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最新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最新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4 21:31:28

第二單元

5 藤野先生

【導學目标】

1.了解文章圍繞中心取材,以時間為順序,明暗兩條線索相結合進行記叙的特點。

2.學習選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質的寫法。

3.聯系背景深刻理解文中含義隽永的語句,解讀本文的主旨。

4.學習藤野先生高尚品格,體會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培養自己的愛國情操。

學生齊讀導學目标,圈點關鍵詞,做到對學習任務心中有數。

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同學們,七年級我們學過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文中回憶了自己的啟蒙老師壽鏡吾先生。老先生“方正、質樸、博學”,令童年魯迅信服,敬畏。但魯迅曾說過“在我所認為我之師中,最使我感激給我鼓勵的一個”,卻是另外一個日本人——藤野先生。那藤野先生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是什麼讓魯迅如此感念呢?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感受這段難忘的經曆,認識這位給魯迅以鞭策的先生吧!

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步驟一 知識梳理 夯實基礎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绯紅(fēi)  發髻(jì)  畸形(jī)    不遜(xùn)  匿名(nì)

诘責(jié) 喝采(hè) 杳無消息(yǎo) 瞥見(piē) 深惡痛疾(wù)

2.識記重點詞語的詞義。

绯紅:鮮紅。

宛如:好像。

标緻:漂亮,這裡是反語,用來諷刺。

客死:死在異國他鄉。

畸形:不正常的形狀。

不遜:傲慢無禮。遜,謙遜。

匿名:不具名或不署真實姓名,匿,隐藏。

诘責:責問。

托辭:找借口。

适值:正好遇到。

杳:這裡指音訊或形影消失。

瞥見:很快地看一下。

深惡痛疾:厭惡痛恨到了極點,常寫作“深惡痛絕”。

3.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偉大的無産階級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首次用“魯迅”這個筆名,發表的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有中篇小說《阿Q正傳》,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說集《呐喊》《彷徨》,雜文集《墳》等等。

4.背景介紹

魯迅1902年留學日本,在補習日語的同時,積極參加反清愛國活動,1904年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學醫,兩年後棄醫從文,想從改變國民精神入手,挽救民族于危亡。1906年到東京開始文學活動。1909年,由日本回國,魯迅先生在仙台學醫時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惜别藤野先生,在與藤野先生闊别20年後,魯迅先生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篇回憶性散文。

步驟二 整體感知 走進文本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思路,把握叙事線索,思考:

1.在這篇回憶性散文中;作者寫了早年在日本留學時期的生活,在這段經曆中,作者轉換了三個地點,請找出文中表明地點轉換的語句。

【交流點撥】“東京也無非是這樣”“我就往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去”“我離開仙台之後”。

2.文章标題是對全文内容的精練概括。據此,你認為課文是以什麼為中心記叙的;叙述線索又是什麼?談談自己的理解。

【交流點撥】本文以作者與藤野先生的交往為叙事線索,圍繞表現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質這一中心組織材料。開頭寫在東京的所見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緣由,接着寫初到仙台受到優待,與藤野先生的相識、相處、離别。最後寫離開仙台後對藤野先生的懷念。

3.課文除直接寫藤野先生外,還寫了哪些内容?這些材料又是圍繞什麼線索來組織的?

【交流點撥】在東京清國留學生賞櫻花,學跳舞的惡濁、庸俗的生活,赴仙台途中對日暮裡和水戶的深刻印象,受到仙台醫專的職員的優待,日本“愛國青年”,尋釁和看電影事件,棄醫從文的思想轉變。作者兩次易地求學,兩次輾轉奔波,無不貫穿着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驟三 精讀課文 感受形象

1.學生跳讀課文,閱讀有關寫藤野先生的内容,以“藤野先生是一個________的人”組織語句,選擇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交流點撥】(1)特點鮮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須”“戴着眼鏡”的醫學教授。

(2)生活習慣角度:生活簡樸。

(3)治學角度:認真負責、治學嚴謹。

(4)對待學生角度:熱情誠懇,循循善誘。

2.文中具體寫了幾個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的典型事例?給每一個事例拟一個小标題,并思考這幾件事分别體現了先生什麼思想品質。

【交流點撥】四個事例:添改講義——認真負責

糾正解剖圖——嚴格要求

關于實習——熱情誠懇

了解裹腳——求實精神

課文具體選擇了四個典型事例,從不同側面表現了藤野先生治學嚴謹、正直熱忱、沒有民族偏見的高貴品質。

3.“我”對藤野先生懷有一種什麼感情?引用課文内容回答。

【交流點撥】“我”對藤野先生的情感首先是感激懷念,體現在:①裝訂收藏講義;

②懸挂先生照片;

③多寫文章把懷念之情化為鬥争的勇氣和力量;④因“狀況無聊”對沒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步驟四 品味語言 感受魅力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1、2段,思考:

(1)“東京也無非是這樣”與後文哪幾句話相呼應?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情緒?

