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鹂一兩聲,日長飛絮輕。
今日 9 時 51 分,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清明。
桃花初綻,楊柳泛青,莺飛草長,風輕雨潤,一派氣清景明的春日氣象,"清明"也由此得名。
二十四節氣中隻有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放歌踏青,追逐春天,這是一個輕盈的日子。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莺。
在宋代吳惟信的筆下,此時正是風和日麗,楊柳蔥翠,莺啼婉轉,人們結伴郊遊,盡興方歸。
此刻,廣西桂林灌陽縣油菜花開得正盛,人們投入金色的花海,擁抱春光,盡享春色。
江蘇淮安,三河梨園内梨花似雪,吸引了許多遊客穿上古代服飾,來一場"穿越"般的春遊。
東平的油菜花綻放的似乎比婺源的晚了一些,然而這裡卻是北方為數不多的賞油菜花的天堂。每年油菜花盛開之時,水浒影視城、水浒古鎮碼頭、村舍、河流、道路兩旁皆融入金色的花海之中。
放風筝、蕩秋千,都是清明時節的民間習俗,把風筝放上天後剪斷牽線,期盼除病消災,帶來好運。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也是一個肅穆的日子,中國人要祭奠祖先、緬懷先烈,充滿慎終追遠的感傷情懷。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相傳清明掃墓與寒食節有關,唐代韓翃曾寫下《寒食》詩。百姓人家不生火點燈,晚上才由宮中點燃燭火傳出,是寒食節的真實寫照。
在河南漯河許慎故裡,上千學子拜谒先賢、誦讀經典,書聲琅琅傳來。
浙江舟山東風嶺烈士陵園,人們默哀祭奠英靈,花圈圍滿了紀念碑。
今天,我們緬懷逝去的親人,心懷感恩,遙寄思念,也向以血肉之軀捍衛祖國尊嚴,用青春熱血換來我們安甯的英烈緻敬!
清明節是一個契機,讓我們重新思考生死,體味現實人生的可貴,讓我們學會珍惜擁有的一切,認真活在當下。
清明節也是一種寄托,流淌着我們對過去的思念,也承載着對未來的期待。
讓我們懷揣希望,笃定前行!
【綜合:最泰安全媒體、東平旅遊、人民日報 圖片設計 李鸾娈 楊忠 攝影 平安是福(部分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