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師時要面對繁重工作帶來的壓力,當校長後就想辦法讓教師過得“舒服”一點。
季海峰,首批正高級教師,中學特級教師,河北省骨幹教師,保定市名校長,涿州市人大常委,涿州市高新區學校首任校長
河北省涿州市高新區學校校長季海峰說,自己上學時感覺學習很辛苦,于是做了教師就想辦法讓學生學得“舒服”一點;自己做教師時要面對繁重工作帶來的壓力,很多時候覺得很壓抑,于是當校長後就想辦法讓教師過得“舒服”一點。從這種樸素的認知和情感出發,讓教師在學校過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成為季海峰多年思考和探索的主題。
季海峰對“幸福”有一種執念。
1995年,他從河北省保定教育學院畢業走進河北省涿州市鄉鎮學校任教,2018年調任涿州市高标準建設的高新區學校任校長,23年間,季海峰的身份從教師、教導副主任到教導主任、教學副校長再到校長,從鄉鎮到城市,力所能及地讓更多學生和教師感受到更多幸福,是他堅守教育事業的不竭動力。
“‘幸福’一詞根植于我的内心深處。上學時,我感覺學習很辛苦,做了教師又要面對繁重工作帶來的壓力。校園有時給我的感覺是十分壓抑的。因此,剛做教師時,我就想着如何讓學生學得‘舒服’一點,當校長後,我就想辦法如何讓教師過得‘舒服’一點。隻有‘舒服’了,人才可能感受到幸福。”
讓教師在學校過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是季海峰多年思考和探索的主題。在不同的成長階段,他對教師幸福有着不同的诠釋和行動。
歸屬感:把個人成長融入學校發展
每年寒假放假前,涿州市高新區學校的教師都要給季海峰寫一封信,信中可以對學校發展提建議,可以說說“心裡話”,還可以吐槽、抱怨……
季海峰收到信後,按照信件的内容分門别類,分出輕重緩急,與學校領導班子成員一起研究這些信件,“随時發現問題随時整改”。
“教師有意識把自己與學校的發展‘隔離’起來,對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問題或者看到學校需要改進的工作,不敢、不願、不想與校長溝通。通過一封信的方式打開教師心裡的‘枷鎖’,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學校發展的主人,不是旁觀者。”談起“一封信”的起因,季海峰說。
入職3年的音樂教師黃雨桐在寒假的一封信中建議學校盡快建立校史館,“學校從無到有,經過3年的發展逐漸成為我們理想中的樣子,我相信随着時間的推移,學校的積澱會愈發厚重。”這是黃雨桐提出建議的初衷。新學期開學,學校就組建團隊開始整理學校發展的材料,為修建校史館做準備。這樣快速的反應讓黃雨桐沒想到。
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和建議,季海峰會以匿名的方式在各種場合進行解答或者給出行動計劃。“當看到自己的意見被學校采納并作出整改,我們的心亮堂起來,學校把我們看成是一家人。”采訪過程中,許多教師表達了類似的心聲。
把每個人的成長融入學校發展中,讓教師在學校找到歸屬感,這是教師幸福的第一個層次。
季海峰總與教師說,你所在的團隊決定你前進的方式——與魚在一起,你就會在水裡遊泳;與鳥在一起,你就會在天空飛翔。
因為是新建校,學校需要謀劃和踐行的事情千頭萬緒,季海峰激勵每一個教師參與到學校建設中來。學校的校歌、校賦、校徽等文化設計均來自一線教師。截至目前,随校園文化一起寫入校史的教師有102人。教師參與學校文化建設,增強了教師群體的認同感、歸屬感,也進一步豐富了幸福文化。
