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在一些關于牛的視頻資料中,有沒有注意到有些牛的肚子上,竟然還開着一個“洞”?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牛難道不會痛的嗎?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探索下其中的答案。
衆所周知,美國的科技是十分發達的,這同樣适用于種植和畜牧業。
然而,在他們那兒的農場中,就能發現有些牛的身上會有一個大洞,一些飼養員還會将手伸進去掏來掏去。
這種行為,曾遭到很多動物保護協會和組織的強烈抵制,他們向大衆曝光,并說這種行為對牛是極為不人道的。然而,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行為其實能對牛帶來極大的好處。
該技術最早起源于1822年,當時,加拿大的一隻牛,由于受傷後傷口一直無法恢複,獸醫想了很久才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直接給那頭牛上了一個“套管”,使得裡面的膿液可以順利排出。
後來,這種“造瘘術”技術得到廣泛發展和傳播,這種牛就被稱為了“瘘管牛”。
而“開洞手術”的流程,大緻是這樣的;先讓牛保持24個小時不喝水,然後給牛打麻醉針,在牛身體一側的第13根肋骨後,切開一個口子,然後在牛的瘤胃上,再切開一個口子,将瘤胃與牛的皮膚進行縫合。最後,他們會在這個洞裡,安裝一個法蘭筒,等牛徹底愈合了,就可以投入正常使用了。
所以,理論上來說,它們在手術時,是不會感覺到有多少疼痛的。當然,在之後的愈合期時,肯定多多少少還是會疼的,但愈合之後習慣了就沒有什麼感覺了。
但牛身上的開口,也不是随時都敞開着的,在法蘭筒上,都是有一個蓋子的,平時都會把洞給蓋上,畢竟瘤胃需要保持在一個厭氧環境才能正常使用。
之所以會給牛開洞,其實有2個原因。
可能很多朋友還不知道的是,牛其實有4個胃,而瘤胃,正是裡面最大的一個。因為胃的數量這麼多,所以它們的消化過程也是十分複雜的。有些牛在吃了大量的飼料後,可能會出現脹氣的情況,但很多時候,隻有采取牛糞樣本,才能知道牛究竟得了什麼病。
而做了“開洞”手術的牛,就能很快被查到是由于什麼原因造成脹氣的,隻需要從它的瘤胃中采取一些樣本就能查出來了。
所以,他們這樣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改善它們的消化健康,以及及時了解牛的身體狀況。另外,也大大減少了硝酸鹽和甲烷等的排放。畢竟脹氣減少了,牛放的屁就會少很多,這樣也能從一方面,減少溫室效應的速度。
據一些研究人員聲稱,做過“開洞”手術的牛,壽命要比正常的牛還長一些。隻能說,我們沒有辦法去了解牛的意願,所以才有人覺得這是不道德的行為。但這樣做也确實為牛以及一些飼料上的改進作出了特别大的貢獻,能讓以後的牛不再遭到病痛的折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