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湖南十大名将

湖南十大名将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14 01:40:06

  黃蓋(生卒年不詳),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人。東漢末年名将,曆仕孫堅、孫策、孫權三任。早年為郡吏,後追随孫堅走南闖北。孫權即位,諸山越不賓,黃蓋活躍在鎮撫山越的一線,前後九縣,所在悉平,遷丹楊都尉。赤壁之戰時,黃蓋前往曹營詐降,并趁機以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是赤壁之戰主要功臣之一。官至偏将軍、武陵太守。

  周敦頤(1017年—1073年),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北宋道州營道樓田堡(今湖南省道縣)人,因終生未離開廬山濂溪,所以号濂溪先生。曾任江南東道南康軍刑獄。文學家·、哲學家,是宋朝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

  魏源(1794年—1857年),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湖南邵陽隆回金潭人(今隆回縣司門前鎮)。道光二十五年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隐,潛心佛學,法名承貫。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優秀代表。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緻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從傳統轉向近代的重要标志。

  曾國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滌生,湖南長沙府湘鄉縣人,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後世稱“曾文正”。太平天國運動時,曾國藩組建湘軍,力挽狂瀾,經過多年鏖戰後攻滅太平天國。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

  胡林翼(1812年-1861年),字贶生,号潤芝,晚清中興名臣之一,湘軍重要首領,湖南益陽縣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進士。授編修,先後充會試同考官、江南鄉試副考官。曆任安順、鎮遠、黎平知府及貴東道,鹹豐四年遷四川按察使,次年調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撫。撫鄂期間,注意整饬吏治,引薦人才,協調各方關系,曾多次推薦左宗棠、李鴻章、閻敬銘等,為時人所稱道。

  左宗棠(1812年—1885年),字季高,一字樸存,号湘上農人,湖南湘陰人。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湘軍著名将領,洋務派首領。一生經曆了湘軍平定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平叛陝甘同治回亂、收複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曆史事件。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戰争時,自請赴福建督師,光緒十一年在福州病逝。

  譚嗣同(1865年—1898年),字複生,号壯飛,湖南浏陽人,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維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學》,是維新派的第一部哲學著作,也是中國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譚嗣同早年曾在家鄉湖南倡辦時務學堂、南學會等,主辦《湘報》,又倡導開礦山、修鐵路,宣傳變法維新,推行新政。領導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殺,為“戊戌六君子”之一。

  黃興(1874年—1916年),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之一,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湖南省長沙府善化縣高塘鄉(今長沙縣黃興鎮涼塘)人。黃興是辛亥革命時期的先驅和領袖,與孫中山常被時人以“孫黃”并稱。1916年10月31日,黃興病故于上海。1917年移柩長沙,同年4月15日,受民國元老尊以國葬于湖南長沙嶽麓山。

  宋教仁(1882年-1913年),字鈍初,号漁父,湖南常德市桃源人。中國“憲政之父”,與黃興、孫中山并稱,主持第一次改組國民黨。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的主要締造者,民國初期第一位倡導内閣制的政治家。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唐紹儀内閣的農林部總長,國民黨的主要籌建人,1913年被暗殺于上海。

  毛主席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産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澤東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他對馬克思列甯主義的發展、軍事理論的貢獻以及對共産黨的理論貢獻被稱為毛澤東思想。因毛澤東擔任過的主要職務幾乎全部稱為主席,所以也被人們尊稱為“毛主席”。

  毛澤東被視為現代世界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将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