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時是指上午11點至13點。13點到15點是未時。
午時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而正午十二時又有平午、平晝、亭午等别稱。如宋蘇舜欽《紫閣寺聯句詩》:“日光平午見,霧氣半天蒸。”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将會産生,而馬是陰類動物。
未時,又名日跌、日央等,此時太陽蹉跌而下,開始偏西,故又謂之日側、日映。午後時間,正是人們小息納涼休閑時刻。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時辰,即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于今天的二十四小時。半夜十一點到一點的時間為子時,一點到三點為醜時,三點到五點為寅時,其餘的以此類推。
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于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表剛剛傳入中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時間的一個鐘點叫做“小時”。以後,随着鐘表的普及,“大時”一詞也就消失了,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