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正常人的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是多少

正常人的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是多少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19:27:44

了解更多資訊,請關注醫家小二微信公衆号。

血常規中的白細胞總數和分類是臨床醫生診斷和治療疾病重要的參考資料,尤其在兒科急性發熱、感染性疾病診治中,血常規檢查常是區别細菌性感染或病毒性感染以及感染嚴重度必不可少的手段。但筆者在日常工作中也經常發現,某些家長或醫生由于對白細胞總數和分類分析的片面性,導緻抗生素濫用或疾病嚴重度判斷的偏移。在此作簡短讨論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正常人的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是多少(正确認識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和分類值的意義)1

關于白細胞總數和分類必須牢記的要點

●白細胞總數和分類值(包括絕對值和相對百分數)反映的是炎症指标,換言之,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均可以引起上述參數的變化。

●對兒科發熱的患兒,白細胞和分類值常反映感染性炎症,也常作為鑒别細菌性或非細菌性感染的指标。即細菌性感染常表現為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絕對值和百分數升高。但是在複雜性慢性、反複性發作的疾病(如哮喘、過敏性咳嗽、過敏性腸病等)和重症感染又伴有全身炎性反應(如各種病原體引起的重症感染、感染性休克)時,上述數值的判斷必須慎重,因為它既受感染性炎症影響,又受非感染性炎症的影響。

●病毒感染時通常白細胞正常或減少,分類中淋巴細胞比例增加,但某些特殊病毒或病毒感染綜合征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可增高。

●白細胞總數和分類,作為血常規3項重要信息之一(其他2項是紅細胞和血小闆計數),也是血液病和骨髓功能重要指标。如白血病、白細胞減少症等。

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和分類的常見認識誤區

誤區1 以成人的白細胞總數和分類正常值來判斷小兒的化驗值。

解析 小兒各年齡段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見表1)及分類有很大的不同。白細胞主要分粒細胞(包括嗜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單核細胞)。白細胞的分類中以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變化比較突出:生後4~6 d至4~6歲期間以淋巴細胞占優勢,約占60%為主;中性粒細胞約為30%。而在出生後4~6 d前和4~6歲後直至成人則以中性粒細胞為優勢,約占65%。

白細胞值正常範圍在國内外不同教科書中有所不同,但各年齡組的變化趨勢是一緻的。而目前各醫院包括兒童醫院化驗單上均以成人正常值為标準,不少兒科醫生也以此标準值去判斷不同年齡患兒,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也是抗生素濫用的重要原因。

  

誤區2 把白細胞總數和分類值增高作為感染性疾病未愈的指标、作為繼續應用抗生素的證據,并因為化驗白細胞高而不敢停用抗生素。

  

解析 事實上對隻咳嗽不發熱,沒有明顯感染病竈的兒童,輕度的白細胞增加沒有太大意義,更不能區分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因為有多種因素可以引起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增高,如精神緊張、哭鬧、運動或活動、預防接種、疼痛刺激等等。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服藥、食物等也可使白細胞值改變。有人觀察到:在12~24 h内,沒有任何幹預的情況下,血常規中的白細胞計數可以由(15.0~20.0)×109/L下降至10.0×109/L(即從每立方毫米1.5萬~2萬降到1萬以下)。

  

誤區3 過度解讀白細胞總數和分類,如機械、簡單地用來判斷感染病原體、抗生素選擇的指标。

  

解析 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是在病史、體征和實驗室檢查綜合資料基礎上,對病因、發病機制分析後進行針對病因或病理生理機制的治療,而當前存在着單純以白細胞總數和分類作為病因、病機診斷分析,甚至作為病因和病理生理機制(包括抗感染和抗炎治療)的證據,而忽視病人整體的症狀體征和其他實驗室檢查資料的現象。

正常人的血常規白細胞計數是多少(正确認識血常規中白細胞總數和分類值的意義)2

掌握白細胞生成、循環和清除過程,有利于糾正認識誤區

  

以上已經提及,白細胞主要由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組成。以白細胞中占優勢的中性粒細胞為例:粒細胞來源于骨髓造血幹細胞,在骨髓内成熟為粒細胞後大部分仍在骨髓儲存池内停留3~5 d。釋放到外周血的粒細胞進入血循環中,成為外周血功能池。外周功能池中粒細胞約半數随血液循環運行,即進入循環池,另一半附着于小靜脈或毛細血管壁未進入循環,稱為邊緣池。化驗末梢血血常規計數的白細胞隻反應了循環池中的粒細胞數值。而循環池和邊緣池的粒細胞經常随機交換,處于動态平衡狀态。中性粒細胞約在循環中維持10~12 h,半衰期6~7 h,平均6.3 h。然後在毛細血管豐富的髒器,如肺、消化道、脾等髒器中以随機的方式逸出血管壁,進入組織(稱為組織粒細胞池)。而組織中的粒細胞約是血管内的20倍。進入組織内的粒細胞不再返回血液循環,而是發揮黏附、吞噬和殺菌等抗微生物作用,生存1~3 d後衰老死亡,再被機體的單核-巨噬細胞清除,少數通過唾液、痰液、消化液或泌尿生殖道排出。

  

結論:①末梢血常規白細胞計數隻反映機體内白細胞總數的一小部分;②白細胞處于較迅速的動态平衡過程中;③影響白細胞計數的因素包括骨髓儲存池釋放白細胞的多少、邊緣池白細胞進入循環池的多少,以及血管内逸出到血管外組織去的白細胞的多少。

總結

  

發生複雜反複的病情時,單憑外周血白細胞值去判斷疾病和決定抗生素應用,或者隻是因為白細胞高(如10.0×109/L)而不敢停抗生素,甚至不敢停止輸液是不可取的。

  

由于複雜因素的影響,白細胞總數和分類值需要醫師綜合分析判斷,如完善的病史和體格檢查,準确地判斷可以獲得疾病發生機制的線索,早期發現問題;而過度簡單解讀血常規會導緻病情誤判,藥物濫用。甚至可以說,醫師判斷血常規結果是見仁見智的。

來源:檢驗星空,文章僅做分享,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