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環境保護。蝗災的發生,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于50%的土地上産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污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于改善蝗蟲适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并不重視。所以,要從根本上防治蝗災,應該十分注意生态環境的保護。
2、藥劑防治。對于蝗災的防治,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内,用敵百蟲粉撒于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熏殺。施藥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周内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藥一次。還可使用誘殺法,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濕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制的藥液中,浸沒8小時,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蟲多處。
3、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藥,該法殺蟲率高、滅殺範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隻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4、天敵防治。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着眼于生态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栖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5、廣大農民應盡量保護農田蜘蛛以防止蝗害發生。具體做法是:收割後不要把稻草随便燒掉,而将其放在田裡,為蜘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另一種做法是:在收割前後将發現的蜘蛛卵囊集中到安全地方并加以保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