【交流點撥】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醫學專門學校去”呼應。作者以極其厭惡的情緒和辛辣諷刺的筆觸,描寫了東京清國留學生惡濁庸俗的生活。

 (2)“實在标緻極了”改為“實在醜極了”可以嗎?

【交流點撥】句中“标緻”是反語,用以諷刺。“實在”表示“的确”,用“實在”加強“标緻”,增強了這一反語的諷刺力量,更強烈地表達了作者對清國留學生的鄙夷和反感。而改動後則語意直白,缺乏了諷刺意味。

2.學生集體誦讀第5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優待,究其緣由是“物以希為貴”,那麼句中的“大概”可否用“因為”替代?

【交流點撥】“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與句末語氣的“罷”合用,更加強了不肯定的語氣,作者用诙諧的口吻猜測他在仙台受“優待”的原因,有點自謙,自喜,還有點隐含的感激之情,作者把初到仙台受到的優待,推斷為“物以希為貴”,包含着一個弱國國民的辛酸,同時也反映出作者強烈的民族自尊心。而“因為”則表達不出這層意味。

(2)“居然睡安穩了”句中的“居然”是什麼意思?有什麼表達效果?

【交流點撥】“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說明這個客店居住條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睡安穩了,表露了作者對生活環境的惡劣不以為意。“居然”加強了整個句子的幽默感。

3.學生自讀第24~31段,合作探究

(1)怎樣理解“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當然是低能兒,分數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無怪他們疑惑”這句話。

【交流點撥】這是在考試風波一事使作者的民族自尊心和人格受到極大傷害後寫下的一句極為憤慨的話。這句話不是直接正面表達作者的憤慨,而是以歧視中國的日本人的心理來寫的,日本人這種出于偏見而武斷下結論,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極大憤慨,這種憤慨不僅是因個人的人格受到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強面前遭到歧視而産生的悲哀,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極強的民族自尊心,以及憂盼祖國強盛的願望。

(2)“在講堂裡的還有一個我”。作者為什麼要這樣特意寫明呢?

【交流點撥】文中看電影事件中所叙述的中國人的情形,是依着一個要被槍斃的中國人,一群圍着看槍斃的中國人和一個“我”的次序來說的。特意寫明“在講堂裡還有一個我”,說明作者沒有把自己看做局外人,旁觀者。

4.學生自讀最後一段,理解最後一句話的含義。

【交流點撥】最後一句中“良心發現”指作者熱愛祖國、勇于鬥争的思想受到觸動;“增加勇氣”指作者長期受反動勢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對自己乃至對中國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氣,這句話的意思是作者決心以筆做刀槍,與反動勢力鬥争到底,為中國的光明繼續奮鬥,從而深化了主題,使文章更具現實意義。

當堂演練 達成目标

步驟五 總結課文 拓展延伸

欣賞一篇優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陳年佳釀,隻有用心體悟才能獲得心靈的飛躍和思想的升華,魯迅的文章尤為如此。走進《藤野先生》,使我們更親近地觸摸了魯迅奮然前行的心迹,更深刻地理解了魯迅感念師恩的豐富内涵。藤野先生令魯迅感念,更镌刻在讀者的心中,願我們在關愛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為湛藍、亮麗。

魯迅棄醫從文的人生選擇對你有什麼啟示?請聯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義。

學生積極發言,教師引導、鼓勵。

【附:闆書設計】

藤野先生

(一)見藤野先生之前:在東京——失望、厭惡

(二)與藤野先生相識相處離别

(1)往仙台,初到仙台

(2)相識

相處添改講義

糾正解剖圖

關心實習

了解裹腳

(3)告别匿名信

看電影

惜别對先生深切懷念強烈的愛國之情

課後反思 查漏補缺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不足之處在于:

最新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部編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資料)1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