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值得深思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值得深思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20 19:25:36

文·段宏剛

漢武帝(公元前156年——87年)在公元前134年認真采納了大儒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後,立即向全國推行,很快讓“儒學”成為中華民族的正統思想,在之後的2000多年裡,儒學的影響力延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直到現在,影響力依然很大。

“仁義禮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在言行規範的指導上,做人做事的原則上,倫理道德的構建上,每個人都沒有脫離這五個字的制約,可以說,我們的價值體系的搭建,離不開這五個字。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值得深思(是謙恭禮讓彰顯美德的故事)1

孔融讓梨

董仲舒之後300餘年,另一名大學問家孔融(153年——208年)橫空出世,在許多領域取得了不俗成就。在文學上,他有“建安七子”的美譽,詩文歌賦都很擅長。在政治上,他多次給漢獻帝獻策,主張仁政,廢除不夠人道的酷刑,對以後的刑罰改革産生了深遠影響。在晚年,他曾到北海國為相,把這個小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發揮了卓越的管理才能。

孔融是儒學鼻祖孔子的20世孫,對儒學的鑽研,自小就養成習慣,并且以身作則,用實際行動向先祖緻敬,證明自己對儒學是發自内心的喜愛。

“孔融讓梨”的故事,恰恰就是孔融用實際行動傳播儒學精神的典型事件。這個故事一直躺在小學語文課本裡,教育了一代代人。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值得深思(是謙恭禮讓彰顯美德的故事)2

孔融讓梨

相傳孔融4歲那年秋季,他父親孔宙的朋友登門造訪,并帶來自家産的酥梨讓孔家人嘗鮮。父親吩咐孔融把酥梨分給兄弟姐妹們品嘗,孔融先是拿了一個個頭最小的梨留給自己,然後按照兄弟姐妹之間的長幼順序,把其餘梨分完。

父親覺得詫異,詢問孔融為什麼要這樣做?

孔融說:我年齡小,吃小梨是應當的,大梨分給哥哥姐姐吃才對。

父親又問到:弟弟妹妹卻比你小,他們分到的梨為什麼卻比你的大?

孔融答道:弟弟妹妹比我小,我讓着他們才對。

孔融的回答和做法得到了在場所有人的稱贊,人們都誇贊孔融雖然年紀很小卻非常懂事,将來一定能成大器。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值得深思(是謙恭禮讓彰顯美德的故事)3

建安七子

事實證明,20多年後,孔融真的幹出一番事業,成為曆史上響當當的人物。

從這件事後,“孔融讓梨”的故事家喻戶曉,被代代相傳下來,成為謙恭禮讓,尊長愛幼,彰顯傳統美德,體現儒家精神的典型事例。這個故事傳遞出來的價值觀,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公俗良序之一,在教育領域發揮着巨大作用。

自小,老師給我們灌輸一種理念,一個人要想被周圍人喜愛,被社會容納,必須要像孔融那樣,懂得謙恭禮讓和尊長愛幼的道理,并且嘴要甜,會說話,能把話說到别人的心坎上,讓别人心裡美滋滋的,到這時,别人不想關心和疼愛你都過意不去。

如果把“孔融讓梨”的故事所傳遞的價值觀進一步挖掘,可以得出,這是一種折中處事态度之下,凡事做得不偏不倚、恰到好處的“中庸之道”,體現無處不在的智慧是其核心所在。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值得深思(是謙恭禮讓彰顯美德的故事)4

建安七子雕像

孔融這樣做,不論他自己的初心是什麼,但結果是,他這種做法會讓兄弟姐妹對他産生無限好感,在以後的相處中,他得到的好處會更多,被處處擁護,這是毋庸置疑的。

曆史證明,一個人是否能成功,就看他能不能玩轉“中庸之道”。

順其自然;棒打出頭鳥;命裡有時終會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滿招損,謙受益;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這些名言警句都是對“中庸思想”的精準闡釋,時刻提醒人們要懂得謙恭禮讓,做什麼事要明白留一手的好處,能進退自如、遊刃有餘才是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值得深思(是謙恭禮讓彰顯美德的故事)5

孔融

在我們的文化背景下,孔融讓梨傳遞的是一種生活智慧,是在“農耕文明”下孕育出來的符合“中庸思想”的文化形态,謙卑、含蓄、内斂、自知、自省是其本質。

西方人跟我們的文化背景、文化觀念完全不同,他們的文化形态由“海洋文明”孕育而出,崇尚進取精神和自由精神,發揚人文主義思想,倡導個性解放,肯定個人的價值和尊嚴,是他們的文化核心。

在西方人眼裡,對“孔融讓梨”的故事存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孔融讓梨"通常被他們當作反面教材來教育學生。

哈佛商學院的心理學教授,在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時舉證過這個故事,讓學生們暢所欲言。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值得深思(是謙恭禮讓彰顯美德的故事)6

孔子拜見老子

不少學生認為,“孔融讓梨”雖然得到了皆大歡喜的結果,其做法看似頭頭是道,實則沒有一點原則,抹殺了自己真實的個性,掩藏了自己的真實心理訴求,孔融的做法更像是一種作秀,讨父親歡心,滿足自己虛榮心的方式。

學生們進一步認為,不論是孔融那樣的4歲小孩,還是成年人,“利己主義”思想都是與生俱來的,是人就有私心,小孩的價值觀遠遠沒有形成,孔融卻能那樣圓滑世故,通達人情,完全不符合主流的價值觀。

一個故事可以得出兩種相差甚遠的觀點,這完全是文化差異所造成,西方人的觀點,無疑給我們提供了一種看待問題的角度。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值得深思(是謙恭禮讓彰顯美德的故事)7

孔子

勇于展現自我,标榜個性,把自己的能力毫無保留地表現出來,用實力赢得他人尊重,獲得社會規則的認可,是西方人一貫的處世标準。

而我們自小被灌輸謙恭禮讓,深藏不露的為人處世理念,在“物競天擇适者生存”的社會規則裡,或多或少會埋沒自己,因此,該出手時就出手,該表現時就要表現,這不是張揚,而是一種自信。

說到底,謙恭禮讓作為一種美德,影響力僅僅停留在儒家文化圈,要想讓它成為全球的普世價值,是任重道遠的事情。如果我們的綜合國力不斷壯大,文化影響力不斷增強,假以時日,民族的也就是世界的,我們的文化理念完全可以引領世界潮流。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