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閱讀成為每個人的力量

閱讀成為每個人的力量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02:09:21

人間四月天,讀書好時節。眼下的生活按下了暫停鍵,但閱讀不會停頓,在“靜止的時間”裡可以更多地閱讀與思考。在市委宣傳部指導下,上海市社聯與世紀出版集團、文彙報社特别策劃“閱讀的力量·一直在一起”主題活動,邀請上海的學者、作家為讀者做1 N的推薦,可以推薦一本優秀圖書,還可以組合推薦一首樂曲、一部電影,甚至一篇好文章,分享自己的的閱讀觀賞經驗,以實際行動倡導全民閱讀,共建書香社會。

書香上海自4月1日始,與上海社聯、世紀閱讀、文彙報一起,聯動發布專家學者讀書抗疫的心得與體會,活動将持續到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共同彰顯讀書有力量、同心向春行的信心與希望。

今日推薦人

閱讀成為每個人的力量(閱讀的力量一直在一起)1

馬伯庸

作家,人民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得主。被評為沿襲“‘五四’以來曆史文學創作的譜系”,緻力于對“曆史可能性小說”的探索。代表作:《顯微鏡下的大明》《長安十二時辰》《古董局中局》《三國機密》《風起隴西》《草原動物園》《長安的荔枝》等。

推薦語

推薦圖書

《故事法則》

民間故事的最優進化策略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連續誤判了兩次,真是歲月不饒人。

第一次拿到這本書,我以為這是一本類似羅伯特麥基《故事》一樣的寫作指南,完全忽略掉了它還有一個副标題:“X光下的民間故事”。

閱讀成為每個人的力量(閱讀的力量一直在一起)2

顧名思義,作者做了一次輕微的跨界,用現代故事理論去分析中國傳統民間故事。這也倒不算什麼新鮮事。故事結構的解析,當然繞不開民間傳說的各種母題與套路,一切現代橋段,都能從古老的故事裡找到根源。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看約瑟夫·坎貝爾的《千面英雄》。

閱讀成為每個人的力量(閱讀的力量一直在一起)3

但沒想到,我讀到一半時,發現自己再一次誤判了。

作者本身是個民俗學者,所以他在這本書裡真正要做的事,不止是解剖了一段傳統故事,而是把這段故事養起來,看着它生長進化。

民俗學者有這個優勢,他或她既掌握了充足的典籍文獻,同時也搜集有大量不見諸紙面的田野素材。利用這些資料,可以清晰地觀測到一個母題和内核,在流傳過程中是如何衍生出種種變體,哪些變種能頑強地流傳到今天,哪些變種很快被人遺忘,優勝劣汰的法則又是什麼。

比如裡面有一段對孟姜女傳說無數版本的深入回顧。你會發現,原來民間對孟姜女的想象當真是旁逸斜出、稀奇古怪,什麼樣的神展開都有。但是,所有孟姜女和秦始皇最終在一起的版本,都幾乎是昙花一現,完全不構成什麼傳播的影響力,因為它背叛了這個故事内核的基因。這是文化模因理論的應用,但中國人讀起來格外有一份親切感。

閱讀成為每個人的力量(閱讀的力量一直在一起)4

用作者自己的話說:“故事的結構既是穩定的,又是生長的,貌似無序的生長中,總是有一些最優配置、最優結局。特定的難題,總是對應着特定的解題方式。每一則脍炙人口的民間故事,都是特定語言遊戲中的最優玩法。”

所以這本書,其實真正講的是民間故事的最優進化策略。對于現代作者來說,在磨砺寫作技巧的同時,不妨也可以參考一下。

推薦電影

《發掘》

閱讀成為每個人的力量(閱讀的力量一直在一起)5

圖片來源:《發掘》電影劇照

這是一部緩慢的電影,故事發生于英國面臨納粹入侵的至暗時刻。大部分英國人緊鑼密鼓地準備着防禦工事,而一個考古學家卻在此時,在一個有錢寡婦的莊園裡發現了一條上古的殘船。戰争的緊迫與焦慮,考古的緩慢與精細,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态交織在了一處,時下與遠古亦因此交彙。

