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冰汽時代》結尾,玩家拯救了數百萬人,讓他們把暴風雪後的陽光看做人類的光明之後,遊戲結尾出現了一串文字:城市沒有消亡,但這一切都值得嗎?
其實很多遊戲都會給玩家一個選擇,玩家很容易樂在其中。但在上面的例子中,當玩家認為自己做了一個很好的選擇時,結果會像吃了一隻蒼蠅到肚子裡一樣惡心。其實很多遊戲看似給了玩家足夠的選擇,但實際上這種機制往往是不成立的,因為在選擇的背後,往往是錯誤的選擇。
很多RPG遊戲都會加入技能樹的設定,希望玩家可以發展出不同的流派或者玩法。但很多遊戲往往由于設定或數值不完善而存在“最優解”,這意味着很多玩家會選擇某個方向跟随策略或大佬的分享而“一路黑”地發展。最後,大部分制作團隊精心設計的技能開發被迫趨于同質化。
比如經常玩《FIFA》系列的玩家會發現,即使能踢到難度最高的電腦,到了PVP也會經常被一些看起來很嚣張或者很髒的玩家踢到。而且說到《NBA 2K》系列的MC模式,全是一堆模型怪獸。如果玩家仍然按照玩PVE的想法來建模,沒有其他玩家願意在遊戲的區塊中與你組隊。
這是因為更注重競争的玩家傾向于在遊戲中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遊戲看似給了很多選擇,反而因為競争而失去了遊戲的純粹性。
在其他遊戲中,玩家做出的選擇成為自我安慰的錯誤選擇。比如《奇異人生》中,玩家選擇救盆花還是人,根本不會影響結局;在《質量效應》中,大部分劇情中玩家的對話選項,無論是選擇問完所有問題還是選擇直接結束對話,都不會對後續劇情産生任何影響;而在《行屍走肉》中,制作組告訴你,某個人物對你的好感在你和某些人的對話後發生了變化,也不厭其煩地在每一章告訴你,你的選擇會對最終結局産生影響,但故事情節依然按照既定的線性叙事發展。
這就是制作團隊在制作僞選擇機制上的威力,讓玩家以為是通過一種“選擇幻覺”在做選擇,而實際上真正的選項隻有一個,或者這個選擇對遊戲的影響很小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