如何增強教師在學校的存在感?讓教師心甘情願在學校這塊土地紮根?“為教師幸福提供肥沃的土壤。”季海峰說,在高新區學校,除了注重人性化管理外,還讓每一處角落都有教師參與,給教師發展留出足夠空間。
2018年入職的王珊大學畢業後“北漂”了3年,她深切知道一個人從零開始打拼有多難。毫無教學經驗的她積極參與學校安排的每一項活動。“我感受過那種獨自打拼的漂流感,加入高新區學校後就像一塊海綿投入水中,我‘貪婪’地在這個團隊中汲取養料,生命逐漸變得‘飽滿’起來。”如今可以獨當一面的王珊組建了鋼琴社團和舞蹈隊。“沒有團隊的支撐,自己打破僵局是很難的”。
季海峰說,“歸屬感體現的是一種共情能力,我們積極營造團隊文化,讓大家在感受溫暖的同時也懂得付出,因為團隊的未來決定了其中每個人的未來。”七年級思政課教師陳雪飛的話印證了季海峰的觀點,“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團隊一點點在變好;反過來,團隊又反哺我們每一個人。”
尊重感:以付出、成長赢得尊重
2020年,有着23年教齡的物理教師魯豔俠調入高新區學校。在學校,相對處于劣勢的物理學科組終于有了帶頭人,每天被同組的年輕教師圍着問東問西,魯豔俠的職業熱情再次被點燃。“雖然有着打破舒适區的陣痛,但從默默無聞的‘塵埃’到一個學科的‘專家’,我找到了價值感。”
“被尊重、被需要”是季海峰提倡的教師幸福的第二個層次。
1995年走上講台,季海峰在自己的課堂上鼓勵學生多閱讀和分享,避免題海戰術;1999年擔任中層負責年級組工作,他提倡教師少做重複性工作,倡導高質量的集體備課;2007年開始擔任副校長,“幸福”在季海峰心中的分量越來越重,對幸福的理解也在不斷加深。他把目光落在教師幸福的更具體行動中。
季海峰将尊重感細化為自尊和自強兩部分,強調個體在團隊中的自我發展。如何才能實現“被尊重、被需要”?自尊讓每個人的品德更高尚、内心更純潔,自強讓每個人更有本事、更有能力。
在學校中學部兩棟教學樓的中間小廣場上,修建了一座“幸福門”和刻有教師誓詞“幸福箴言”的影壁,每年暑期,季海峰都會組織新教師走進幸福門,學習“幸福箴言”,開展歡迎會和入職教育。從“終于等到你”“歡迎新家人”為主題的歡迎會到“潔身自愛”的師德教育,每年都會如期上演。“讓教師感受到成為學校一員的榮譽感和應承擔的責任,懂得要守住這個榮譽和赢得别人的尊重,自己要自珍自愛自強。”季海峰說。
高新區學校教師大部分為“90後”,平均年齡不到31歲。這些教師年輕,有活力,有沖勁,有個性,但教學經驗不足。如何讓年輕教師站穩講台?“對内我們營造尊重教師的氛圍;對外想赢得家長和社會的尊重,就需要教師的專業硬起來、強起來。”季海峰針對年輕教師制訂了“一攬子”培訓計劃,内容涵蓋闆書規範化書寫、班主任管理要點、教育素養提升等各個方面。
九年級物理教師張慧是2019年入職的,當時物理學科還沒有帶頭人,她又沒有教學經驗,最初上課全程照着PPT讀,自己很累,學生成績也很差。後來,魯豔俠來了,每周五下午,九年級物理學科開展集體備課,雖然隻有3名教師,但他們也會按照集體備課流程一絲不苟地進行。“課上怎樣調動中等生的積極性”“感覺這屆孩子不會化簡,這點課堂上要加強”“課上要更多關注學生的學情而不是趕進度”……窗外暮色漸濃,而教室内讨論得愈發熱烈。張慧對課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現在她不再一門心思忙于把課講完,而是讓不同的學生在每節課上都有收獲。她徹底改變了在課上手忙腳亂的狀态。
“我們的物理課一點也不枯燥,宋珂老師會利用NOBOOK虛拟物理實驗室等平台把同學的興趣激發起來,改變了死記硬背的課堂模式。”讓九(1)班學生傅依佳信服的宋珂是九年級物理組3名教師之一,也是一名新教師。教師有了專業上的成長,一方面對教育教學有了自信,内心更笃定從容,另一方面赢得了學生和家長的尊重。
