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吉林省慈善管理制度

吉林省慈善管理制度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12 10:09:27

吉林省慈善管理制度?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吉林省慈善管理制度?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吉林省慈善管理制度(重慶市慈善條例)1

吉林省慈善管理制度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

〔五屆〕第198号

《重慶市慈善條例》已于2022年7月22日經重慶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2022年7月22日

附:《重慶市慈善條例》(全文)

重慶市慈善條例

(2022年7月22日重慶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五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為了發展慈善事業,弘揚慈善文化,規範慈善活動,保護慈善活動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進步,共享發展成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在本市行政區域内開展慈善活動以及與慈善有關的活動,适用本條例。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或者本市地方性法規有特别規定的,适用其規定。

第三條慈善工作必須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開展慈善活動應當遵循合法、自願、誠信和非營利的原則,不得違背社會公德、危害國家安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權益。

第四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将慈善事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制定促進慈善事業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慈善工作協調機制。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落實轄區内的相關慈善工作,促進村(社區)慈善事業發展,引導村民、居民參與慈善活動。

第五條市、區縣(自治縣)民政部門主管本行政區域内的慈善工作。

教育部門負責指導開展慈善文化教育,引導青少年參與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動。

财政、稅務部門負責落實對慈善組織、捐贈人、受益人的稅費優惠政策。

新聞出版等部門負責指導新聞媒體開展慈善公益宣傳,傳播慈善典型,弘揚慈善文化。

發展改革、公安、人力社保、住房城鄉建設、城市管理、交通、衛生健康、文化旅遊、應急、審計、市場監管、醫療保障、網信、民族宗教等部門依法在各自的職責範圍内開展慈善相關工作。

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工商聯等群團組織應當結合各自職責協助開展慈善相關工作。

第六條每年9月5日“中華慈善日”所在周為“重慶慈善周”,相關部門、單位和慈善組織應當集中開展慈善宣傳,推動慈善活動深入機關、企事業單位、城鄉社區和家庭。

第七條慈善組織應當依法登記或者認定。

慈善組織應當依照法律法規和章程的規定開展慈善活動,履行下列義務:

(一)建立健全内部治理結構,明确決策、執行、監督等方面的職責權限;

(二)執行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依法開展會計核算,建立健全會計監督制度,并接受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管理;

(三)建立健全公開募捐、定向募捐制度,嚴格募捐程序,維護募捐對象合法權益,不得欺騙、誘導、強迫募捐對象捐贈;

(四)建立健全慈善捐贈制度,依法簽訂并履行捐贈協議,維護捐贈人合法權益;

(五)建立健全捐贈财産接受、保值增值、專項基金管理、關聯交易、重大投資、費用支出和管理、剩餘資産處置等财産管理使用制度,加強财産管理;

(六)建立健全項目管理制度,對慈善項目實施情況進行跟蹤監督;

(七)建立健全檔案管理制度,開展慈善項目和專項基金檔案等資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和使用工作;

(八)建立健全信息公開制度,明确信息公開的範圍、方式和責任,并依法向社會公開;

(九)按照國家規定報送年度工作報告和财務會計報告;

(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履行前款規定義務的情況,應當作為評估慈善組織的重要内容。

第八條市、區縣(自治縣)民政部門、其他相關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慈善組織和慈善活動的日常監督檢查、重大慈善項目的專項檢查,重點監督檢查慈善組織募捐活動、财産管理使用、信息公開等事項。根據監督檢查需要,可以委托社會審計機構對慈善組織的财務收支、業務活動等情況進行審計。

市、區縣(自治縣)民政部門應當加強慈善信托備案和相關監督管理工作。金融監督管理機構應當根據職責,加強對信托公司慈善信托業務和商業銀行慈善信托賬戶資金保管業務的監督管理工作。

财政、稅務部門應當依法對慈善組織的财務會計、享受稅收優惠和使用公益事業捐贈票據等情況進行監督管理。

第九條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慈善組織,引導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積極參與慈善事業。

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單位支持引導慈善組織發展,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通過孵化培育、人員培訓、公益創投、項目指導等方式,為慈善組織能力建設提供服務;

(二)依法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符合條件的慈善組織向社會提供服務;

(三)鼓勵慈善組織依法興辦非營利性的醫療、教育、養老、托幼、助殘、應急救援、生态環境保護、心理健康等方面社會服務機構;

(四)簡化辦事流程,為慈善活動提供便利;

