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核心?作者:郭 珍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核心?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作者:郭 珍 東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耕地休耕輪作制度。耕地休耕輪作是統籌當前與長遠、協調生産與生态、兼顧用地與養地的制度性安排,對協調推進農産品供給動态調節和農業生态綜合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一段時間以來,我國在休耕輪作适宜區域實施了耕地休耕輪作試點,并不斷調整優化耕地休耕輪作規模和範圍。通過推行休耕輪作,實現耕地用養結合,休耕輪作地區在有效提升耕地可持續性生産力、農業發展質量和綜合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實現了經濟效應和生态效應的同頻共振。可以說,經過幾年的耕地休耕輪作試點,我國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組織方式、技術模式和政策框架。
要推進耕地休耕輪作制度化常态化,須在整體推行休耕輪作制度時,彙聚各方力量,堅持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
我國有悠久的休耕輪作傳統,比如北方的代田法、區種法、親田法等耕作法就具有休耕的效果,南方稻田也有普遍的冬季休閑制。老百姓習慣于通過施行禾谷類作物與豆類作物、旱地作物與水田作物等輪換種植的方式,保持耕地的土壤肥力。因此,應提高耕地休耕輪作技術模式的實用性和有效性,将蘊藏在農業文化遺産中豐富的、卓越的休耕輪作經驗與現代科技結合起來,注重生産與生态相銜接、區域與作物相搭配,探索出适合不同區域、不同土壤類型的休耕輪作技術模式。
各級政府應以市場供需關系為導向,動态确定休耕規模和範圍,選擇輪作目标作物,通過“有效市場 有為政府”提升耕地休耕輪作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引導農戶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政府需完善耕地休耕輪作的配套服務,協調落實休耕輪作所需的種子、肥料和配套機具等生産資料。地方政府應根據實際需要,對農戶開展必要的耕地休耕輪作技術指導,讓農戶熟練掌握休耕輪作技術要領,切實提升耕地休耕輪作效果。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擴大農業保險範圍,探索新型農業保險,進一步降低農戶輪作面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
就耕地休耕來說,如果是全年休耕,農戶主要靠領取政府發放的休耕補貼來治理耕地,扣減掉治理成本後,農戶獲得的純收益較為固定;如果是季節性休耕,農戶收益則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種植收益,一部分是休耕補貼。當然,休耕期并不意味着耕地不能産生經濟效益。一些地方通過引入市場化的公司承包運營休耕地,規模化種植油菜等綠肥作物,達到培肥地力和增加休耕農戶收益的雙重效果。可見,實行休耕輪作地區完全可以引入市場主體,在保障與提升休耕農戶收入的同時,引導農戶應休盡休。從耕地輪作試點效果看,農戶是否采用輪作方式主要看種植收益。一些試點地區,雖然農業農村部門與農戶簽訂了耕地輪作協議,但農戶随時可能改種其他作物。隻有讓農戶收益不減少甚至有所提高,農戶才會自願自覺主動輪作。耕地輪作要給農戶提供适宜的技術模式和配套服務,更要注重作物間的收益平衡。政府部門除了給予農戶輪作補貼外,還可以通過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标準化生産,提高耕地輪作的經濟效益,以此激發農戶優化種植結構的内在動力。(郭 珍)
來源: 經濟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