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字最早并不專指學校。西漢時稱“文字學”為“小學”,唐宋以後又稱“小學”為字學。讀書必先識字,掌握字形、字音、字義,學會使用。周朝兒童入學,首先學六甲六書(六甲指兒童練字用的筆畫較簡單的六組以甲起頭的幹支。六書即指事、象形、形聲、會意、轉注、假借),所以從前把“文字學”稱“小學”,“小學”之名即由此而得。
一般古代小學最多的教學内容還是識字、作文。當時的識字教材普遍都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等,簡稱“三百千千”,這些都是識字的基本教材。識字了之後一般開始教寫字,然後開始學習一些經、史、曆、算的知識,還包括一些本朝的律令以及一些冠、婚、喪、祭等禮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