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感冒的中醫辨證論治。

感冒的中醫辨證論治。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6 11:39:13

   中醫目前一般将感冒分為四型:風寒感冒、風熱感冒、暑濕感冒及體虛感冒(包括氣虛感冒和陰虛感冒)。風寒感冒,多見于一般體質和陽虛體質,冬季多見,症見惡寒重、發熱輕,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口不渴,咽不痛不腫,咽癢,舌苔白,脈浮緊;風熱感冒,多見于一般體質或陰虛或陽盛體質,春季易發,以發熱重、惡寒輕,鼻塞,流黃涕,口渴,咽痛,舌苔白少津或簿黃,脈浮數為特征;暑濕感冒多發于夏季,以身熱不揚,頭脹如裹,骨節疼痛,胸悶,口淡或黏為特征;體虛感冒以老年人為多見,患者形體虛弱,多有慢性病,稍不謹即可誘發。

  風寒感冒:

  證候:惡寒發熱,頭身酸痛,鼻塞聲重、噴嚏頻作,咽癢咳嗽,鼻流清涕,痰多稀薄,口不渴,或喜熱飲,無汗,舌苔薄白而潤,脈浮或浮緊。

  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主方:荊防敗毒散。

  風熱感冒:

  證候:發熱、微惡風寒,或有汗出,頭痛鼻塞、鼻流濁涕,口幹而渴,或喜冷飲,咽喉腫痛,咳嗽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黃,脈脬數。

  治法:辛涼解表,宣肺清熱。

  主方:銀翹散。

  感冒挾濕證:

  證候:惡寒,身熱不揚,頭脹如裹,肢體酸重。或伴頭痛、胸悶,惡心、嘔吐、口淡、苔膩、脈濡。

  治法:疏風散濕,或芳香化濕,解表和中。

  主方:羌活勝濕湯,或藿香正氣散。

  感冒挾暑證:

  證候:身熱有汗,心煩口渴,小便短赤胸悶納差,舌苔膩、脈濡數。并伴有感冒症狀。

  治法:清暑解表、芳香化濕。

  主方:新加香薷飲。

  氣虛感冒

  症狀:惡寒較甚,發熱,無汗,頭痛身楚,咳嗽,痰白;咯痰無力,平素神疲體弱,氣短懶言,反複易感;舌淡苔白,脈浮而無力。

  治法:益氣解表

  代表方:參蘇飲加減。

  若表虛自汗,易傷風邪者,可常服玉屏風散以益氣固表,以防感冒,有良好效果。

  若見惡寒重,發熱輕,四肢欠溫,語音低微,舌質淡胖,脈沉細無力,為陽虛外感,當助陽解表,用再造散加減。藥用黨參、黃芪、桂枝、附子、炙甘草溫陽益氣;細辛、防風、羌活解表散寒。

  陰虛感冒

  症狀:身熱,微惡風寒,少汗,幹咳少痰;頭昏,心煩,口幹;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滋陰解表

  代表方:加減葳蕤湯化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