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麥朗村(甘竹溪以南區域除外)進入全面中高風險管理的第四天。
一邊,村民們克服疫情帶來的不便,出門參加完核酸檢測,領取政府協調來的生活物資後立即回家。另一邊,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許多在麥朗村的醫護人員、黨群志願者已經好幾天沒有回家。
7月9日,順德發現近期首例感染者,迅速在病例曾到過的麥朗村采取了相應防控措施。10日,佛山近期首次劃定高風險區,麥朗市場名列其中。12日,麥朗村新增兩處高風險區,并且除甘竹溪以南之外的區域全部劃為中風險區。13日,麥朗村委會發出《給全體麥朗村民的一封信》,呼籲市民朋友進一步支持接下來的疫情防控工作。
《給全體麥朗村民的一封信》。
核酸檢測、流調溯源、物資供應、出入管理、心理疏導……在進入中高風險區域管理的麥朗村,各方面工作千頭萬緒,黨員幹部和醫護人員每天需要回應的訴求、處理的問題層出不窮。
這幾天,麥朗村是怎樣有條不紊地度過的?
向疫而行以快打快
提級指揮迅速将疫情圍住撈幹撲滅
疫情來襲之前,是不會跟人“打招呼”的。
7月9日,麥朗市場忽然成為與疫情相關的重點區域,順德區政協副主席招霞紅下沉麥朗,實時指揮調度。7月10日,麥朗村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結果全部為陰性。
就在人們以為可以松一口氣時,7月11日晚,麥朗村在大規模核酸檢測中初篩1例核酸呈陽性。所有人立刻繃緊了弦,應急體系全部激活。
對于新出現的疫情,順德區委、區政府全程密切關注,委派區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謝順輝,區政協副主席廖流波提級指揮,龍江鎮黨委書記甘志宇等領導幹部趕赴一線、督戰參戰。第一時間把疫情防控臨時指揮部前移麥朗,全天候24小時調度,實現疫情形勢科學研判,防控決策果斷及時。
指揮部調度會議。
基因測序發現,本輪佛山疫情為潛伏期短、傳播力強的奧密克戎BA.2.3變異株引起,防疫工作必須“以快打快”。根據流調結果,麥朗村迅速劃定中、高風險區,以“快封”保“早開”,為早日清零創造條件。
整合優勢兵力,麥朗的“疫情防控戰”打響了。日均186名核酸檢測人員,112名公安幹警等力量迅速馳援、投入硬仗;273名黨群先鋒隊員聞令而動、向疫而行。各村小組分别建微信群,充分發揮基層治理成效,傳達防疫政策和通知。出租屋實施“樓長制”,組織各方力量負責物資派送、收集需求、落實全員核酸,确保不漏一戶,不缺一人。
住戶在微信群内對接物資需求。
當下正值酷暑季節,“炎值”爆表,在核酸檢測現場,遮陽棚、冰塊、大風扇等降溫“神器”齊齊上陣。考慮到提高核酸檢測效率和方便群衆,麥朗村開設8個核酸檢測點,統一設置單向通道,分設秩序管理崗、登記崗、物資派發員和應急機動保障人員。同時,流動防疫宣傳車穿過大街小巷,不斷提醒大家按“應檢盡檢”的防疫要求進行核酸檢測。
從7月14日起,核酸檢測從下午17:00時開始,并投入使用60台半導體降溫衣,硬核黑科技助力抗疫【相關鍊接:兩個月火速研發降溫衣,順企助“大白”迎“烤”驗】。重裝“大白”在作業期間也能感受到清涼,平均每天僅利用4小時便完成了全村19個村小組7200餘名居民“應檢盡檢”的核酸檢測。
同時,區領導也每天到核酸檢測現場督導調度,帶頭落實核酸檢測。熱心村民主動請纓加入志願者隊伍,更有不少“父子兵”“父女檔”“家庭陣”“老鐵”等組合在現場一線為村民服務。
“父女檔”上陣支援核酸檢測。
“圍住、撈幹、撲滅”,是全部人的目标。科學有效的管控與有條不紊的秩序,是提振抗疫信心的重要助力。
“民以食為天”
為7200餘名群衆建起一座民生屏障
