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7-28 05:12:56

導讀

在城鎮化、現代化建設背景下,傳統村落正面臨着數量急劇下降、傳統物質和文化正在消亡、“建設性”破壞和“千村一面”以及難以與現代化生活生産方式相适應的發展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對傳統村落形成的本質缺乏深刻認識和理解,從而使得傳統村落在繼承發展中呈現“斷裂性”創造或“停滞性”模仿狀态。

摘要選題來源于團隊重大國家社科項目項目“西南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研究(18ZDA161)”。本文跨自然地理學與人居環境規劃營建學科(園景、城規、建築三位一體)領域,在充分論證自然地域環境是影響傳統村落起源、形成和早期發展的“定型階段”根本原因的前提之下,在自然區劃基礎上,以人類對生産生活三大追求作為切入點,從生存環境、選址環境、人居環境,分别對傳統村落的三種類型進行歸類,以期分别作為開展傳統村落修複保護整治工作前的生存環境評估基礎、促進傳統村落發展建設工作前的建設空間潛力評估基礎、繼承發展傳統村落及建築形态工作的形态規律及發展趨勢基礎。

關鍵詞四川省;中國傳統村落;自然地域;村落類型;人類生産生活追求

研究重點與難點

研究重點在于研究傳統村落及其所從屬自然地域的關系,并進行歸類。

從宏觀自然環境出發,分别研究生産環境、選址環境、人居環境對應的傳統村落的中微觀的地域分布與受損程度、空間規模與布局形态、傳統建築結構形式與材質差異及兩個層面間關聯,從而進行歸類。

研究難點在于跨自然地理學科,并從宏觀到微觀多維度視角相結合研究。

運用自然地理學科工作研究方法和内容,收集宏觀自然地理學科及中微觀傳統村落兩個層面的數據與資料,思考分析找出聯系并進行歸類。

本篇主要分為現階段研究進展、研究對象與内容、自然地域是傳統村落定型的根本影響論證、四川省自然地域及傳統村落格局、各區自然地域及傳統村落特征[本篇僅以四川盆地大區(I)分析]、四川省傳統村落類型歸類五個内容簡述文中研究工作。

一、研究對象與研究内容

1.1 研究對象

由于四川省自然災害頻發,具備地勢地貌、水文條件、氣候條件、土壤植被等自然環境繁雜性的特點,必然使得傳統村落呈現更加立體化、地域化、多樣化的物質層面形态,也使得四川省傳統村落更加具有研究價值。

因此,本次研究選擇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于2012-2019年發布的五批“中國傳統村落”(以下統稱“傳統村落”)中分布于四川省的333個傳統村落及其從屬自然地域環境作為研究對象。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

圖1 四川省中國傳統村落分布及核密度分布圖(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1.2 研究内容框架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

圖2 研究框架(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二、現階段相關研究進展

在對四川省傳統村落、自然地域與傳統村落類型、自然地域區劃的進展綜述後,發現相關研究呈上升趨勢,其中以個案研究為主,缺少地域層面相鄰區域的對比研究,使得其缺乏自主性的繼承發展方案。另外,自然地域與微觀傳統村落的關聯度層面研究,更加偏向于對傳統村落布局、内部空間與建築形态的總結,缺少實際層面的指導意義。并總結了羅開富、 黃秉維、任美锷等前輩的自然區劃方案的特點作為本次區劃的基礎。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

圖3 以“四川”和“傳統村落”作為主題詞檢索到的總文獻數量變化圖(圖片來源:知網生成)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

圖4 以“自然地域”、“自然地理”、“自然環境”與“傳統村落類型”作為主題詞檢索到的總文獻數量變化圖

三、自然地域是傳統村落定型的根本影響論證

在進行綜合研究基礎上,發現傳統村落物質空間形态在早期發展階段已經“定型”(表1,早期發展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其形成與産生差異的主要原因受到“自然環境”與“經濟文化環境”兩方面的差異化影響,其中,相比于“經濟文化環境”,“自然環境”是傳統村落整體“定型階段”的根本原因(表2):

