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超五成職場女性對容貌感到焦慮,“90後”占60%,“容貌焦慮”已成為無法回避的社會文化現象——
自我“較真”還需自我和解
11月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醫療美容廣告執法指南》,對制造“容貌焦慮”等九大情形重點打擊,并對醫美廣告的發布作出了細化要求。此前,針對“容貌焦慮”,媒體已經持續曝光了不法機構的慣用攬客話術——“這是個看臉的時代”“天庭不夠飽滿、影響财運”“某某術後很漂亮,嫁得好又升了職”,他們悄然将“容貌出衆”與“人生成功”畫上了絕對的等号。
不知不覺中,“容貌焦慮”已不是個别心理,成為一種無法回避的社會文化現象:各類醫美産品線上線下銷售火爆,新款一上市就能“秒光”;寒(暑)假、畢業季,學生們忙着借“微調”提升顔值;魚龍混雜的市場中,失敗案例甚至事故、不法醫美商家與消費者的糾紛更是屢見不鮮……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一旦成了“焦慮”,其産生的一些副作用就需正視,讓我們不由得開始思考——容貌焦慮,是不是隻是對自我的一場較真?追求“長得漂亮”,與“活得漂亮”距離多遠?
“步入大學校門前後”
正在成為美容整形的高峰時段
“醜小鴨變白天鵝,蛻變從這裡開始”“圓您一個高貴公主夢”“上天欠您的,我們還給您”……形形色色、花樣百出的整形機構廣告不斷刺激着人們愛美的神經。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對醫美“種草”又“拔草”,割雙眼皮、隆鼻、豐唇、激光美容、吸脂瘦身……各種花樣不斷刷新着人們對于這一行業的認知。
“90後”甚至“00後”成了醫美消費主力軍。20歲的沈怡(化名)今年暑假期間完成了鼻綜合整形手術,縮了鼻翼、墊了山根。沈怡說,自己從小就特别羨慕那些五官精緻的女同學,因為這點不足,她在照鏡子時總有些“自卑”。特别是上了高中打算走藝考這條路時,這種“自卑感”愈加強烈。備考期間,她就不斷從網上檢索鼻部整形手術的資料,還到線下考察了好幾家機構。當她被某知名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錄取後,在今年夏天去上海某醫美機構圓了夢。“手術有風險,說不害怕那是假的。即便到了術後恢複期,疼痛依然劇烈。但‘熬’過之後,看到自己的鼻子筆挺了,整張臉也變‘洋氣’了。那一刻,我立馬覺得一切都值得。”沈怡說。
有調查顯示,“步入大學校門前後”,正在成為美容整形的高峰時段,越來越多的“準大學生”“新大學生”,在經曆了高考的第一輪蛻變後,試圖再憑借醫美,完成第二輪華麗的“變形”。“通過整形來彌補自認為容貌上的不完美,以全新的面貌面對全新的環境和同學,獲得更多的認可,成了部分學子驅離社交恐懼的心理趨向。”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聰穎分析。
畢業求職時段,則是整形的另一個高峰期。一些整形醫院為了附和這一熱潮,甚至開設了“大學生求職季整形專場”,活動力度大,号稱“速美價:閨蜜同行低至2折”。山東某高校工商管理專業的研三學生陳雪(化名),上個月于濟南的一家醫美機構割了雙眼皮、做了額頭填充術。如今臉部漸漸消腫的她,正自信滿滿地海投簡曆。“人人手裡都有一摞獎狀證書,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誰也不比誰差。所以,外在形象無疑就成了決定勝負的砝碼,也可能會因此更勇于展示自己的内在才華,何樂而不為?”她說。
