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截止2018年,漫威電影宇宙的分類可以大緻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8年-2012年)也叫複仇者集結,目的就是陸續推出新的超級英雄,為漫威宇宙做鋪墊。
第二階段(2012年-2015年)叫做新世界開啟,主要就是要深入挖掘每個角色的内心,情節也會更真實、更複雜、更具挑戰性。第三階段又名未知英雄崛起,作為漫威“十年磨一劍”的終局之戰,将開啟新的征程重啟下一階段的漫威宇宙。從漫畫到電影,漫威經曆了哪些發展過程?
一、漫威萌芽期
漫威的第一批超級英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40年代,當時的美國剛剛從大蕭條中恢複卻又面臨另一段艱難時事——二戰。于是在報紙上鮮見好消息的時候讀者們把目光轉向副刊以求逃避尋求心靈上的慰藉。漫威的創始人馬丁·古德曼是商人中的機會主義者。
1938年,他窺探到了“英雄題材漫畫”的發展方向,于是緊随時代潮流,創立了漫威的前身時代漫畫。1939年,漫威曆史上第一位超級英雄——海王誕生,随後不久漫威又推出了:霹靂火、火焰人等角色。
美國超級英雄的出現并非偶然,它是漫畫藝術與美國“個人主義”文化碰撞的必然結果。他們擁有超越普通人的特殊能力,以及一身酷炫的裝備;在危險中挺身而出,在困難時舍己救人,給人以極強的光明正義形象。
這順應了20世紀30年代西方經濟大蕭條背景下,美國中産階級與普通民衆對“救世主”的渴望心态。1941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的蔓延,美國對于戰争的态度莫衷一是,有人希望置身事外有人認為不能袖手旁觀。
第一位美國反法西斯超級英雄——美國隊長,是一位集愛國主義和美國精神為一體的人物,初次上場就暴揍了希特勒一頓,赢得了讀者的叫好。
尤其是在珍珠港事件美國對日宣戰後,美國隊長更是美國大兵的精神食糧,激勵着士兵們英勇奮戰。因為美國隊長的成功,也讓漫威成為能DC分庭抗衡的漫畫公司,從此漫威進入了它第一個短暫的“黃金時代”。
二、漫威轉型聯盟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人們希望越少提到戰争越好,家長們也不喜歡給孩子們看超級英雄之類的東西;特别是各種各樣的犯罪、恐怖、以及超級英雄漫畫,對包括描繪繪家庭暴力、謀殺等畫面中聳人聽聞的内容進行不遺餘力的攻擊。
1954年10月,美國漫畫界成立“漫畫準則機構”,該機構負責制定了嚴格的漫畫出版規則。根據新的漫畫規則封面中甚至都不能包含恐怖和恐懼這兩個詞,而且無論如何都不能出現喪屍、吸血鬼、食屍鬼或者狼人等恐怖和犯罪題材的漫畫,就連動物卡通中的暴力也受到了限制。
這次反漫畫風潮緻使漫威漫畫的銷量一年下滑75%,并一度陷入破産的邊緣。1961年的春天,馬丁·古德曼迎來了改變命運的高爾夫比賽;據說馬丁·古德曼與DC的老總維勒·尼科爾森一起打高爾夫的時候,聽到了維勒·尼科爾森與其手下讨論公司即将推出“美國正義者聯盟”系列漫畫的想法。
受到啟發的古德曼回到辦公室立馬給斯坦·李下達了一條命令,“剽竊這個創意,搞一支我們自己的超級英雄團隊”。斯坦·李原本打算向妻子喬·安妮宣布自己決定退出漫畫界,但是在妻子的鼓勵下,他決定按照自己的想法創建一支新的超級英雄團隊。
