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教學設計
主備人 複備人: 時間:
課題: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二) |
課型 |
新授課 | |||||||||||||||||||||||||||||||||||||
教學目标: |
1.知識與能力: 經曆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過程,了解調查、測量等簡單的收集數據的方法,能用表格和條形圖表示數據整理的結果。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體會運用數據進行表達交流的作用,感受數據蘊含的信息。 3.情感态度價值觀: 在與同伴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初步的統計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 ||||||||||||||||||||||||||||||||||||||
教學重、難點: |
重點:掌握統計的方法。 難點:體會分類統計的意義,發展初步的統計觀念 | ||||||||||||||||||||||||||||||||||||||
課前準備: |
教師準備:課件,提前調查本班學生去年體檢時的身高。 1課時 | ||||||||||||||||||||||||||||||||||||||
教學過程 :教師和學生活動 一、情境導入 教師播放課件: 從嬰兒(躺着)——幼兒(站着)——1年級——2年級——3年級的動态成長過程,并結合相應時期用圖出示平均身高 師:大家都是從一個小嬰兒開始慢慢慢慢成長起來的,在這個成長的過程中,你的身高、體重當然還有智慧都在慢慢地往上增長着。 師:大家看從嬰兒到幼兒的身高有什麼變化? 預設學生回答:增加了26厘米。 師追問學生:怎麼算出來的? 交流方法後,小結:這個26厘米就是從新生兒到1歲時增長的身高。 師:什麼叫身高的增長呢? 小結:身高增長其實就是指現在比過去的身高增加了多少厘米。 師:怎樣才能知道一個人一年長多高呢? 預設學生回答:用現在的身高減去上一年的身高。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們班同學身高增長的情況?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設計意圖】本一環節,引導學生在分析解決具體問題的情境中,先理解“增長”的内涵,然後結合自身成長确定統計對象,以初步培養學生利用統計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意識。 二、收集、整理數據 1.了解搜集數據的方法。 師:要了解我們全班同學的身高增長情況,需要做什麼呢? 預設學生回答:需要統計現在的和上一年身高數據。闆書:現在的身高,去年的身高。 師:知道你自己去年的身高嗎?怎麼知道的? 師:我們學校每一年都會為大家進行健康查體,我們可以去調查學校的體檢表。像這種搜集數據的方法就叫調查。(闆書:調查。) 師:那你知道自己現在的身高嗎?你是怎麼知道的? 預設學生回答:爸爸媽媽量出來的。 師:通過測量獲取我們需要的數據也是統計中搜集數據的好方法。(闆書:測量。) 師:課前,老師已經把去年體檢時每個同學的身高告訴大家了,現在的身高你們也已經測量了,能計算出自己的身高增長情況嗎? 師:以小組為單位,記錄每個同學的身高增長情況。 小組活動。各小組交流組員身高增長情況。 2.用統計表整理數據。 師:聽了剛才的交流,你能知道我們班同學身高增長情況嗎? 師:怎樣就能夠看出全班同學身高增長情況? 預設學生回答:用統計表或條形圖整理就能看出全班同學身高增長情況。 出示統計表如下圖所示: 第( )小組身高增長情況(厘米)
分小組調查填表,學生交流。讨論如何收集和整理。 預設:根據學生身高增長情況,分5類統計:增長6厘米及6厘米以下、增長7厘米、增長8厘米、增長9厘米、增長10厘米及以上,按組彙報每人身高增長情況,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各類的人數。 三年級( )班學生身高增長情況統計表