在不同“自然地域”影響下——傳統村落的生産模式、選址、空間結構和布局、物質形态、功能、空間組合以及建築形态與材質等比較偏中微觀物質層面的分異内容已經基本定型;

而“經濟文化環境”——更加偏向于對村落數量集聚及村落和建築裝飾細節、風俗習俗等更加微觀物質和非物質方面的影響。

在此基礎上,發現傳統村落“定型階段”的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圍繞不同自然環境中,人類為了追求更易穩定生存的環境、更利建設發展的選址、更适宜居住的環境等所進行的物質建設(圖5)。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

表1 村落起源到早期發展及人類追求的四個階段(表格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6

表2 自然環境與經濟文化環境對村落的主要影響(表格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7

圖5 人類對生活生産的五大追求與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由于本文界定為自然地域下的傳統村落類型研究,因此,從自然地域視角,在生存環境、選址環境、人居環境三個方面,研究傳統村落及與其所從屬自然地域環境的關系,從而進行類型歸納,使得研究更加實用。

四、四川省自然地域及傳統村落格局

4.1 四川省自然地域格局

結合自然地理學科所涉及的研究内容,對四川省自然地域10個小項進行綜合分析(圖6),以及現有經典自然區劃的四川省方案及研究方法(圖7),得出本次研究的自然地域區劃格局(圖8)。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8

圖6 本文四川省自然環境的研究内容彙總(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9

圖7 自然地理學科前輩的四川省自然地域區劃方案及研究方案(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0

圖8 本文所用四川省自然地域區劃方案(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分成5個自然地域大區及17個小區(圖8),相鄰自然地域各區間擁有較為明顯的自然環境差異性,區内用于相似自然環境,可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4.2 四川省傳統村落格局

(1)傳統村落受損情況

四川省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的地區,自然災害對于傳統村落的影響時刻威脅着其生存環境的穩定。主要分為全村損毀性破壞、房屋積累性損壞、村落基建破壞、基本完好四種受損類型(圖9依次從左到右)。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1

圖9 傳統村落受損情況概況(圖片來源:筆者自攝)

(2)傳統村落布局形态及空間規模

①分布密度

分布密度(圖10)是指村落建築在空間中的分布的疏密程度,分為稀疏布局和緊湊布局兩種模式,會因為村落的生産模式不同會産生不同的特征,如以畜牧業為主的村落,分布密度較為稀疏(如甘孜州白玉縣邊壩村),以農業為主的村落,分布密度較為緊湊,并且根據土壤的肥力,稀疏和緊湊程度會有所區别。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2

圖10 四川省傳統村落分布密度特征(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②集散狀态

集散狀态(圖11)是指村落建築布局的集中和分散布局的狀态,分為分散布局、集中布局兩種模式,其産生的原因,主要受到水文地貌組合所産生的适建用地和土壤植被中生産資源的影響,其中,坡度是決定村落分散還是集中布局的最主要因素。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3

圖11 四川省傳統村落集散狀态特征(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③平面形态

平面形态(圖12)是指村落整體在平面空間中所呈現出來的形态。按規模從小到大分為點狀布局、塊狀布局、團狀布局、面狀布局、片狀布局、線狀布局、帶狀布局七種模式,不僅反映了空間布局形态還反映了村落空間規模大小,其産生差異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水文地貌組合下所生成的适建用地的面積、坡度、形态,一般而言,适建用地面積越大、坡度越平緩,村落的平面形态越大,适建面積形态有一定程度決定了村落布局形态。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4

圖12 四川省傳統村落平面形态特征(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3)傳統村落建築形式及材質

四川省随自然地域差異傳統建築主要為10種傳統建築,即穿鬥式、夯土式、鍋莊式、碉房式、崩科式、壘土式、閃片式、瓦闆式、土掌房式、 井幹式傳統建築(圖13)。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5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6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7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8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19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0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1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2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3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4

