能影響漢成帝,使他成為一個有道明君。面對爾虞我詐,為了争寵扭曲人性的昏暗後宮,她孑然一身風骨,她心所依,是撫弄絲竹和遣懷詩賦,而不是宮嫔間你争我奪的得失。
“人生若隻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讀來多麼深入人心,心生悲涼,這樣的名句,可曾想到與班婕妤有着莫大的淵源與牽連。
班婕妤移居長信宮後,悄然隐退在深宮之中。每天長信宮門打開,她便開始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掃地,她感到自己仿佛秋天被棄的扇子,孤獨寂寞。便作詩托思,借以度過光陰,常常觸景傷情。她在《團扇歌》中自比秋扇,感歎道:
新裂齊纨素,皎潔如霜雪。
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
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
常恐秋節至,涼飙奪炎熱。
棄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絕。
團扇又稱絹宮扇、合歡扇,是西漢時期嫔妃仕女的飾品。用潔白的細絹剪裁的團扇,天熱時與主人形影相随。涼秋時節,則被棄置箱中。後世便以“秋涼團扇”作為女子失寵的典故,又稱“班女扇”。
封建帝王的後宮充盈,皇帝多是以貌取人,漢成帝未能免俗。
班婕妤論姿色和讨男人歡心的手段,毫無疑問是比不過從小浸淫于此道的趙飛燕。失寵後的班婕妤,不屑于去争,以她的家世修養、才情,趙飛燕是一輩子仰頭,望得脖子酸痛,也達不到的境界。
《怨歌行》屬樂府《相和歌·楚調曲》,借扇拟人,巧言宮怨之情。設喻取象,無不物我雙關,貼切生動,似人似物,渾然難分。而以秋扇見捐以喻女子似玩物遭棄,尤為新奇而警策,是前無古人的創造。
绮麗清簡的語言寫出盛衰變化的一生,跌宕多姿,蔚為大觀。
王昌齡的《長信秋詞五首》(其三)有言:
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将團扇暫徘徊。
玉顔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
不禁深深為之震撼。東方日影邊的漢代宮阙,記載了多少憂傷凄迷、婉轉哀愁的宮怨故事。班婕妤,這個王昌齡筆下的日影下落寞的女子,多麼令人惋惜與心疼。
王建在《宮中調笑·團扇》詞中雲:
團扇,團扇,美人并來遮面。
玉顔憔悴三年,誰複商量管弦?
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
以扇遮面,纨扇與玉顔掩映,真正是姿顔撩動心弦。如此寫人,方為傳神,如此詠物,方覺生動。然而“弦管,弦管,春草昭陽路斷。”紅顔未老情先斷,多麼心碎!
王維《班婕妤三首》(其一)寫道:
玉窗螢影度,金殿人聲絕。
秋夜守羅帷,孤燈耿不滅。
似乎那個深夜獨坐凝望的班婕妤,那樣真切。她心懷希望,等待漢成帝的憐惜疼愛,然而玉窗螢影暗飛,金殿人聲靜寂,君王早已憩息,在那個極盡手段以色侍人的趙飛燕身邊。
落寞的班婕妤長守空帷,坐對孤燈明滅,不眠之夜柔腸寸斷,癡情可鑒。她不哭不鬧,不争不搶,安靜地守着自己一片甯靜的天空。
她是榮辱不驚,獨善其身的女子。她是才貌的班婕妤,修養與份位在同一個位置上的帝王嫔妃。
03