1961年11月,斯坦·李和漫畫之王傑克·科比一同創作出了舉世聞名的《神奇四俠》,正是這本漫畫讓漫威意識到:超級英雄再度成為了漫畫的主流。
很快,斯坦·李又與另一位擅長怪物漫畫的畫師史蒂夫·迪科特創造了“蜘蛛俠”,随後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内又推出了《綠巨人》、《雷神》、《鋼鐵俠》和《奇異博士》。
漫威創造出的這些豐富多彩的人物,為其名為“漫威宇宙”的虛構世界打下了完備的基礎。沒過多久,X戰警、夜魔俠、黑寡婦、鷹眼、快銀等數不勝數的新角色的到來為漫威帶來了複興,這一時期被漫威稱為“白銀時代”。
1961年後,由于神奇四俠的成功,漫威決定推出更多的超級英雄,漫威宇宙也開始進入蓬勃發展階段。1962年12月10日,漫威推出了兩本非常重要的漫畫書——《神奇蜘蛛俠》和《綠巨人》,開啟了漫威宇宙一系列跨刊漫畫的熱潮。
這兩本漫畫内容透露出一個精心策劃的交叉營銷手段。但更重要的是,它告訴我們漫威正在建立一個漫威宇宙的概念:即這些我們所熟悉的角色共同戰鬥在同一個宇宙中,他們各自的行為都會對其他人産生影響,而每一部漫畫都隻是整個漫威宇宙的一條線索。
随後,漫威在《複仇者聯盟》第一期中集結自己版本的英雄團隊,然後在《複仇者聯盟》第三期中,漫威宇宙基本形成。到了1968年,漫威甚至已經超越DC,成為漫畫業的又一巨頭,這個時代也被稱為“漫威時代”。
三、超級英雄形象的嬗變
1999年,随着這一類型的電影越來越多,單純的感官刺激已經不能滿足觀衆多樣化的口味;為了迎合當代的潮流超級英雄們被進行了全新的包裝,故事内容更加多元化。
漫威公司也開始為過去的超級英雄打造全新的“終極系列”,推出了《終極蜘蛛俠》、《終極X戰警》《終極神奇四俠》等系列超級英雄漫畫。在終極系列裡,超級英雄們變得更加貼近當代的生活。
漫威公司不僅讓傳統超級英雄變得時尚起來,也積極創造新的、更有時代氣息的現代超級英雄。在分别上映了《鋼鐵俠》、《美國隊長》和《雷神》之後,漫威又推出了《蟻人》、《銀河護衛隊》和《奇異博士》等不同元素的電影。
雖然并不總是成功,但這些電影讓漫威在故事情節中加入了更多的幽默和神秘元素。例如《蟻人》講述了浪子回頭的斯科特·郎在螞蟻的幫助下彌補自己曾犯下的過錯,重新赢得家人和全世界的信任的故事。
這部影片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各種炫酷的特效,還可以看到随處可見的美式幽默場面,尤其是斯科特對于超能力的駕馭不穩定而造成的各種啼笑皆非的場面。
而電影《銀河護衛隊》雖背景選在太空,但是卻是一部徹頭徹尾的喜劇片,它的幽默不僅來自于對白和動作,音樂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影片開頭星爵尬舞的片段真是逗樂了觀衆電影。
還有《美國隊長3》,不僅機場混戰裡各位英雄的技術特點的巧妙結合讓人眼前一亮,而且其中輕松幽默的橋段和笑點也令觀衆看得極其歡樂。
《奇異博士》既立足于現實世界,又将東方神秘學和西方的宗教修行體系相融合,對其進行再創造。這些都是漫畫裡完全沒有的設定,不得不說,這些改編都很成功。
《複仇者聯盟》這部漫畫最早誕生于1963年,起初是Marvel公司為了應對DC的《美國正義者聯盟》而組建的超級英雄聯盟戰隊,最初的成員有鋼鐵俠、雷神、綠巨人、蟻人和黃蜂女。
