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注符号
直線度(—)
是限制實際直線對理想直線直與不直的一項
平面度—符号為一平行四邊形,是限制實際平面對理想平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标。它是針對
平面發生不平而提出的要求
園度(o)—是限制實際圓對理想圓變動量的一項指标。它是對具有園柱面(包括圓錐面、
球面)的零件,在一正截面(與軸線垂直的面)内的圓形輪廓要求
園柱度(/o/)——是限制實際圓柱面對理想圓柱面變動量的一項指标。它控制了圓柱體橫
截面和軸截而内的各項形狀誤差,如圓度、素線直線度、軸線直線度等。圓柱度是圓柱體各
項形狀誤差的綜合指标
戋輪廓度(⌒)—是限制實際曲線對理想曲線變動量的一項指标。它是對非圓曲線的形狀
精度要求
面輪廓度——符号是用一短線将線輪摩度的符号下面封閉,是限制實際曲面對理想曲面變動
量的一項指标。它是對曲面的形狀精度要求
定向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方向上允許的變動全量。
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
平行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于基準要素(平而或直線)
的方向偏離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等距
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面或直線)相對于基準要素(平面或直線
的方向偏離90°的要求,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90°
傾斜度(∠)—用來控制零件上被測要素(平而或直線)相對于基準要素(平而或直線
的方向偏離某一給定角度(0~90°)的程度,即要求被測要素對基準成一定角度(除909
外
定位公差關聯實際要素對基準在位置上允許的變動全量
定位公差包括同軸度
同軸度(◎)——用來控制理論上應該同軸的被測軸線與基準軸線的不同軸程度
平額
度—符号是中間一橫長的三條橫線,一般用來控制理論上要求共面的被測要素(中心
中心線或軸線)與基準要素(中心平面、中心線或軸線)的不重合程度
位置度—符号是帶互相垂直的兩直線的圓,用來控制被測實際要素相對于其理想位置的變
動量,其理想位置由基準和理論正确尺寸确定
跳動公差—關聯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回轉一周或連續回轉時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
跳動公差包括圓跪動和全跳動
圓跳動——符号為一帶箭頭的斜線,圓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
局中,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全跳動—符号為兩帶箭頭的斜線,全跳動是被測實際要紊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的連續
回轉,同時指示器沿理想素線連續移動,由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1。主參數在圖樣上的表達方法
内容表達方法控制方法
形狀一組視圖形狀公差
大小線性尺寸線性尺寸公差
方西線性尺寸及角度線性尺寸公差、角度公差、定向公差
位置線性尺寸線性尺寸公差、定位公差
2。形狀與位置公差的分類
形狀公差:直線度、平而度、圓度、圓柱度??—形狀
???2線輪廓度、而輪廓度??—輪摩
差: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定向
同軸度、對稱度?——定位
動、仝跳動???跳動
3。标注中的規定
1)是否标注基準:形狀公差,一般無标注基準:而位置公差,一般都有
2)指引線(含基準代号連線)是否與尺寸線相連:當被測要素為圓柱或圓錐的軸線時,指
引線與尺寸線相連:否則一般不相連
3)如果允許一次标注多個被測要素時,帶箭頭的指引線必須必須都從框格同一端引出
4)圓錐的圓柱度注法必須使指引線與軸線垂直
5)在标注中,如果需要,可以在框格的上面或下面加注文字說明,比如可以對公差檢測的
儀器或标準進行要求,或者對公差的範闱進行解釋性說明
6)當螺紋軸線為被測要素或基準要素時,如果框格下方無任何說明,則指的是螺紋中徑
如果有字母MD”,則是螺紋大徑:如果是紅LD,則是螺紋小徑
7)如僅要求要素某一部份的公差值或作為基準時,則用粗點劃線表示其範圍,粗點劃線離
開要素一定距離,并對範圍加注尺寸
8)為不緻引起誤解,基準字母中不用E、F、I、J、M、L、O、P、R等字母
4。公差帶形狀說明
1)直線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給定平面内
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給定方向上
自徑為Φt的圓杆面内區城。?7給定區域内
2)平面度:寬度為t的兩平行平而之間的區域
3)圓度:在同一正截而上,半徑差為t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域
4)圓柱度:半徑差為t的兩同軸圓柱面之間的區域
5)線輪廓度(無基準要求):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