不止這些女學生,姣好的面容和苗條的身形成為各年齡階段女性的普遍追求,此種“剛需”強力推動了醫美行業市場規模持續壯大。據艾瑞咨詢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市場規模高達3150億元,2021年上半年我國醫療美容用戶規模達到1800萬人。随着互聯網發展,直播營銷的火爆,水光針、超聲刀、熱瑪吉等各類醫美項目頻現各大網購直播間。美妝博主、帶貨網紅前期憑借在社交平台介紹美容方法、分享整形攻略等積累的大量粉絲,恰是上述美容整形項目的精準受衆。有調查報告顯示,2021年618電商狂歡節期間,各個電商平台直播最多、最受用戶青睐的就是醫美行業。京東健康對外發布,6月1日0時起開場15分鐘,醫美品類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5倍。眼下的雙十一活動中,天貓公布的數據顯示,醫美醫療訂單量環比增長近7倍,成為最受歡迎的生活服務項目,平均客單價達6300元,甚至有近三成訂單來自男性消費者。
焦慮的并不是“自己美不美”
而是“别人認為自己美不美”
急于“求美”,恰恰反映了“容貌焦慮”這一社會心理的暗流湧動。
脫口秀演員鳥鳥曾在《脫口秀大會》中生動地講述了美人和普通人的區别——“兩者面對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連死亡都無法消弭這種差距。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在我國西部出土了兩具3800年前的人類遺體,人們把她們命名為‘樓蘭美女’和‘幹屍二号’。”此話一出,現場觀衆爆笑。這雖是笑談,卻讓人覺得莫名合理。可見,對“美”的自發評判與接納,人們有一種趨同、從衆的思維定式。當大多數人都在不自覺地迎合這種趨于一緻的審美評價時,試問怎能不引發更大的焦慮?
剛入職場一年,李楠(化名)的“焦慮”情緒就十分典型。“天生的塌鼻梁、寬眼距、皮膚暗沉、閉口過多、上臂太粗……”她可以列舉出一堆自己顔值上的“不足”。為了彌補這些不足,她不放過捯饬自己的任何方法——每月到手的工資都用在了購買美容儀器、護膚品和衣服上;盡量保持素食,炒青菜也得過一遍清水再入口;還專門報班上了化妝課,每天早起用一個多小時塗塗抹抹……帶着明豔動人的妝容,李楠拿捏着姿勢,自拍、修圖、發朋友圈,然後再收獲點贊,這成了她每天的開心源泉。可到了睡前卸妝後看到素顔的自己,難過的情緒難免又被釋放了出來。她無奈地說,自己素顔狀态下甚至不敢出門。
一份面向全國2063名高校學生的調查問卷顯示,59.03%的大學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容貌焦慮情緒。《2021中國職場女性洞察報告》則表明,超五成職場女性有容貌焦慮,“90後”容貌焦慮的占比最高,達60%。引發容貌焦慮的原因排名前三的是:“跟别人一起合照時”“面試找工作時,感覺容貌好的人相對更容易找到工作”“部門來了漂亮(帥)的同事,更容易被領導和同事賞識”,得票率分别為51.14%、50.68%和44.75%。
“不難看出,這種焦慮情緒具有很強的社交屬性,很多人焦慮的并不是‘自己美不美’,而是‘别人認為自己美不美’。”李聰穎說。“社交圈層的擴大,對于高強度、快節奏生活的人來說,任何略帶負面的評論都是敏感的。而最直觀的、最易形成對比的容貌,無疑成了絕大多數人的‘軟肋’。即便理性的聲音在腦子裡回響,大可不必太在乎,可相當多的人内心還是過不了這個坎兒,一種自我認知的失調狀态就此不斷萌生、壯大,推動着他們不斷嘗試彌補所謂不完美的‘缺憾’,陷入更深的焦慮情緒中。”李聰穎解釋,這其中甚至有一種“容貌焦慮”還是病态的,是一種高焦慮狀态,需要及時就醫幹預。
自身意識是造成容貌焦慮的一個方面,外在環境則是另一個更直接的因素。近年來,網紅文化興盛、偶像養成類節目火爆,顔值高的人赢得了無數的歡呼和追捧,顔值低的人被無情消遣。微博熱搜榜上霸榜的多是好身材和五官精緻的,逐漸樹立了建立于顔值之上的生活觀念。而“某某削骨後星運大漲”“女星孕後依舊楊柳腰”之類的推文,甚至傳遞着一種病态的價值觀念。此類宣傳反複洗腦,一旦入了心,極易形成既定的觀念,對青少年造成錯誤的引導。“很多人就此認為,職場乃至社會在用這套評價體系衡量自己,自己就得不斷地修正去迎合這個體系,因此帶動更多人甚至不顧身體健康去追逐特定的‘美’。與之相反,巴黎時裝周特意選擇一些大碼模特,骨瘦如柴的模特反而不被允許上台,意在反對崇尚‘紙片人’的病态審美和對大碼身材的歧視。”北京潮服買手、時尚博主程楊說。
“漂亮的皮囊”“有趣的靈魂”哪個重要?
