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海湖是鹹水湖。
2、青海湖的詳細介紹
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内陸湖泊,也是我國最大的鹹水湖。它浩瀚缥缈,波瀾壯闊,是大自然賜與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寶鏡。
青海湖,古代稱為“西海”,又稱“鮮水”或“鮮海”。藏語叫做“錯溫波”,意思是“青色的湖”;蒙古語稱它為“庫庫諾爾”,即“藍色的海洋”。由于青海湖一帶早先屬于卑禾族的牧地,所以又叫“卑禾羌海”,漢代也有人稱它為“仙海”。從北魏起才更名為“青海”。
青海湖面積達4456平方公裡,環湖周長360多公裡,比著名的太湖大一倍還要多。湖面東西長,南北窄,略呈橢圓形。乍看上去,象一片肥大的白楊樹葉。青海湖水平均深約19米多,最大水深為28米,蓄水量達1050億立方米,湖面海拔為3260米,比兩個東嶽泰山還要高。由于這裡地勢高,氣候十分涼爽。即使是烈日炎炎的盛夏,日平均氣溫也隻有15℃左中,是理想的避暑消夏的勝地。
青海湖地處青海高原的東北部,這裡地域遼闊,草原廣袤,河流衆多,水草豐美,環境幽靜。湖的四周被四座巍巍高山所環抱:北面是崇宏壯麗的大通山,東面是巍峨雄偉的日月山,南面是逶迤綿綿的青海南山,西面是峥嵘嵯峨的橡皮山。這四座大山海拔都在3600米至5000米之間。舉目環顧,猶如四幅高高的天然屏障,将青海湖緊緊環抱其中。從山下到湖畔,則是廣袤平坦、蒼茫無際的千裡草原,而煙波浩淼、碧波連天的青海湖,就象是一盞巨大的翡翠玉盤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間,構成了一幅山、湖、草原相映成趣的壯美風光和绮麗景色。
青海湖的不同的季節裡,景色迥然不同。夏秋季節,當四周巍巍的群山和西岸遼闊的草原披上綠裝的時候,青海湖畔山青水秀,天高氣爽,景色十分绮麗。遼闊起伏的千裡草原就象是鋪上一層厚厚的綠色的絨毯,那五彩缤紛的野花,把綠色的絨毯點綴的如錦似緞,數不盡的牛羊和膘肥體壯的骢馬猶如五彩斑駁的珍珠灑滿草原;湖畔大片整齊如畫的農田麥浪翻滾,菜花泛金,芳香四溢;那碧波萬頃,水天一色的青海湖,好似一泓玻璃瓊漿在輕輕蕩漾。而寒冷的冬季,當寒流到來的時候,四周群山和草原變得一片枯黃,有時還要披上一層厚厚的銀裝。每年11月份,青海湖便開始結冰,浩瀚碧澄的湖面,冰封玉砌,銀裝素裹,就象一面巨大的寶鏡,在陽光下熠熠閃亮,終日放射着奪目的光輝。
青海湖以盛産湟魚而聞名,魚類資源十分豐富。很值得提及的是,這裡産的冰魚較為著名。每到冰季,青海湖冰封後,人們在冰面鑽孔捕魚,水下的魚兒,在陽光或燈光的誘惑下便自動跳出冰孔,捕而烹食味道鮮美。
青海湖中的海心山和鳥島都是遊覽勝地。海心山又稱龍駒島,面積約1平方公裡。島上岩石嶙峋,景色旖旎,自古以産龍駒而聞名。著名的鳥島位于青海湖西部,在流注湖内的第一大河布哈河附近,它的面積隻有0.5平方公裡,春夏季節卻栖息着10萬多隻候鳥。為了保護島上的鳥類資源,這裡還設有專門機構,負責鳥類研究和保護工作。
青海湖岸邊有遼闊的天然牧場,有肥沃的大片良田,有豐富的礦産資源。這裡冬季多雪,夏秋多雨,水源充足,雨量充沛,對發展畜牧業和農業有着良好的條件。早在遙遠的古代,這裡就是馬、牛、羊等牲畜的重要産地。青海湖一帶所産的馬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很出名,當時被稱為“秦馬”。古代名著《詩經》曾描寫過“秦馬”的雄壯和善馳。以後,隋唐時代,這裡産的馬經過與“烏孫馬”、“血汗馬”交配改良,發展成為獨具特色的良馬。它不僅以神駿善馳而馳名,而且以能征慣戰而著稱。
青海湖周圍地勢平坦,土地肥沃,農業生産也有着廣闊的前景。當地人民在優先發展牧業的同時,還有計劃地開墾飼草飼料基地,辦起了國營農場,發展以油料、飼料為主的農作物生産,并且在昔日荒涼的寂寞的草原,相繼建起了倒淌河等一批新興城鎮,接着還辦起了一批工廠、礦山,其中有煤、建材、機械修理、皮毛加工、民族用品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