2008年《鋼鐵俠》大獲成功後的4年,漫威影業積極拓展漫威宇宙的陣容,相繼發布了《綠巨人》《雷神》《美國隊長》等單體作品,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到了2012年,是時候為第一階段的漫威宇宙做一個總結,其成果就是這部電影——《複仇者聯盟》。
影片一開始,神盾局控制下的宇宙魔方變得不穩定,它釋放力量把洛基通過空間傳送到了地球,并搶走了宇宙魔方,還控制了艾瑞克博士和鷹眼,神盾局長尼克·弗瑞不得不啟動複仇者計劃,把那些雖然不喜歡聽指揮,但有本事的英雄集結起來,共同應對邪神洛基的故事。
這部電影顯示了漫威打造全方位宇宙的決心,故事線也更加複雜,其中六位英雄加上反派洛基的形象需要兼顧到,所以時長也将近兩個半小時;為了讓觀衆不感到疲倦,導演在劇本中加入了大量搞笑吐槽的段子,甚至連美國隊長這樣的老實人也被安排了幾句腹黑的台詞。
同時在打鬥上也盡可能追求大場面,特别是最後那段把紐約達成一片稀爛的終極之戰,也讓本片成為2012年最具“現象級”的好萊塢大片。
相較于美國超級英雄電影一貫崇尚的個人英雄主義,《複仇者聯盟》這部電影則是個人主義和團隊合作精神沖突下的一種調和,一種很少見諸于超級英雄電影的集體協作的精神。
提到英雄,我們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這樣的:他們外表俊美、能力強大、行為正确、性格完美,每個人都是救世主般的存在,供凡人仰望,但他們與現實生活無關。當觀衆看膩了這種完美但是距離遙遠的傳統英雄後,另一種英雄出現了。
漫威在有意塑造擁有反英雄特質的角色,來解構傳統的超級英雄。在漫威的反英雄電影中,最佳代表角色有死侍、懲罰者、綠巨人、毒液、蟻人等。典型的反英雄的設置有兩種:第一種的行為基本上近似于傳統英雄,但有着很強的憤世嫉俗感或是經曆過創傷。
拿《死侍》舉例,他在擁有超能力之前是一名身經百戰的特種兵,身患癌症後自願參與了“X武器”計劃,得到了金剛狼超強的自愈能力,但也失去了容貌。死侍看起來亦正亦邪,在很多觀衆眼裡,死侍是一口無遮攔,滿嘴跑火車,而且見錢眼開的人。
但是他從不恃強淩弱,并且以他自己的方式拯救過很多人,從《死侍2》中他保護變種人小男孩就能看出,死侍内心是十分善良的。
第二種是悲劇英雄,可能是不招人喜歡的甚至是讓人痛心的中心人物。比如《懲罰者》,作為漫威漫畫中典型的反英雄人物,他曾經是一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術狙擊手,幾次與死亡擦肩而過後原本打算與妻兒歸隐田園,卻由于遭受黑幫尋仇一家三口慘遭滅門。
死裡逃生的弗蘭克為了替妻兒報酬從此化身為懲罰者,用自己的方式來來制裁那些他認為參與殺害他妻兒的黑幫成員。他殺人無數不過從來沒有錯殺一位好人,但是由于手段過于殘暴,以至于很多超級英雄看不慣他的做法。
近幾年反英雄類型電影還出現了一股逗比化得趨勢。2010年的電影《海扁王》讓好萊塢的大佬們看到了逗比電影的票房潛力,于是過了4年,漫威推出了一部更逗比的電影——《銀河護衛隊》,和海扁王比起來,銀河護衛隊是組團逗逼。
一隻會拿着火箭亂開炮的浣熊,一隻會說一句話的樹人,一個大魔頭充話費送的魔女,一個滿身血管的怪胎,再加上一個滿嘴跑火車的怪咖。就這麼幾個角色就擔負起了拯救銀河系的任務,徹底的反英雄設置。
這幾個人都是銀河系的失敗者,完全不具備任何英雄氣質,他們一路吃着火鍋賣着萌就把銀河系給拯救了,連最後的終極對決看起來都那麼正常。這次是漫威的超級英雄第一次真正的離開地球,除了星爵的錄音機,本片劇情和地球已無瓜葛,這可能也代表着漫威擺脫傳統英雄電影模式的開始。