學生統計填表,選一組彙報交流。 說一說:各數字段裡各有多少人?學生回答。 問:哪個數字段裡的學生最多呢?(生根據實際回答) 【設計意圖】本一環節,充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引導學生在搜集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搜集數據的方法,在感受原始數據的紛亂中産生進一步用統計表清楚整理數據的意識,培養學生的數據整理的能力。 3.用條形圖整理數據。 師:原來在同學們這個年齡段上身高增長的情況是這樣的啊。為了讓同學和家長都能更清楚地看出我們的統計結果,我們還可以怎樣整理? 師點撥:在數學上,用條形圖的方法來表示、描述數據更加直觀。 教師出示空白格子圖,讓用塗方格的方法嘗試着把上面統計表中的數據表示出來。 小組合作繪制統計圖。 請同學們根據上面的統計表,一起繪制統計圖。 說一說,這個統計圖圖的縱軸上的數字表示什麼?橫軸上的數字表示什麼? 學生交流展示繪制。(說一說,你有什麼發現。) 教師小結:課件展示塗格過程,生成規範的條形圖。 師:你覺得用條形圖來表示出全班身高增長情況怎麼樣? 引導學生體會到,用條形圖可以一眼就看出全班身高增長情況。 師小結:在數學上,整理數據的方法除了用統計表,還可以用條形圖。用條形圖來整理描述數據,更直觀更清楚。整理數據時,需要結合自己的需要來靈活選擇整理數據的方法。 【設計意圖】在數學上,條形圖可以更清楚直觀地描述數據所要表達的信息。在本環節中,要充分引導學生來體會,為什麼有了統計表還需要用條形圖來整理數據呢?那是為了要直觀描述數據。這樣使學生來了解到對于同樣的數據可以有多種整理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适的方法。 三、分析數據 師:讓我們再來看看條形圖,你能發現什麼? 引導學生發現增長幾厘米的人數最多,說明了什麼;增長幾厘米的人數最少,說明了什麼。 師:你自己處于一種什麼情況呢? 如果屬于高的,就贊贊他将來可以當模特,或者讓他介紹為什麼長得那麼快;如果屬于矮的,可以讓大家提提建議,比如:身高與遺傳有很大關系;但平時注意合理飲食、多曬太陽多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可以讓自己長得更高一些。 師:與統計表整理數據的方法相比較,你有什麼想法呢? 師點撥:這就是用條形圖整理數據的好處,通過條形的長短(高矮)一下子就可以看出數量的多少。 教師小結條形圖的特點:能直觀地表示出數據的多與少。 【設計意圖】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教師把課堂還給學生,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統計數據,繪制統計圖,體會統計圖之前做的工作是收集和整理數據。體會知識的生成需要一個探索過程。 四、鞏固新知 1.完成教材第88頁自主練習第1小題。 師:同學們,通過學習,大家掌握了數據收集與整理的的方法。生活中,像這樣要用數據收集與整理解決的問題可多了。接下來我們一起進入最終挑戰環節。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組織學生活動時,先要準備好活動所用的工具(皮尺),再指導學生進行活動,該活動分三部分: 一是說一說,讓學生想一想如何記錄測量的結果; 二是塗一塗、填一填,根據測量結果填塗統計表和條形圖; 三是議一議,根據統計表和條形圖交流自己發現的信息。 【設計意圖】通過自主練習的鞏固,對本課知識點進一步鞏固和理解。為後面的學習作鋪墊。 五、達标反饋 一、學校要給同學們買一些新書,對同學們最喜歡看的課外書做了調查,結果
科技書 故事書 文藝書 其他 1.愛好( )的人數最多,愛好( )的人數最少。 2.你認為怎樣買書比較合理,與同伴交流一下。 答案:1.故事書 其他 2買有用的書,買了就要看,多買科技類的。 五、課堂小結 談一談這節課你的收獲,還想說點兒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根據本課學習,談談收獲和體會,培養了學生歸納總結,提升方法的能力。 |
二次備課 | ||||||||||||||||||||||||||||||||||||||
作業設計: |
觀察下面統計圖。判斷誰說得對,為什麼? 各組獲獎人數統計圖
(1)小明:第三組的條形最高,所以三組獲獎人數最多。 (2)小麗:第一組獲獎人數比第二組多4人。 (3)小紅:第三組獲獎人數最少,二組獲獎人數最多,一組是10人。 答案:小明錯小麗錯小紅對 | ||||||||||||||||||||||||||||||||||||||
闆書設計: |
數據的收集與整理 第( )小組身高增長情況(厘米)
三年級( )班學生身高增長情況統計表
| ||||||||||||||||||||||||||||||||||||||
教學反思: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