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這人兩眼一閉,兩腿一蹬,一命嗚呼,大白話就是死了。對于“死亡”一詞,從古到今,有太多不同的詞彙來表達死亡的同義和近義詞。
濕地白鶴
有反映封建等級制度的《禮記·曲禮》中“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甍,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有追悼緬懷意“千古、百歲、安息、長眠”,有表示為國為民而死“犧牲、就義、殉職、捐軀、殉國”,表示僧人死“圓寂、坐化、往生”等等,還有很多。另外,還有一種對死亡的婉稱,含着隐諱又寄托希望的叫“歸西、駕鶴西遊”。
群鶴飛舞
前面的詞都好理解,就是表述人已經死亡了,那為什麼又叫“歸西、駕鶴西遊”呢?這其中又包含了死者親朋好友對亡者的哪些情感寄托呢?
其實,從唯物思想來說,人死如燈滅,但是,亡者親友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往往尋找一種慰籍亡靈和自我慰籍的方式,比如棺椁上的畫的祥雲和仙鶴,名曰“駕鶴西遊”,通過守靈、誦經、祝禱以及送殡時的引魂幡等方式,希望逝者的靈魂得以“歸西”,去往西方極樂世界。那麼,東西南北四面八方,為什麼偏偏去西,其實,我覺得去哪裡都可以說的過去,但人們偏偏說西方,說“一命歸西、駕鶴西遊”。
濕地鶴
說去往西方,我想很大程度是受宗教影響。自從佛教從印度流傳到中國後,流傳甚廣,佛教中有西方淨土、西方極樂世界之說。道教有西方仙界之說。不論是極樂世界還是仙界都指向西方,而不是其他方向,比如玄奘西天取經。我不是信衆弟子,也沒有去探究為什麼就說“西方”而非他方。不過我想,不是宗教信徒的人很多也都默認“西方”一詞,是因為他們不管相不相信有“西方淨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都願意也希望故去的親人有個好去處,于是希望亡者之靈去往西方,去沒有人間痛苦的另外一個國度。所以亡人“歸西”應該是約定俗成。也就有了”一命歸西、駕鶴西遊”的成語。
蓮花雲
成語一命歸西的出處,最早出現在第一部武俠小說石玉昆的《三俠五義》第十一回:“展爺趕緊延醫調治,衣不解帶,晝夜侍奉,不想桑榆暮景,竟是一病不起,服藥無效,一命歸西去了。”展昭日夜侍奉老母,無奈老母還是死了,這裡用一命歸西表示死亡的婉稱。《三俠五義》成書時間在清嘉慶年,所以,成語“一命歸西”早于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祥雲
成語駕鶴西遊也是死亡的婉稱,出自鄧友梅《那五》:"過老太太言而有信,這事辦完不久就駕鶴西遊了,紫雲正式把家管了起來。"
這亡魂歸西去往西方極樂世界了,為什麼還是“駕鶴”?騎着鶴去?因為鶴是長壽之鳥,是羽族之長,雪頸霜羽一鶴飛天,既長壽又有仙風之氣,在古人眼裡鶴就是仙鳥,鶴代表長壽和吉祥,有着美好的寓意。那亡者之魂若能踩着祥雲駕着仙鶴去往西方極樂世界或西天雲遊豈不美哉?
草原藍天
這些美好吉祥的寓意被廣泛接受,并用在逝者後事辦理時的紙活(用紙做的祭品)、挽聯、悼詞之中。話說回來,不管是歸西也好,駕鶴西遊也罷,隻是通過這些來表達活着的人對逝者的美好祝願和祈福,飽含生者對逝者的深厚感情而已。
祥雲之下
文圖/蘆荟原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