(五)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措施。

第十條慈善組織通過互聯網開展公開募捐的,應當在國務院民政部門指定的信息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并可以同時在其網站、移動客戶端等網絡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

鼓勵慈善組織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鍊等技術,創新慈善活動載體,開發網絡慈善項目,增強慈善募捐能力。

市、區縣(自治縣)民政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慈善組織利用互聯網平台發布公開募捐信息的監督管理。

第十一條個人為解決本人、家庭成員或者近親屬重大疾病、意外傷害等困難的需要,可以向慈善組織或者所在單位、城鄉社區組織等求助,也可以向社會求助。求助人應當對求助信息的真實性負責,不得以虛構事實、誇大困難等方式欺騙、誘導他人捐贈。

個人求助的,求助人應當合理确定求助上限,公開受助款物用途以及剩餘款物處理方式等内容。受助款物達到求助上限、求助目的已經實現或者受助情況發生變化不再需要救助時,求助人或者相關人員應當及時發布不再接受捐贈的信息。

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等應當對發布的個人求助信息的真實性進行核實,并在顯著位置向公衆進行風險防範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屬于慈善公開募捐信息;發現求助人有虛構事實等違法行為的,應當停止提供服務,采取必要措施消除、降低影響,并向公安、民政等有關部門報告,協助調查處理。

不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利用個人求助實施公開募捐行為。

第十二條發生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和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時,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将慈善活動納入突發事件應對體系,建立協調機制,統籌慈善資源,提供需求信息,暢通捐贈物資收儲、調配、通關、運輸、發放的便捷通道,引導各類慈善力量開展募捐、接受捐贈、救助、志願服務等慈善活動,有序參與突發事件應對處置。

慈善組織應當根據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提供的需求信息,依法開展應對突發事件的慈善募捐活動,及時公開慈善捐贈款物的募捐、接受和使用等信息,并接受社會監督。

鼓勵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有序參與應對突發事件的慈善活動。

第十三條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開展演出、比賽、銷售、拍賣等經營性活動,承諾将全部或者部分所得用于慈善目的的,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在舉辦活動前與慈善組織或者其他接受捐贈的人簽訂書面捐贈協議,并不得指定捐贈人的利害關系人作為受益人;

(二)在捐贈協議中明确約定經營性活動所得用于捐贈的具體比例或者金額、用途以及履行時限等;

(三)對外宣傳應當符合捐贈協議的約定,不得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内容;

(四)按照捐贈協議履行捐贈義務,并在活動結束後三個月内或者按照捐贈協議的約定時限将捐贈情況向社會公開。

第十四條慈善組織應當按照募捐方案或者捐贈協議依法使用捐贈财産。

慈善組織确需變更募捐方案規定的捐贈财産用途的,應當報民政部門備案。

慈善組織确需變更捐贈協議約定的捐贈财産用途的,應當事先征得捐贈人的同意;無法聯系到捐贈人的,應當将變更捐贈财産用途等信息在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台上公告,公告時間不得少于六十日。捐贈财産有保質期限要求的,視情況縮短公告時間。

第十五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引導、規範和促進慈善信托發展。

鼓勵、支持社會各界運用慈善信托方式參與慈善活動。支持設立以扶弱濟困和促進生态環境保護、教育、科學等事業發展為目的的慈善信托。

第十六條慈善組織應當合理設計慈善項目,科學控制運行成本,優化管理和監督流程。對已完成的慈善項目可以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或者自行組織開展項目評估,評估結果應當在慈善組織年度工作報告中載明,并向社會公開。

民政部門可以對前款規定的慈善項目開展評估。

第十七條鼓勵、支持慈善組織吸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開展扶老托幼、生态環境保護、基層治理等領域的慈善服務。

鼓勵、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成立志願服務隊伍,開展慈善服務。

鼓勵、支持具備專業知識、技能的志願者開展慈善服務。

鼓勵、支持青少年開展與其年齡、文化程度、技能和身體狀況相适應的的慈善服務。

鼓勵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将學生參加慈善服務情況納入實踐學分管理。

第十八條開展慈善服務,應當尊重捐贈人、受益人、志願者的人格尊嚴,不得侵害其隐私。未經捐贈人、受益人、志願者同意,不得公開或者洩露其有關信息,不得向其收取或者變相收取報酬。