季海峰還針對不同成長需求的教師進行分層培養,對優秀骨幹教師開展發展性培訓,助力其從“合格”走向“卓越”。其培訓内容主要有兩類:第一類讓教師明确“我到哪兒去”,指導教師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合理的人生職業規劃,如短期規劃、中長期規劃等;倡導教師關注前沿的教育教學理念,開闊視野,提升格局。第二類讓教師知道“我怎麼去”,教師通過寫教學反思、踐行課堂教學改革、課題研究、論文寫作等提升專業素養。
付出、成長赢得尊重,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自覺追求這一狀态。
成就感:每個人都渴望綻放
2016年,季海峰調任大邵村中心學校任校長。面對淳樸、勤奮的農村教師,季海峰暗下決心,一定要給他們之前沒有“享受”過的教育生活。從那時起,培育幸福教師開始有了實踐樣本。
食堂設備簡陋落後,季海峰就購置餐桌、空調,增添蒸箱等廚具,讓教師在溫馨的環境中吃上可口的飯菜;他聯系企業家為學校捐助了30多台空調,讓大邵村中心學校成為全市唯一的所有教室和教師辦公室都有空調的學校,為師生創造了舒适的工作、學習環境;他為住宿教師建浴室,教師們再也不用跑到城裡去洗澡;外出學習培訓的機會也開始多了起來……
“幸福教師在鄉村學校有了模樣,那個時候的‘幸福’與農村實際相結合,根植于鄉土,确實對教師的生命是一次喚醒。”高新區學校教導副主任楊海花當時在大邵村中心學校所轄的村小當教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觸動,“原來教師還可以有另外一種生活”。
一個人最大限度實現自身價值是對自己負責,這是季海峰對教師成長的期望,也是他自身成長的真實感受。“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不一樣,成長的期待值也不一樣,但如果通過自己的努力能讓身邊的人更‘舒服’一些,這是人活着的終極意義。”季海峰說,“成就感是教師幸福的第三個層次,給人的力量也是最強大的”。
在高新區學校,曆史教師楊曉芳的名字“家喻戶曉”。“課堂上的她有一些小幽默,總能用笑聲把同學們拽到課堂上。”九(2)班學生安妮這樣評價道,“我們願意把自己的心事和她說。”
“她總是默默承受工作的辛勞,不抱怨、不争搶,像一個‘知心大姐’。”這是許多同事對楊曉芳的評價。“做一個光芒萬丈的人,成就自己也照亮别人。”楊曉芳有點害羞地說。
“早上6:30到校,7:30迎接學生,7:50督促早讀,第一節課後組織集體備課,三四節有語文課……”這是語文教師勾術山在筆記本上寫好的工作安排。除了教語文,他同時還兼任學校辦公室主任、年級主任、語文備課組長。“學校會科學、細緻地分析每個教師的能力,并分配相應工作。在我看來,自身能力最大程度的釋放是一種幸福。”勾術山信心滿滿地說。
“輸出也是一種生産力。”魯豔俠每一天都很忙碌,但成就感爆棚。
學校管理不是冷冰冰的發号施令、硬邦邦的數字考核,每個教師都希望得到認可、渴望綻放。季海峰倡導領導班子與教師共享幸福。“幸福多一個人分享,就多了一份影響和傳遞,有人分享幸福也能激發成就感”。
“三個層次的幸福不是割裂的,不同成長需求的教師在不同階段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2019年,在全市校長交流大會上,季海峰感慨地說,“幸福是一種能力,我的幸福就是我們的教師學會了怎樣去理解、感受和創造幸福。讓人欣慰的是,高新區學校的教師正在這條路上不停地奔跑。”
來源: 中國教師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