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1月30日,位于甯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的保時捷中心上線一輛轎車,标價12.4萬元,引發大量消費者訂購。截至當晚,該銷售鍊接共有近600個預訂單。随後,保時捷下架了這輛車并退回消費者訂金,這一事件引發了網絡熱議,很多網友調侃稱,買到的人是薅羊毛薅到了“鑽石羊”。
12.4萬的保時捷的商品頁面截圖(圖片來源:央廣網)
但次日,銀川保時捷中心銷售端表示,保時捷小程序上架的車輛實際庫存為1台,首單用戶購買成功後,後面下單的用戶會自動判定為無效訂單,48小時内退還押金。同時還透露,目前已與首單用戶達成協議,具體協議内容暫不方便透露。
購買這款車的用戶曬出的退定金記錄截圖(圖片來源:央廣網)
而2月1日上午,自稱是參與此次搶購的首單用戶王先生在社交平台發布澄清視頻,表示“搶購第二天主動取消訂單,品牌回應與事實并不相符。”(據2月2日新黃河客戶端)
一開始,很多人聽到這事,第一反應就是,肯定是保時捷内部員工标錯了價,搞了個“烏龍”。因為自從電商平台興起之後,商家标價錯誤,出現漏洞的事曾數次發生,有的金額不大,商家就認虧,花錢買教訓,但有的損失太大,商家隻能跟消費者協商,或通過法律手段撤銷合同自保。但一般情況下,如果商家以重大誤解為由撤銷合同,消費者是可以依法主張損害賠償的,就算消費者不主張,商家一般也會為了挽回信譽,給予消費者一定的補償。
但根據目前信息梳理,保時捷好像另辟蹊徑,在進行一種很新的危機公關。事件發生後,企業方面立刻下架,退回定金,顯然是沒想過要承認和履行這些“烏龍訂單”,但也并沒有公開就這次的價格失誤,作出很具體的說明。
王先生與保時捷方面溝通的聊天記錄(當事人發布的截圖)
自稱“首單用戶”的王先生表示,保時捷在與他溝通時,提及車輛價格為124萬,而該客戶也認為12.4萬的價格過于誇張,沒必要通過他人失誤獲利,所以就沒有再追究,直接退款處理。但保時捷的說法,很容易讓人誤解為,隻有首單用戶買到了低價車或是獲得了賠償,這種顯失公平的處理,肯定會引發各種猜測和不滿,品牌賺了熱度,卻給消費者帶來了麻煩。
自稱“首單用戶”的王先生發出的澄清(社交平台截圖)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很多網友都質疑,銀川保時捷中心問一句說半句,根本就是有意為之,空手套了一波熱搜,不但沒有任何損失,還讓“帕納梅拉”的知名度大漲。對此,保時捷的回應是,“這個沒有必要。”一句話,優越性盡顯,但是說服力不足,雖然保時捷的确不算是大衆消費品,很多人就算知道了也買不起,但如果說沒有必要營銷的話,那每年的廣告費花在了哪裡呢?而且,不管怎麼說,最先鬧出這事的是品牌自身,品牌不為自己的失誤承擔後果,卻把煩惱推給消費者,把疑惑留給網友,這合适嗎?
據此前報道,銀川市場監管局已與涉事企業取得聯系,省市兩級部門也在關注轄區市場監管局的調查結果,保時捷是不是在玩“忽悠式營銷”,得給公衆一個說法,否則以後大家都要學這種套路,出爾反爾,把消費者當猴耍,把誠信原則不當回事,整個市場不就亂成一鍋粥了嗎?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采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