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硬件性能出現過剩、Android生态下功能日漸趨同的現象變得更為明顯,智能手機的差異化競争,越來越集中在設計這個點上。出色的設計不僅讓手機看起來更美,更能在體驗方面帶來提升。
超薄設計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一款極緻纖薄的産品視覺沖擊力自不必說,功能手機時代便有摩托羅拉刀鋒系列在全球廣受青睐。進入智能手機時代,特别是随着屏幕的增大,超薄手機在體驗方面的優勢也得到了進一步體現:更薄的機身能讓大屏幕的手機依舊保持較輕的重量,并且單手可操作的面積增加。
最薄手機的記錄一再被打破
智能手機引領者蘋果的做法印證了這一點,在“比更大還更大”的iPhone 6及iPhone 6 Plus上,蘋果将厚度進一步控制,以期在手感和操作體驗上有更好的表現。
創紀錄的OPPO Finder
此後,OPPO調整産品線,Finder系列并無繼任者,但超薄這一基因則得以延續,出現在其R系列産品中。這可以說是個全新階段,盡管這個時期OPPO并未推出打破記錄的超薄手機,但這一系列每款手機都有時尚的纖薄設計,功能、續航等因素也得到很好的平衡。當Find系列和N系列扛起品牌大旗的時候,R系列悄然成為最賣座的産品。
OPPO R系列每一款都擁有超薄機身
當我們習慣了R系列這種精緻卻不露鋒芒的設計時,OPPO R5全新登場。這次,憑借4.85毫米的機身,它成為業内首款厚度控制在5毫米内的智能手機,再次震撼世界。
再度成為全球最薄的OPPOR5手機
從Finder到R5,兩款打破世界記錄的超薄手機間隔了兩年多時間,這兩年多的時間,OPPO到底做了什麼?讓我們細細回味。
超薄手機的妥協與不妥協
如上文所言,在Finder之後R5之前,OPPO再無推出破超薄記錄的産品。但這并不意味着OPPO工業設計的能力沒有發展,事實上,OPPO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極為重要的積累。
在此前接受手機中國采訪時,OPPO副總裁吳強表示,如果隻是把手機做薄的話,其實不管是Finder,還是R5,還是OPPO每一款産品,都可以做的更薄,但薄不是OPPO的追求,用戶體驗的平衡才是。
比如,對于超薄手機而言,最為重要的就是續航。由于體積有限,超薄手機往往能承載的電池有限,如果僅僅是為了超薄犧牲續航時間,是得不償失的。從這一點考慮,OPPO在超薄手機上一方面仍然優化布局,盡量保證電池容量,另一方面則努力将其旗下的VOOC閃充技術帶入超薄手機上。
OPPO R5便是這樣誕生的,它在創紀錄的超薄機身中内置了2000mAh的電池,VOOC閃充則進一步解決了産品續航問題,用戶完全可以在碎片時間為手機高效充電,解決後顧之憂。
續航隻是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OPPO将其優勢的拍照功能——PI原畫引擎也進行了升級,使其在超薄手機上也得到了實現;超薄手機的散熱也是業界難題,OPPO為此專門研發了冰巢散熱技術,并輔以單面布闆設計的散熱方案;為了讓超薄機身有更高強度,OPPO R5用“不鏽鋼中框 C型骨架”設計以及更好的加工工藝,獲得了更好的穩定性和抗壓性。
事實上,OPPO其實有可能在兩年前的産品上就去實現接近R5的厚度,但那将會犧牲産品的續航、性能、強度等品質,這顯然不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選擇。
超薄手機的未來是怎樣?
廠商之間的激烈角逐,會讓手機未來可能會變得更薄,但另一個不争的事實是,厚度不可能無限縮小。未來的OPPO超薄手機,會在哪些方面帶給我們更多驚喜呢?
不可否認,目前産業鍊依然存在一些制約超薄手機的技術瓶頸。比如,一些高端攝像頭模組的體積控制依然難以滿足超薄手機的需求,這才出現了如iPhone 6這般攝像頭凸起的窘境,而那些将攝像頭和機身做平的産品,在某些方面不可避免做出了犧牲。随着技術的發展,未來我們有望在超薄手機上也看到頂級的拍照素質。
電池技術也是另一方面。盡管諸如VOOC這樣的快充技術能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但如果電池的能量密度能有所突破,手機本身的電池容量就足夠大的話,人們就更無需擔心産品的續航。
薄并非OPPO的終極追求
這些正是OPPO和供應商不斷溝通,甚至共同投入研發的方向。據吳強介紹,随着OPPO的銷量增長、品牌影響力提升,越來越多的供應商願意為OPPO定制器件,此前,這是隻有蘋果、三星這樣的大品牌才有的待遇。
産品輕薄化已成為智能手機發展的整體趨勢,作為這一趨勢引領者,OPPO定義每一款産品時都反複推敲,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做到最薄。但薄不是目的,在超薄的基礎上讓用戶得到更好的體驗才是OPPO的追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