從2008年起,十年來,漫威用劇情相互勾連的19部電影,創造了近150億美元總票房,從瀕臨破産的漫畫公司,到龐大的IP影視帝國。對于漫威影業來說,演員更叠不可避免。
漫威影業的總裁凱文費奇最近揭露了漫威未來的規劃,他說,“在未來超級英雄的數量,女性會遠超過于男性,一改目前漫威電影宇宙的性别比例”。
事實上,過去漫威在女超級英雄這條路上一直是比較保守。從2008年至2018年,漫威已經拍了近20部電影,卻從未有過以女性名字命名的電影。
在過去,女性人物形象及性格的塑造,更多的為男性中心而服務,從形象上的性感裝扮上迎合男性審美。但随着女性主義思想的不斷興起,從好萊塢到日本,電影作品中的女性人物越來越實現了自我覺醒。
漫威也逐漸認識到,僅僅依靠女性身上天生的性感元素去吸引觀衆,既無法拓展電影的叙事空間,也無法滿足現代觀衆的審美需求。在近幾年播出的電影中,漫威試圖在原有形象的基礎上,開始重新解構女性超級英雄的形象和身份。
首先,在性格塑造上,女性形象變得越來越叛逆而又複雜,更加飽滿生動。在電影《複仇者聯盟》中黑寡婦雖然依然妖豔,但是頭發從長發變成了短發顯得更加幹練,在性格的塑造上,其多次利用美人計、苦肉計等探究到敵人的陰謀。
如:她便利用美人計獲取了俄國軍方的信息,并且在與僞裝之神洛基的對決中,還用苦情計把洛基戲耍了一番,獲得了重要的情報。另外,她在武力上,也不輸給任何一個男性。
影片中黑寡婦與鷹眼的對決中,三下五除二便把鷹眼幹倒在地,而且在與敵人的對決中不但奪取了一個塔奇瑞人飛行器甚至還在博士的幫助下關掉了蟲洞。
從黑寡婦這一女性角色身上可以發現,女性不再是傳統意義上賣弄性感的“花瓶”,而是更加複雜和具有力量,比起性感更加具有女性魅力。
其次,地位的轉變,“被拯救”變為“拯救者”。绯紅女巫在最開始出場的時候并不搶眼,但到了《複仇者聯盟2》的最後一刻绯紅女巫爆發了巨大的魔法能量直接殲滅了奧創機器人軍團。
在《複仇者聯盟3》中,旺達不但從滅霸的手下帶着受傷的幻視全身而退,還在最後瓦坎達大戰中先是一下子解決所有的巨星輪子,後來又獨自一人毀滅幻視頭上的寶石阻止滅霸的計謀,實力遠超一般超級英雄。
最後,在形象的重塑上,漫威的首位女導演安娜·波頓一直反對使用武力去塑造女性,她認為女英雄強大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她的女性氣質。這種思路巅峰了傳統好萊塢英雄“剛”的一面,對男性超級英雄和女性超級英雄進行明确的區分。
結語:
漫威每個角色都有着鮮明的藝術個性和時代特征,準确說每個人物都一種符号化的表達,從而形成了電影受衆群體各自不同的的心理需求。首先,在形象的設計上采用了誇張的手法,對英雄人物的品質進行放大,并嘗試忽略和省略任何負面和平淡無奇的品質。
其次,在改編電影的題材選擇上,漫畫比文學作品更直觀的體現出人物的形象、場景以及鏡頭語言,且漫畫裡的奇觀化的藝術手段、誇張性的表現特性和風格化的表現手法,能讓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劇情更加戲劇,矛盾沖突更加強烈。
透過漫威電影中的超級英雄形象的塑造,我們能感受到單一的、片面化的人物塑造已經不能滿足觀衆的需求,人物形象設計應該更加人性化、更加多元化、更加複雜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