第十九條慈善組織應當在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台依法公布基本信息、年度工作報告和财務會計報告、公開募捐情況、慈善項目有關情況、慈善信托有關情況、重大資産變動及投資、重大交換交易及資金往來、關聯交易行為以及法律法規要求公開的其他信息。信息公開不得侵犯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隐私。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的财務會計報告須經審計。

具有公開募捐資格的慈善組織應當通過全國慈善信息公開平台定期向社會公開募捐情況和慈善項目實施情況。

第二十條本市支持慈善文化建設,搭建慈善文化傳承、發展平台,開展慈善理論研究,培育巴渝慈善文化品牌,鼓勵将慈善文化納入企業文化建設。

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将慈善教育納入德育教學内容,通過慈善文本、繪本、音像作品等多種形式傳授慈善知識,弘揚中華民族慈善文化。

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應當積極開展慈善公益宣傳活動,普及慈善知識,傳播慈善文化。

第二十一條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應當支持慈善從業人員專業化、職業化發展。

鼓勵高等院校、中等職業學校與慈善組織合作建立慈善從業人員培養、培訓基地。

第二十二條财政、民政、稅務部門應當加大慈善捐贈稅費減免政策宣傳,優化辦理流程,提高服務效率,依法确認、及時更新具有非營利性組織免稅資格、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慈善組織名單,并向社會公告。

慈善組織及其取得的收入,受益人接受慈善捐贈,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捐贈财産用于慈善活動,依法享受稅收優惠。

捐贈人向慈善組織捐贈實物、有價證券、股權和知識産權,依法免征權利轉讓的相關行政事業性費用。慈善組織公益性建設和服務項目,依法減免有關行政事業性費用。

開展慈善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參與搶險救災任務的,相關保障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三條鼓勵和支持慈善組織采取協議委托、公益招投标、聯合勸募、公益創投等方式與有服務專長的組織開展合作,提高款物的募集能力和使用效益。

鼓勵慈善組織和社會力量通過資金物資支持、志願服務等形式依法參與鄉村振興。

第二十四條鼓勵金融機構為慈善财産提供保值增值、保險保障等服務。

鼓勵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以及會展中心、體育場館、影劇院、文化宮、公園、商場等場所,為開展慈善活動或者開展慈善宣傳提供場地、減免費用或者給予其他便利。

鼓勵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以及評估、鑒定、公證等機構為慈善活動提供服務時減免費用。

第二十五條經受益人同意,捐贈人對其捐贈的慈善項目可以冠名紀念,法律法規規定需要批準的,适用其規定。

捐贈人可以與受益人、接受捐贈的慈善組織等依法簽訂書面協議,對冠名捐贈的設立和取消條件、方式、期限等作出約定。

第二十六條本市開展“重慶慈善獎”評選。按照相關規定,對在慈善事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由市、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予以表彰。

慈善組織可以采取發放捐贈證書、紀念徽标、紀念牌匾等方式,對參與慈善活動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組織給予褒揚。

第二十七條本市加強村(社區)慈善工作,健全慈善等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治理的激勵政策,創新村(社區)與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村(社區)志願者、社會慈善資源聯動機制。

支持設立社區基金會、村(社區)慈善捐助站點,發展村(社區)服務類慈善組織;鼓勵慈善組織與社會工作者、村(社區)志願者、村(社區)社會組織合作實施慈善項目。

第二十八條鼓勵用人單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聘和錄用參與慈善活動并有良好服務記錄的志願者。

為慈善事業做出較大貢獻的個人,因本人或者家庭生活遇到困難,向慈善組織等提出救助申請的,慈善組織等應當優先給予救助。

第二十九條市、區縣(自治縣)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加強慈善領域信用體系建設,依法建立信用制度,構建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第三十條财政、民政、公安、人力社保、文化旅遊、網信、審計、稅務等部門應當加強協同監管和信息共享。

民政部門應當通過官方網站、微信公衆号或者新聞媒體,向社會公布慈善違法案件相關處理情況。

第三十一條違反本條例規定提供虛假信息、虛構事實,欺騙、誘導他人捐贈,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廣播、電視、報刊以及網絡服務提供者、電信運營商等違反本條例規定,發現求助人有虛構事實等違法行為未履行報告義務的,由其主管部門責令改正,給予警告、通報批評。

第三十二條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有法律責任規定的,适用其規定。

第三十三條本條例自2022年9月1日起施行。

來源丨重慶市民政局

供稿丨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處

版權聲明:除原創内容及特别說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圖片均來自網絡及各大主流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認為内容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