圖13 四川省傳統村落建築形式及材質特征(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4.3 自然地域、人類追求、傳統村落三者關系

(1)傳統村落地域分布與建築受損程度受到生存環境的影響

生存環境主要表現為自然災害環境,影響傳統村落地域分布與建築受損程度,主要為滑坡災害、泥石流災害、地震災害、洪澇災害等自然環境的影響。

(2)傳統村落布局形态與空間規模受到選址環境的影響

選址環境主要表現為水文地貌與土壤植被環境,影響傳統村落布局形态與空間規模,主要為大地構造、水文條件、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生産資源)等自然環境的影響。

(3)傳統村落建築結構形式與建築材質受到人居環境的影響

人居環境主要表現為氣候條件與土壤植被環境,影響傳統村落建築結構形式與建築材質,主要為氣候、降水量、氣溫、土壤植被(建材資源)等自然環境的影響。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5

圖14 自然地域、人類追求、傳統村落三者關系(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五、各區自然地域及傳統村落特征

選取本文分析中的四川盆地大區(I)為例。

5.1 生存環境與傳統村落——大地構造、自然災害與村落地域分布、受損情況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6

圖15 四川盆地大區(I)地震(左上)、洪澇(右上)、泥石流(左下)、滑坡(右下)災害與傳統村落分布圖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7

表3 近些年四川盆地大區(I)中遭受自然災害的中國傳統村落(表格來源:筆者自繪)

5.2 選址環境與傳統村落——水文地貌、土壤植被和村落布局形态、空間規模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8

圖16 四川盆地大區(I)水文(左下)、地貌(右下)與傳統村落分布圖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29

圖17 四川盆地大區(I)土壤(左)、植被(右)與傳統村落分布圖(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0

表4 盆北低山丘陵小區(I1)傳統村落适建用地與水文地貌特征(圖片來源:谷歌地圖,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1

表5 盆中南丘陵小區(I2)傳統村落适建用地與水文地貌特征(圖片來源:谷歌地圖,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2

表6 盆西平原小區(I3)傳統村落适建用地與水文地貌特征(圖片來源:谷歌地圖,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3

表7 盆西平原小區(I3)傳統村落适建用地與水文地貌特征(圖片來源:谷歌地圖,筆者自繪)

5.3 人居環境與傳統村落——土壤植被、氣候條件與建築形式、材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4

圖18 四川盆地大區(I)氣候(左)、年降水(中)、年氣溫(右)與傳統村落分布圖(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5

表8 盆北低山丘陵小區(I1)氣候條件與建築結構形式及建築材質特征(表格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6

表9 盆中南丘陵小區(I2)氣候條件與建築結構形式及建築材質特征(表格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7

表10 盆東平行嶺谷小區(I4)氣候條件與建築結構形式及建築材質特征(表格來源:筆者自繪)

六、四川省傳統村落類型歸類

6.1 基于對生存穩定性追求的傳統村落自然地域類型

傳統村落生存環境是保障其是否可以長期穩定存在的最根本條件。

——對該類型歸納從兩層面出發進行:

一是從自然地域層面中的生存環境出發,從自然災害層面對災害發生類型進行歸納;

二是從傳統村落層面中出發,歸納四川省傳統村落的受損程度類型。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8

圖19 基于生存穩定性追求的傳統村落自然地域類型歸納技術路線圖(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1)自然地域層面:災害發生類型歸納

在前述自然地域區劃基礎上,根據對四川省災害類型綜合分析,得出彼此之間的聯系,并按破壞程度從強到弱劃分災害類型。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39

圖20 四川省自然災害主要災害及其與不同伴生災害關系圖(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0

圖21 四川省自然災害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2)傳統村落層面:受損程度類型歸納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1

圖22 四川省傳統村落受損程度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3)災害發生類型與傳統村落受損程度類型關系及歸類

按着自然災害對于傳統村落的影響程度及性質,疊合統一,得出基于對生存穩定性追求的三種傳統村落類型。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2