沒有了愛情的班婕妤,也未曾失去本心,迷失自我,悲傷時的班婕妤情以寄文,字字連心,賦予文字鮮活的生命。
誠如她的《搗素賦》,從宮女的形美、聲悲、情哀,生動描寫宮女搗素的片段,層層剝開古代宮女命運和悲情。全賦可分三段,全文如下:
“測平分以知歲,酌玉衡之初臨。見禽華以麃色,聽霜鶴之傳音。伫風軒而結睇,對愁雲之浮沉。雖松梧之貞脆,豈榮雕其異心。
若乃廣儲懸月,晖水流請,桂露朝滿,涼衿夕輕。燕姜含蘭而未吐,趙女抽簧而絕聲。改容飾而相命,卷霜帛而下庭。曳羅裙之绮靡,振珠佩之精明。
若乃盼睐生姿,動容多制,弱态含羞,妖風靡麗。皎若明魄之生崖,煥若荷華之昭晰;調鉛無以玉其貌,凝朱不能異其唇;勝雲霞之迩日,似桃李之向春。紅黛相媚,绮徂流光,笑笑移妍,步步生芳。兩靥如點,雙眉如張。頹肌柔液,音性閑良。
于是投香杵,扣玟砧,擇鸾聲,争鳳音。梧因虛而調遠,柱由貞而響沉。散繁輕而浮捷,節疏亮而清深。含笙總築,比玉兼金;不埙不篪,匪瑟匪琴。或旅環而舒郁,或相參而不雜,或将往而中還,或已離而複合。翔鴻為之徘徊,落英為之飒沓。調非常律,聲無定本。任落手之參差,從風飚之遠近。或連躍而更投,或暫舒而長卷。清寡鸾之命群,哀離鶴之歸晚。苟是時也,鐘期改聽,伯牙馳琴,桑間絕響,濮上傳音;蕭史編管以拟吹,周王調笙以象吟。
若乃窈窕姝妙之年,幽閑貞專之性,符皎日之心,甘首疾之病,歌采綠之章,發東山之詠。望明月而撫心,對秋風而掩鏡。閱絞練之初成,擇玄黃之妙匹,準華裁于昔時,疑異形于今日;想嬌奢之或至,許椒蘭之多術,熏陋制止之無韻,慮蛾眉之為魄。懷百憂之盈抱,空千裡兮吟淚。侈長袖于妍襖,綴半月于蘭襟。表纖手于微縫,庶見迹而知心。計修路之遐敻, 怨芳菲之易洩。書既封而重題,笥已緘而更結。漸行客而無言,還空房而掩咽。”
搗素,是宮女生活的一個片斷,即将制衣的白色生絹一類的衣料,用木棒捶打成柔軟後,方可裁減縫制。
首段寫宮女的姿色之美。她們都是玉貌紅顔,體态柔美,肌膚滑潤,一笑生妍,行步帶芳。
第二段用哀怨感人的搗素聲傳達宮女如泣如訴的心聲。搗素聲不是金玉樂器聲,卻有鸾聲鳳音之美;不是琴瑟笙箫,卻能哀婉動人。飛鴻不前,落花缤紛,孤鳳求群,離鶴思歸,甚至連著名樂師聽了也為之改弦棄琴、拟吹象吟。
第三段直接訴說宮女凄婉的境遇。她們既有如花似玉的美貌,又有品德高潔的品性,更有用情專一、夫妻相親相愛、共度人生百年的美好心願。如果在宮外,她們都可望有美滿的家庭,可她們一旦入選進宮,便終生禁閉,老死而終,豆蔻年華在冷宮幽居中消磨殆盡,同時與親人生離死别,隻能孤守空房,以淚洗面。
此賦的形美、聲悲、情哀,婉曲多緻,感人至深,無不顯示出班婕妤寫賦抒情手法的高明。
班婕妤這個聰慧、善詩賦,有美德的深宮女子,着實值得人去贊美。得寵時,她也未曾迷失,堕落于權勢享樂中,一言一行堪稱婦得典範。失寵時,她明哲保身,繕就一篇奏章,自請前往長信宮侍奉王太後,把自己置于王太後的羽翼之下,陪侍王太後燒香禮拜,長晝無俚,弄筝調筆。這個有情有義的女子,在漢成帝駕崩後,主動要求到漢成帝陵守墓以終其生。于是王太後讓她守護陵園。不久,她便随她心中的劉郎一道去了。
社會是個複雜的大染缸,保存初心,保護好自己的良善之心,才不會迷失。
一個女子,無論生在怎樣的環境,隻有三觀正,品性端正,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贊美、仰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