相關作品介紹

閱讀成為每個人的力量(閱讀的力量一直在一起)6

《故事法則》

施愛東 著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民間故事是一種結構穩定的功能組合、一個自組織系統,一棵生命樹。故事一旦開始其生命進程,就會自己生長、自己嫁接、自己開花、自己結果,也會随時空的改變而變異,随生命熵的增加而消亡。在故事中,英雄具備什麼樣的性格、離開家鄉時需要哪些裝備、神奇助手會在什麼時候出現、叛徒為什麼總是英雄的叔父、誤會為什麼總是不能避免,所有情節都有一套相對穩定的結構或套路,而所有的套路,都是特定功能相互制約的最優結果。故事的結構既是穩定的,又是生長的,貌似無序的生長中,總是有一些最優配置、最優結局。特定的難題,總是對應着特定的解題方式。每一則脍炙人口的民間故事,都是特定語言遊戲中的最優玩法。

作者簡介

閱讀成為每個人的力量(閱讀的力量一直在一起)7

圖片來源:網絡

施愛東,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方向為故事學、謠言學、民俗學學術史等。代表性著作有《中國龍的發明:16—19世紀的龍政治與中國形象》《民俗學立場的文化批評》等。

圖書後記

目錄

緒論 民間文學的共時研究法

一、什麼是共時研究?

二、什麼是形态研究?

三、什麼是故事形态學?

四、什麼是口頭程式理論?

五、共時研究為什麼排斥綜合研究?

六、結語:共時研究與曆時研究的關系

第一章 理想故事的遊戲規則

一、故事的封閉特征

二、故事結局:穩定的遊戲目标

三、故事的最簡結構

四、推動情節發展的核心設置

五、在初始條件與既定目标之間設置障礙

六、遊戲設置的通則與特則

七、打破常規,促成轉折

八、結語:理解故事的十個要點

第二章 大團圓何以成為元結局

一、團圓之趣

二、不團圓無趣

三、精英知識分子對于大團圓的批判

四、沒有國民性,隻有世俗性

五、作為遊戲終點的元結局

六、結語:主人公成婚并加冕為王

第三章 民間故事的穩定性與自由度

一、同題故事及其節點

二、節點的省略與遺失

三、附着性母題的自由度

四、故事節點的具體展開

五、偏離節點的後果

六、功能項是最小公倍數,節點是最大公約數

第四章 民間故事的無序生長及其最優策略

一、信息空白造成情節缺失

二、缺失形成緊張,補接無序生長

三、故事生命樹的枝端模型

四、生命樹主流枝幹的競擇标準

五、競擇标準的作用機制

六、結語:節點之間一定存在最優路徑

第五章 史詩可持續生長機制與疊加單元

一、中國現存史詩的演述狀況及問題的提出

二、史詩演述初始條件的設定

三、史詩結構的可持續生長機制

四、回到原點:疊加單元的運算法則

五、疊加單元與相關結構理論的辨析

六、選擇《羅摩衍那》的理由

七、《戰鬥篇》的情節基幹

八、《戰鬥篇》疊加單元的一個特例

九、《戰鬥篇》全部疊加單元

十、《戰鬥篇》的結構模型

十一、以疊加單元解釋史詩演述諸問題

十二、解釋力的延伸:古典小說中的疊加單元

第六章 史詩英雄塑造對武俠小說的影響

一、英雄史詩與武俠小說的相似性

二、史詩英雄與小說英雄的叙事要素及功能

三、節外生枝的民間趣味

四、舊瓶裝新酒,老地方的新故事

第七章 英雄形象塑造中的善惡對照模式

一、兩種土壤種出的兩種人生

二、質樸人性與機巧人性的對照

三、不同曆史記憶的對照

四、兄弟對照模式的有限變異

第八章 英雄形象塑造中的“殺嫂”模式

一、親近女色不是好漢的勾當

二、美貌佳人,惹禍的根苗

三、英雄犯錯,“好酒”是“好色”的替代品

四、從“結義殺家”到“英雄殺嫂”的演進

五、“結婚”與“結義”的抉擇

六、從“投名狀”到“殺嫂儀式”

七、金庸對殺嫂故事的借用

八、傳統主題在小說中的延續

九、有限變異:金庸的叙事改良

第九章 五行思維下的唐代月宮意象

一、唐詩五行思維與月神西金屬性

二、唐玄宗夢遊月宮之景象

三、詩人想象之月宮要素

《發掘》

導演:西蒙·斯通

閱讀成為每個人的力量(閱讀的力量一直在一起)8

圖片來源:《發掘》電影海報

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将爆發時,一個富有的寡婦雇用了一名業餘考古學家在她的莊園内挖掘墓冢。當他們作出曆史性發現時,英國的過去和不确定的未來将遙相呼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