注重容貌管理有錯嗎?“因為我變美了,所以我開心”,這話沒毛病。但過度關注容貌,不斷追求“更完美”,往往會掉入陷阱。
近些年,被媒體曝光沒有資質的整形醫院不計其數,因整形醫療事故而喪命的也屢見不鮮。據不完全統計,全國醫美機構超過3萬家,而拿到美容外科主任醫生證書的醫生不超過5000人。
美容整形的火熱更是給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機。所謂“美麗貸”等騙局,以“零首付、分期付款、利息低”等優惠措施吸引有強烈整形意願又缺乏消費能力的女性,讓她們在整形前簽下欺詐性貸款合同。前不久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了一起與“美麗貸”相關的詐騙案,被告人以高薪聘請秘書,需要應聘者提升顔值為誘餌,誘騙年輕女性簽下詐騙性貸款合同,進行整形手術。而後受騙者卻被告知無法入職,十多萬元的美容貸款需要自己償還,此類事件防不勝防,給有容貌焦慮的年輕女性敲響了警鐘。
“容貌焦慮會讓人過度關注自己的不完美之處,無意識地誇張和放大,反而忽視了自身積極的因素。當把關注點放在自身更加積極的一面和更有價值的事情上時,從中所獲得的幸福感不亞于别人用一套固有說辭誇你漂亮時的内心感受。”李聰穎說。因容貌而産生的社交恐懼和焦慮心理,都是他人和環境給的枷鎖。活在他人的期待和環境的束縛中,自然難以放松。這種外在的枷鎖導緻人們審美單一,使“好看”漸漸有了統一的标準,很多人按照這套标準對照自身,離标準越遠便會越焦慮。其實,人的審美觀會随着閱曆的豐富、年齡的增加而有所變化。斥巨資做的“精靈耳”“網紅鼻”,可能幾年後就會“過時”,進而陷入新一輪的容貌焦慮中。與此同時,社會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進步使得審美觀越來越多元化。當人們不再對特定的長相評頭論足時,每個人都足夠美,便沒理由不自信。
省内某三甲醫院整形外科專家對“整形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如今來整形外科門診的女性的确是越來越多,“有一部分群體存在先天性的或外部創傷所緻的容貌缺陷,通過整形手術進行改善可以提高對生活的信心。但有些人并沒有必要在自己臉上動刀子。所以,在決定整形前,一定要理性地審視自己的訴求是否必須、是否合理。”
當下,國家相關部門已經決定各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機構、平台一律停止播出“美容貸”及類似廣告,并出台相關文件嚴格控制偶像養成類節目。10月25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了2021年度醫美領域反不正當競争執法典型案例,彰顯了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整治醫美市場亂象的決心。這些措施旨在通過外在文化環境的改變來疏解容貌焦慮,究其根本,擺脫容貌焦慮更主要在于和自己和解,樹立健康的審美觀念和自我評價體系,自己的美永遠要自己定義。就算所謂“漂亮的皮囊”能獲得一時的關注,但絕不會持久。以良好的修養、豐沛的學識、持久的愛好、腳踏實地的努力構築起的“有趣的靈魂”,才決定了一個人的底蘊和氣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否生活得有意義、夠精彩,能否赢得更多的尊重。
(大衆日報記者 田可新 實習生 蔡漫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