的圓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确幾何形狀的線上
線輪廓度(有基準要求):公差帶與基準具有理論正确位置(由線性尺寸控制),且包絡一系
列直徑公差值t的圓的兩包絡線之間的區域,諸圓的圓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确幾何形狀的線上
6)面輪廓度(無基準要求):包絡一系列直徑為公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
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确幾何形狀的面上
(有基準要求):公差帶與基準具有理論正确位置(由線性尺寸控制),且包絡一系
差值t的球的兩包絡面之間的區域,諸球的球心位于具有理論正确幾何形狀的線上
7)平行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平行于基準線,并位于給定方
向上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如Φ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平行度(基準為軸線或平面,被測要素為平面或軸線):平行于基準
平面之間的區域
8)垂直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垂直于基準線的兩平行平面之
垂直度(基準為平面,被測要素為軸線):垂直于基準,距離為t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當t前加Φ時,公差帶為一圓柱面。
垂直度(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垂直于基準,寬度為t的兩個平行平面之間的區
9)傾斜度(基準和被測要素都是直線):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線成一給定角度的兩平
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傾斜度(基準為平面或直線,被測要素為軸線或平面):與基準成一定給定角
度為t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當t前加Φ時,公差帶為一園柱面
10)位置度(相對于兩平面或三平面,點的位置度公差帶):以公差值t為直徑的圓内(或
球内)區域
位置度(相對于直線或平面,線的位置度公差帶):距離為公差值t,且以線的理想位置為中
心線對稱配置的兩平行直線之間的區域
I)同軸度(基準與被測要素均為軸線):與基準同軸,直徑為公差值t的圓柱面内區域
12)對稱度(基準為軸線或平面,被測要素為兩平而):距離為公差值t,且相對基準的中心
平面對稱配置的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區域
13)圓跳動公差是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旋轉一周過程中,相對于某一固定點允許的最大變動
量t。圓跳動誤差可能包括圓度、同軸度、垂直度或平面度誤差,這些誤差的總值不能超過
給定的圓跳動公差。
徑向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圓柱面):任一垂直于基準且半徑差為t的兩個同心
端而園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而):在與基準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而
上距離為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
斜向圓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錐面):在與基準同軸的任一測量圓錐而上,距離為
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除另有規定,其測量方向(即标注箭頭方向)與被測面垂直。
14)徑向全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圓柱面):半徑差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同軸的兩
圓柱面之間的區域
端而全跳動(基準為軸線,被測要素為平面):距離為公差值t,且與基準垂直的兩平行平而
5。形位公差帶的四參數:公差帶大小、形狀、方向、位置
形狀公差(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隻要求确定公差帶大小、形狀,其方向、位置
不予控制
定向公差(平行度、垂直度、傾斜度)隻要求确定公差帶大小、形狀和方向,其位置将不予
定位公差要求确定公差帶大小、形狀、方向和位置
6。最小條件原則:基準實際要素對基準的最大距離為最小
7。基準的體現方法:模拟法、直接法、分析法和目标法
模拟法:通常是采用具有足夠精确形狀的表面來體現基準平而、基準軸線和基準點。基準實
際要素與模拟基準接觸時,應形成“穩定接觸”。一般在加工和檢驗時用得較多
直接法:當基準實際要素具有足夠的形狀精度時,可直接作基準。應用較少
