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8月30日消息:新學期即将到來,對于初入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這是獨立面對社會的“第一站”。面對新環境、新同學和不認識的老師,很多小朋友會出現哭鬧、拒絕和别人玩等情況,這些是焦慮的表現。事實上孩子上幼兒園哭鬧是很正常的現象,甚至是必然性"境遇",對孩子與父母親都是一種“考驗”?那麼,要如何更好地度過"非常時期"呢?
上海嘉會國際醫院心理科醫師蔡慧中說,幼兒的分離焦慮其實是源于對家長的一種依賴。3—6歲的幼兒對爸爸媽媽形成了固定的依賴行為,他們懂得隻要養育者和自己在一起,就能夠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這是他們産生安全感的必要保證。
小朋友上幼兒園的年齡普遍在3歲左右,在這之前,他們大多數時間是跟家人們在一起度過,周圍全是自己親近的人。第一次來到幼兒園,老師和周圍的小朋友都是陌生的,幼兒年齡小,對親近的人有極強的依賴感,突然的分離讓幼兒嚴重缺乏安全感,這是造成幼兒分離焦慮的一個重要原因。
家庭的教養方式以及幼兒不同的個性特點造成不同程度的分離焦慮。獨生子女家庭對孩子的溺愛,造成幼兒自私、任性、好強、脆弱等性格,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存在更嚴重的分離焦慮。還有幼兒不同的氣質類型,也會使得分離焦慮的嚴重程度不一。
面對孩子的“不聽話”,家長可千萬不能覺得“丢臉”,一味哄騙或批評。事實上,一些家長也可能出現焦慮!每年新學期,不少幼兒園小班家長們也會心神不甯,送孩子入園後戀戀不舍,總希望再抱一下、望一眼;長時間在活動室門口、窗口甚至幼兒園外觀看孩子,不願離去,這些都是家長們焦慮的表現。
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面對有可能出現緊張、焦慮、期待等情緒,我們需要積極正視并做好調整。其實,這些情緒反應都是正常的生理、心理現象,是暫時的,經過調整是可以改變的!
蔡醫生說,這兩天,家長不妨與孩子多增加一些談論幼兒園的話題;幫助孩子了解一些集體生活準則;培養規則意識。有意識地指導孩子“聽指揮”吃飯、洗手、擦嘴;想上洗手間的時候,如何跟老師說;教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意思時一定要大聲、口齒清楚。
需要指出的是,家長每天在送小朋友上幼兒園後,不願意離去,停留在們口甚至與孩子一起在園裡玩耍,這對于消除幼兒分離焦慮是十分不利的。對于孩子入園後的哭鬧,家長們首先應該理解,并做到及時安撫。同時要明确告訴孩子,等放學爸爸媽媽會在門口接你。
對于單純的孩子來說,分離可能意味着一種抛棄,覺得爸爸媽媽不要他了,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讓他時刻感受到自己的愛,培養孩子逐漸增長與年齡相符的獨立性行為和責任感。
當然,家長也應給予老師們充分的信任和理解,與老師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這樣也有利于樹立老師在孩子眼中的安全感和威信,共同助力幼兒的成長。
(劉轶琳)
(東方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