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山因九峰并峙若九龍騰飛而得名。據說自古以來就有一蒼龍和八小龍盤踞在九龍山下,一天九蒼龍攜八小龍飛往東海,中途回望,因見峰巒疊嶂,靈秀鐘聚,頓生戀故之情,于是折道回歸,安營紮寨,潤物造化,衍育衆生,最終化作一大八小九座山脈。
民國《固原縣志》說,九龍山是六盤山之脊幹也。更北行則與縣城東、西兩山之脈息會為高廣而平衍之川原,昂昂然直撲大河而去。它是固原城南的一個制高點。縣志還說,站在九龍山,南望高山,擁翠而下,北望城市,萬井畢呈。西南原隰相間,東北二水鎖流。縣志在說到固原城的形勝時說:治城形勢如磬石,東嶽輔于左,西坪翊于右,九龍槟于前,北原拓于後,清水河襟帶于東南,飲馬河纡轸于西北。深入淺出的說明了九龍山的地理位置和重要作用。康熙四十四年(1705)創修九龍山子孫堂和其它大殿。同治兵燹。民國年間多次重修,并建山門。1985年重修聖母廟,新修大戲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