析法:對基準實際表而進行測量,經過計算或者圖解求出符合最小條件的理想平面,以此
作為基準平而
目标法:由基準目标建立基準時,基準“點目标”可用球端支承體現:基準“線目标可用刃口
狀支承或由圓棒素線來體現:基準“面目标”根據圖樣上規定的形狀,用具有相應形狀的平面
支承來體現
8。在圖樣上标注以基準框格中基準字母代号的先後順序來表示設計所規定的基準順序
埋論正确尺寸符号,是一些尺小上帶有方框的尺小,是不附帶公差的理論上的正确尺寸,
它是用來确定被測要素的理想形狀、理想方向和理想位置的尺寸,是形位公差中引入的一種
10。局部實際尺寸:存在測量誤差和形狀公差
作用尺
由于形狀誤差的存在,這相當于使軸的有效尺寸增大或孔的有效尺寸減小,對此就需要考慮
對實際孔軸的配合性質或裝配狀态起作用的局部實際尺寸和形狀誤差兩者的綜合效應。這類
綜合效應可用假想與實際孔體外相接的最大理想圓柱或與實際軸體外相接的最小理想圓柱
來表
圓柱的直徑稱為作用尺小。根據這種作用尺寸的大小,就能正确判斷不同零
件上實際孔軸之間的配合性質或裝配狀态
由于位置誤差的存在,這相當于使軸的有效尺寸減小或孔的有效尺寸增大,對此就需要考慮
對相鄰要素之間的最小壁厚或最大距離起作用的局部實際尺寸和位置誤差兩者的綜合效應
這類綜合效應可用假想與實際孔體内相接的最小理想圓柱或與實際軸體内相接的最大理想
圓柱來表示,該埋想圓柱的直徑稱為作用尺寸。根據這種作用尺寸的大小,就能正确判斷同
零件上相鄰要素之間的最小壁厚或最大距離
12。狀态的表述
1)最大實體狀态(MMC:是指實際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處處位于尺寸極限之内并具有實
2)最小實體狀态(LMC):是指實際要素在給定長度上,處處位于尺寸極限之内并具有實體
最小時的狀态
3)最大實體實效狀态(MMvC):是指在給定長度上,實際要素處于最大實體狀态且其中心
要素的形狀或位置誤差等于給出公差值時的綜合極限狀态
4)最大實體實效狀态(LMVC):是指在給定長度上,實際要素處于最小實體狀态且其中心
要素的位置誤差等于給出公差值時的綜合極限狀态。
和根态真形以差都千度位括素盡基木交x與時的綜合極
限狀态
13.各狀态要求的範圍
1)MMC和LMC僅對尺小進行了要求,而對形位誤差不作考慮
2)MMVC則對尺小和形狀或尺小和位置進行了要求
3)LMVC則對尺寸和位置進行了要求
4)LFC則涉及了實際要素上的全部形位公差
14。各狀态之間的相互關系
MMVS=MMS toM
15。各狀态的适用範圍
)MMC和LMC僅适用于單一要素。
2)MMVC和LFC均可造用于單一要素和關聯要素
3)LMVC主要适用于關聯要素
16。邊界和邊界尺寸
邊界是指設計給定的具有理想形狀的極限包容面
邊界的尺寸指極限包容面的直徑或寬度,稱為邊界尺寸(BS)
2)最大實體邊界或最大實體實效邊界可用綜合量規(亦稱功能量規或位置量規)、透明輪廓
樣闆(與投影儀一起使用)或其他檢測裝置來體現。
最小實體邊界或最小實體實效邊界可通過使用通用量儀,極限量規止規等控制最小壁厚或最
大距離加以間接體現,如果形狀誤差可以忽略不計的話
17。獨立原則
獨立原則是圖樣上公差标注的基木原則,未标注公差總是遵守獨立
獨立原則适用于零件上的一切要素
獨立公差原則:公差原則按GBT4249
18。相關要求
包容要求、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統稱為相關要求。相關要求是指尺寸
差與形位公差相互有關的公差要求
19。包容要求
包容要求是指實際要素應遵守其最大實體邊界,其局部實際尺小應不超過最小實體尺寸
包容要求僅适用于圓柱而或兩平行平面這類的單一要素。采用包容要求時,應在線性尺寸的
極限偏差或公差代号之後加注符号cE
20。最大實體要求
所謂最大實體要求,是指被測實際要素應遵守其最大實體實效邊界
最大實體要求适用于中心要紊(軸線或中心平面),它考慮尺小公差和有關形位公差的相互
關系。标注cM時,即可在加注在公差值後,也可加注在基準字母代号後
圖樣上給出的形位公差,是在達到最大實體要求時的形位公差,而在最小實體要求時,其公
差=形位公差 極限偏差
也就是說,在最大實體要求時,不僅要滿足局部實際尺寸公差(即一般所說的上下偏差),
也要滿足最大實體實效狀态,還要使被測要素在最大實體要求和最小實體要求兩種情況下
分别滿足公差要求(最大時的公差為标注公差,最小時的公差=形位公差 極限偏差)。
如果對形位公差值的最大值有要求,則在最小實體要求時的公差,就不等于形位公差 極限
偏差,而是等于給出值
如果沒有最大實體要求,則隻帶滿足局部實際尺寸公差和形位公差即可(兩者是相互對立
21。最小實體要求
最小實體要求适用于中心要素(軸線或中心平而),它考慮尺寸公差和有關形位公差的相互
當在公差值後加注符号cL時,這表示圖樣上單獨注出的這項形位公差值是在被測要素處于
最小實體狀态下給出的,并與局部實際尺小有關。這也就是說,當局部實際尺寸向最大實體
尺寸偏離時,形位公差值也将相應的變化(増大)
22。不同零件間的配合通常取決于相配要素的局部實際尺寸和形位誤差的體外綜合效應
同一件上相鄰要素間的臨界距離通常取決于它們的局部實際尺寸和形位誤差的體内綜合
23。在應用了最大或最小實體要求時,對于标注了M、CL的那項形位公差,是一種公差數
值可以變化的動态公差。也就是說,圖樣給出的形位公差值不是像傳統公差概念那樣的固定
數值,而是與局部實際尺寸有關,可以水局部實際尺寸變化的動态公差。
24。可逆要求
所謂可逆要求,是指在不影響零件功能的前提下,當被測軸線或中心平面的形位誤差值小于
給出的形位公差值時,允許相應的尺寸公差增大。它通常與最大實體要求或最小實體要求一
起應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