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國風周南驺虞

國風周南驺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6 19:22:18

詩歌

驺虞

先秦:佚名

彼茁者葭,壹發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發五豵,于嗟乎驺虞!



國風周南驺虞(詩經國風召南)1

創作背景

  此詩為贊美驺虞而作,但對贊美的對象即“驺虞”所指尚存較大分歧。有學者認為此詩是贊美為天子管理鳥獸的小官吏的詩歌,還有學者認為此詩是贊美獵人的詩歌。《毛詩序》認為這首詩是歌頌文王教化的詩作。

國風周南驺虞(詩經國風召南)2


1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從繁茂的蘆葦叢,趕出一群母野豬。哎呀真是天子的好獸官!
從繁茂的蘆葦叢,趕出一窩小野豬。哎呀真是天子的好獸官!

注釋
驺(zōu)虞(yú):一說獵人,一說義獸,一說古代管理鳥獸的官。
茁(zhuó):草木茂盛貌。葭(jiā):初生的蘆葦。
壹:發語詞。一說同“一”,射滿十二箭為一發。發:發矢。一說“驅趕”。五:虛數,表示數目多。豝(bā):母豬(此處因文意應為雌野豬)。
于(xū)嗟乎:感歎詞,表示驚異、贊美。于,通“籲”,歎詞,表示贊歎或悲歎。
蓬(péng):草名。即蓬草,又稱蓬蒿。
豵(zōng):小豬。一歲曰豵(此處因文意應為一歲的小野豬)。

國風周南驺虞(詩經國風召南)3

鑒賞

  此篇之所以有不同的解釋,分歧主要源于對“驺虞”一詞的理解。堅持“詩教”的學者們視驺虞為仁獸,認為此詩是描寫春蒐之禮的,人們驅除害獸,但又獵不盡殺,推仁政及于禽獸,但是将驺虞解釋為獸名最大的缺點是與詩意不能貫通。有人說,“驺虞”是一種義獸,它不食活物,隻食死物,有着慈悲心懷;還有人說,詩中的“驺虞”所指并非義獸,而是管鳥獸的官職,指代專門管鳥獸的官吏。《魯詩》就已将“驺”釋為天子之囿,将“虞”釋為司獸之官,今人鮑昌《釋〈驺虞〉》一文,解“驺”為飼養牲畜的人,解“虞”為披着虎皮大聲呼叫的人,将驺虞合訓為獵人。

國風周南驺虞(詩經國風召南)4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開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即隻有标題,沒有内容,稱為笙詩六篇(《南陔》、《白華》、《華黍》、《由庚》、《崇丘》、《由儀》),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采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在内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并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标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内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争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