“民以食為天”,解決好全村7200餘名群衆的一日三餐是當下最大的民生。
順德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委派區經促局副局長何紹欣駐守麥朗,負責組建物資保供工作組統籌調配物資采購。在成為中高風險區後,保供工作組迅速聯系保供商超企業,配貨到麥朗。
在7月11至13日,每天3000份(1戶1份,4人及以上家庭每天2份)的生活物資有序擺放在各核酸檢測點出口,居民完成核酸檢測後即可領取。7月14日起進一步優化,提高物資派發的精準度,實施每天每人一份,驗核酸後順道領取。生活物資逐步實現多元化,從最初基本的“包菜、雞翅、方便面”,逐步增加“雞蛋、牛奶、西紅柿”等食品,7月15日還派發由區内企業以大約成本價售出的預制菜,包括“酸菜牛肉”等。
群衆在短視頻平台上分享封控管控期間生活。
根據确診病例的流調結果,村内有12棟樓宇57戶120名居民需要“足不出戶”。指揮部立即組建專責工作組負責對接被封控的居民,工作組由“網格員 醫護人員 黨員志願者”組成,并組建管控人群和工作組加入群聊,拉近距離,方便第一時間接收群衆訴求,對涉及基本生活所需的物資需求,工作人員做好登記并聯系物資保障組落實采購,在每天核酸檢測和環境消殺期間上門派送,基本保障該類群衆的正常生活。
“全員足不出村,如有診療需求的群衆應該怎麼辦?”當指揮部提出這個問題後,醫療救治組立即向上請示,落實解決方案,決定在距離葉霖佳學校200米處的麥穗苑設置醫療救護點。醫療救助點由龍江醫院正高級專家陸中奎醫生坐鎮,調配4名醫生和2名護士24小時值班,落實疫情防控要求。
從密麻麻的就診登記表中可知,前往就診的病人包含慢病、急性病、外傷等,救護點平均每日收治70餘名患者,醫護工作壓力極大。面對專科診療需求,救護點可從龍江醫院調度專科醫生前往支援,如接報有行動不便的患者,醫護人員則上門救治,基本解決群衆醫療需求。
醫護人員星夜上門做核酸。
“我最擔心的是3名臨産婦的安全。”陸中奎駐點麥朗後常常挂在嘴邊。據悉,陸中奎與3名臨産婦家庭建立群聊,每天密切監測3名臨産婦的動态,并提供心理疏導。此外,救護點早已與桂洲醫院建立聯動機制,一旦發生緊急情況,病人可立即轉至桂洲醫院接受治療,如3名臨産婦有突發情況,則可通過專項綠色通道直接抵達龍江醫院的産房。
村民中的“紅馬甲”
多支黨群先鋒隊走街串巷
連日來,社會外界紛紛向麥朗伸出援手。龍江鎮個私協會、龍江鎮餐飲協會、龍江總商會、龍江青年企業家協會等社會組織和聯塑、旗龍電器、萬洋等本土企業捐贈清涼飲料和功能飲料等物資為抗疫戰士加油鼓勁,把社會外界的關心帶到麥朗。
更為關鍵的是“内力”,這就是發揮本地黨群先鋒的作用。
為進一步掌握群衆的生活實況和工作建議,麥朗因地制宜,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片區為單位,分别成立北興片黨群先鋒隊、中興片黨群先鋒隊、南興片黨群先鋒隊、升平片黨群先鋒隊。各隊設隊長1名,由10人左右的黨員和熱心村民組成,主要做好封控區的防控政策宣傳、核酸檢測、人文關懷、物資配送等工作。
身穿“紅馬甲”的黨群先鋒隊在麥朗走街串巷,逐戶走訪群衆宣講防疫政策,細心地引導村民們“戴口罩、不集聚、一米線”,開展科學防護宣傳普及,詢問疫苗加強針的接種情況,向群衆緻以關懷。
厚叔便是黨群先鋒隊的其中1員。土生土長的他是一位黨齡超50年的老黨員,對路況了如指掌,協助帶路上門走訪服務群衆,得到了群衆的廣泛點贊。
15:50才吃午飯的基層幹部。
一幅幅廢寝忘餐的畫面,三人小組轉運密接不分晝夜,但求及時消除風險。麥朗村的“戰疫者”們雖聲音沙啞、但仍充滿幹勁。
【南方日報記者】熊程
【通訊員】康裕安 楊傑松
通訊員供圖
【作者】 熊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