圖23自然災害與傳統村落受損程度關系圖(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3

圖24 四川省傳統村落生存穩定自然地域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6.2 基于對選址适建性追求的傳統村落自然地域類型

傳統村落選址環境是影響其未來在空間上是否具有發展潛力的根本條件。

——對該類型歸納從兩層面出發進行:

一是從自然地域層面中的選址環境出發,從水文地貌層面對适建用地類型進行歸納,從土壤植被層面對生産資源類型進行歸納;

二是從傳統村落層面的空間規模與布局形态出發,從傳統村落分布密度、平面形态、集散狀态三個維度出發,對傳統村落布局形态類型進行歸納。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4

圖25基于選址适建性追求的傳統村落自然地域類型歸納技術路線圖(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1)自然地域層面:适建用地-生産資源類型歸納

根據水文與地貌之間所組合成的适建用地,以及土壤植被中的生産資源的綜合,最後得出自然地域層面的8種适建用地-生産資源類型。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5

圖26 水文與地貌組合及作用下的适建用地關系(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6

表11 水文地貌組合與适建用地位置、面積、坡度、形态關系(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7

圖27 四川省适建用地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8

圖28 四川省生産資源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49

圖29 四川省适建用地-生産資源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2)傳統村落層面:布局形态-空間規模類型歸納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0

表12四川省傳統村落布局形态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1

圖30四川省傳統村落布局形态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3)适建用地-生産資源類型與傳統村落空間規模-布局形态類型關系及歸類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2

圖31 适建用地-生産資源類型與傳統村落空間規模-布局形态類型關系(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3

圖32 四川省傳統村落選址适建自然地域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6.3 基于對人居适宜性追求的傳統村落自然地域類型

傳統村落人居環境是決定其未來物質形态繼承性發展方向的直接條件。

——對該類型歸納從兩層面出發進行:

一是從自然地域層面中的人居環境出發,從氣候條件層面對氣候降水類型進行歸納,從土壤植被對建材資源類型進行歸納;

二是從傳統村落層面的建築形式與建築材質出發,從傳統建築整體形式、建築組合、牆體厚度、平斜屋頂、開窗設置五個維度出發,對傳統村落建築形式類型進行歸納,從牆體材質、屋頂材質兩個維度出發,對傳統村落建築類型進行歸納。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4

圖33 基于人居适宜性追求的傳統村落類型歸納技術路線圖(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1)自然地域層面:氣候降水-建材資源類型歸納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5

圖34 四川省氣候降水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6

圖35 四川省建材資源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7

圖36 四川省氣候降水-建材資源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2)傳統村落層面:建築形式-建築材質類型歸納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8

圖37 四川省傳統村落建築整體形式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59

圖38 四川省藏區人文類型分布圖(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60

圖39 四川省傳統村落建築組合類型(左上)、牆體厚度(右上)、平坡屋頂(左下)、開窗設置(右下)

(3)災害發生類型與傳統村落受損程度類型關系及歸類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61

圖40 氣候降水-建材資源類型與傳統村落建築形式-材質類型關系示意圖(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62

圖41 四川省傳統村落建築對炎熱氣候的應對策略(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63

圖42 四川省傳統村落建築對潮濕氣候的應對策略(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64

圖43 四川省傳統村落建築對寒冷氣候的應對策略(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四川第四批傳統村落(第59期畢業紀)65

圖44 四川省基于人居适宜性追求的傳統村落自然地域類型分布(圖片來源:筆者自繪)

研究工作價值

·可作為開展傳統村落修複保護工作前的生存環境評估基礎;

·可作為促進傳統村落發展建設工作前的建設空間潛力評估基礎;

·可作為繼承發展傳統村落及建築形态工作的形态規律發展趨勢基礎。


圖片來源及原文信息:

[1]席若溪.自然地域視角下四川省傳統村落類型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21.

文案:席若溪

編輯:楊明興

校核:何思亮、朱知麟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城市形态學研究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後台聯系。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