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腥草别名載耳根、側耳根、狗貼耳等,為三白草科 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作蔬菜食用部分為地下嫩莖,嫩葉也可食用。魚腥草原産亞洲、北美,在我國和日本都有分布。我國食用魚腥草較早,魚腥草在古代是一種野生蔬菜,可救荒,對某些疾病有特殊療效。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進行人工栽培,逐漸成為一種商品性蔬菜,目前在貴州省和四川省等地栽培較多。其他地區仍為野生狀态。魚腥草喜生于陰濕或近水邊之地,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均有分布。據史料記載,我國食用魚腥草的地區很廣,現以雲南、貴州、四川、湖北四省食用為多。
(1)植物學特征
魚腥草植株半匍匐狀,莖上部直立,下部匍匐地面,株高30-60厘米,紫紅色。弦狀根着生于地下莖節上,輪生,長3-6厘米,根毛很少。地下根莖細長,匍匐蔓延繁殖,白色,圓形,粗0.4-0.6厘米,節間長3.5-4.5厘米,每節除着生根外還能萌發芽,每個芽均可發芽成新的植株。單葉互生,心髒形或卵形,長4.8-7厘米,寬4-6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葉面平展,光滑,深綠色,葉背紫紅色,葉脈5~7條,呈放射狀,略有柔毛;葉具柄,長1-3.5厘米,基部鞘狀抱莖,托葉下部下葉柄合成線狀,短圓形。穗狀花序着生于莖端,與葉對生,穗長1.5-2.0厘米,花序柄長1.5-3厘米,總苞片4枚,白色或淡綠色,花瓣狀;花小而密,兩性,淡綠色,無花被,雄蕊3枚,長于子房,雌蕊由下部合生的3個心皮組成。剪果頂裂,種子卵形,有條紋。
(二)生長環境
魚腥草對溫度适應範圍廣,地下莖越冬,-5-0℃時地下莖一般不會凍死,氣溫在12℃時地下莖生長并可出苗,生長前期要求16-20℃,地下莖成熟期要求20-25℃,魚腥草植物喜濕耐澇,要求土壤潮濕,田間持水量為75%-80%。土壤微酸,pH6.5-7。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沙壤土、沙土為好,但黏性土也能生長。施肥以氮肥為主,适當增施磷鉀肥,在有機肥充足的條件下,地下莖生長粗壯。對光照條件要求不嚴,弱光條件下也能正常生長發育。
(三)栽培技術
(1)選地作畦。栽培魚腥草一般以沙壤土為好,并在冬季翻耕曬白。每畝施腐熟有機肥3 000千克,耙碎整平,作寬1.3-1.7厘米的高畦,在水上橫掘15-18厘米寬、20-24厘米深的栽植溝,溝距30-40厘米。
(2)栽植。魚腥草可用種子繁殖,也可用分根繁殖,生産上多用分根繁殖。栽植期以3月份為宜,栽植前将有機肥在溝中與泥土混合,上覆細土2-3厘米。粗壯的地下莖剪成4-6厘米的短段,每段有2-3個節,平放于栽植溝中,株距5-8厘米,再覆土厚約7厘米。如栽植時土壤幹燥,可立即澆稀糞水提苗。每畝用種量80-100千克。
(3)施肥。肥料以有機肥為主,氮、鉀為輔,對磷的需要量較低,鉀肥和有機肥能促進豐産。栽植後,幼苗出土高約3厘米即可開始追肥。前期以氮肥為主,促進幼苗生長。生長中後期由于形成大量根莖,對肥料的需求增大,在保證氮肥的基礎上,應配合施用磷、鉀肥,特别是鉀肥對根莖的形成極為有效。
(4)田間管理。魚腥草生長的中後期,要加強田間管理,整個生長期要經常保持土壤濕潤,天旱時要注意澆水。雨季及時排除積水。封行前勤除草松土;封行後促控結合。地上部徒長時,及時采收嫩莖葉;地上部莖葉變黃,莖葉細小時,适當追施肥料,促進發棵。及時摘除剛出現的花蕾,以免開花消耗大量養分而抑制地下莖的生長。魚腥草莖葉均有魚腥味,很少有病蟲危害。
(四)病蟲防治
(1)在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種植魚腥草,生态系統好,一般無病蟲害發生,為了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加強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術措施。同時,加強栽培管理,保證植株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能力。實行測土平衡施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防止土壤富營氧化。
(2)物理防治。利用蚜蟲對黃色有強趨性的原理,在田間設置黃闆,上塗機油或其他黏性劑吸引蚜蟲殺死,同時,每50畝安裝頻振式殺蟲燈一盞進行誘蟲。
(3)生物防治。保護蜘蛛、瓢蟲、草齡、寄生繩、絨繭蜂等捕食性天敵,可保護幼蟲和蛹的寄生性天敵鳳蝶金小蜂。
(五)采收
野生的魚腥草可周年采掘食用,春夏季采摘嫩莖葉,秋冬挖掘地下莖。栽培的于夏初采收1-2次嫩莖葉,直到秋冬季再挖掘地下莖。以莖葉完整、淡紅褐色,地下莖粗壯、潔白、脆嫩、纖維少、無泥土等雜質,氣味清香為佳。每畝産1500-2000千克。采收地下莖時不要揀淨,留下的斷頭,翌年氣溫回升時,即萌芽出苗,苗齊時及早松土間苗、追肥,用這種方法可連續生産多年。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種植戶可以多參考參考,或者大家想了解哪方面三農知識及技術,都可以留言評論,筆者會根據實際情況來為大家解惑。創作不易,也希望大家能關注一下筆者以及積極留言評論轉發,謝謝大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