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金融市場絕對的王者,資本領域無可争議的頂級玩家。
他們頗為神秘卻又和千萬個普通人的家庭财富直接相關;他們手握巨資卻又不得不時時刻刻面臨顆粒無收的可能。
他們被一個又一個神話推至巅峰,也被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擊落到谷底。
他們被奉為圭臬,也被無情嘲諷。
他們,就是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人。
高瓴、紅杉、金沙江……這些知名的投資機構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獲取了不菲的投資收益,同時也在不斷變革着中國各個行業的發展格局。
他們有着怎樣的知名戰例?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失敗過往?鳳凰網财經《市值觀察》欄目#資本圖鑒系列#聚焦著名投資機構,深挖中國頂級投資人的資本運作邏輯。
核心提示:
1、張磊出生于河南省駐馬店,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從“寒門子弟”到“中國巴菲特”的這條路注定不可能平坦。
2、高瓴資本成立以來成名戰頗多,押寶騰訊、豪賭京東、操盤藍月亮、鲸吞百麗、扶持百濟神州、入駐格力電器,任何一筆投資都足夠當做優秀的商業案例。另外,百度、去哪兒、攜程、Airbnb、Uber、滴滴出行、美團、江小白、喜茶HEYTEA、君實生物、三生制藥、微醫、藥明康德、甘李藥業….. 這些颠覆我們生活的企業背後都有高瓴資本的身影。
3、張磊很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高瓴沒有什麼關系人脈,我們隻是做研究”。市場上對其用“戰略投資者”身份“割二級市場韭菜”的質疑聲不斷,有券商分析師對高瓴資本和張磊的評價就四個字,“手可通天”。
4、高瓴資本業績不俗,但也并不具備點石成金的能力,在新能源汽車、在線教育、家電領域等領域不乏失敗的投資案例。
正文: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有着武俠夢的張磊盡管隻想悶聲發大财,但是地位與實力并不允許。
昨日,張磊又上熱搜,原因則是張磊被傳“邊控”。
這并不是張磊近期第一次卷入争議,就在前幾日,在線教育行業“塌陷”,而投資者卻發現,一直高呼 “做時間的朋友”的張磊早已和高瓴資本撤退。
鳳凰網财經《市值觀察》還發現,根據持倉數據顯示,2020年3季度,高瓴資本其實就已着手在二級市場減持教育闆塊。而在當年的11月份,高瓴資本卻對外發布《高瓴資本集團可持續性價值投資影響力報告》,報告中引用了張磊的那句名言“教育是永不需要退出的投資”。
高瓴的光環
近日,某财經播主曝光了他被“殺豬”的經曆。據悉,他收到一張印有“高瓴資本邀請函”的文件,文件中寫到,2021年高瓴資本招募中國賽區代理人。
盡管在後續行騙過程中,對方并沒有新穎的“創意”,依然走的QQ群薦股的老套路,但這位大V還是被高瓴資本的光環沖昏頭腦并損失慘重。
從這起案件我們可以感受到,低調的高瓴資本和張磊在投資者眼中已有被神話的趨勢。
高瓴資本創立于2005年,創業初期第一筆資金來自耶魯捐贈基金的2000萬元美元,目前管理規模已經超過6000億人民币,是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之一。
高瓴資本的名字取自橫貫耶魯管理學院的一條道路Hillhouse,張磊将Hillhouse翻譯為“高瓴”,寓意“高屋建瓴”。
道路兩旁栽着高大的榆樹,深秋時紅透的榆樹在耶魯大學哥特式建築的映襯下,顯得無限風雅,英國大文豪狄更斯贊譽它是“美國最美的街道”。
并不洋氣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在2015年哈佛中國論壇上打趣的說到,“你看高瓴資本,聽這名字,起得土不拉叽的,但是我可以告訴大家,從2000萬美金到180億美金,10年的時間,它的成長速度不比全球任何一家優秀的基金公司成長速度慢”。
所有的成功,都是價值觀的成功,“找到最好的公司,做時間的朋友”是高瓴資本被熟知的投資價值觀。
不過,祖籍河南的張磊,更喜歡用三句古語來概括高瓴資本的投資哲學,一是“守正用奇”,二是“弱水三千,但取一瓢”,三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這三句話分别出自《道德經》、《論語》和《史記》。
前兩條偏向于方法論,總結起來就是獨立、專注、專業地在能力範圍内尋找投資機會,第三條則是指明了高瓴資本的投資方向,即投資為社會、為他人創造最有價值行業和公司。
2020年,張磊在疫情期間将自己的生活經曆、投資哲學進行整理,出版了一本名為《價值》的書,書中這樣寫到:
“在多年投資實踐中,我逐漸理解,長期主義的勝利,不僅關乎投資的結果,更關鍵的是在投資的旅途中,發現創造價值的門徑,與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與擁有偉大格局觀的創業者,勠力同心,披荊斬棘,為社會、為他人創造最有益的價值。更讓人欣喜的是,這條長期主義之路,因為志同道合,因為創造價值,而變得妙趣橫生”。
以這樣的投資理念為根基,讓高瓴和張磊的投資“氣質”與衆不同,讓人看到原來投資可以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完美融合,投資人不必過着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必急功近利和唯利是圖。
張磊認為,堅持了這個投資标準,時間和社會一定會給予獎勵,而且往往是持續的、巨大的獎勵。從結果上看也确實如此。據媒體報道,在過去的15年裡高瓴資本的年化收益率達到39%,要比股神巴菲特掌管的比伯克希爾年化收益率高18%,因此他也被媒體稱為“中國巴菲特”。
值得一提的是,張磊投資哲學和投資業績也獲得巴菲特本人的贊譽。張磊曾受邀參加巴菲特的宴會,但與段永平、趙丹陽以及孫宇晨等人不同的是,張磊是巴菲特主動邀請并且親自開車接待。飯後,巴菲特還特别送張磊一個皮夾,對他說:“你管錢,确實比我厲害”。
張磊的逆襲
張磊低調但并不神秘,盡管吃過洋墨水,又幹着“玄之又玄”的金融業,但他給人感覺非常接地氣。
看他的訪談很多人會有兩個感觸,一個是笑聲爽朗,另一個是有些“話痨”,總之就是完全不會把他與殺氣騰騰的金融大鳄聯系在一起。
1972年,張磊出生于駐馬店一個雙職工家庭,父母都是普通職工,從“寒門子弟”到“中國巴菲特”的這條路注定不可能平坦。
張磊從小學習成績并不好,當時初中最低錄取線是140分,他隻考了141分。
由于父母工作忙,經常把張磊“扔”到一位在圖書館工作的親戚家,被鎖在圖書館的張磊“被迫”養成了愛看書的習慣。
張磊讀書涉獵範圍很廣,除了課本之外都愛看,武俠小說、散文詩歌、人物傳記等均有涉獵,所以張磊還有一個仗劍走天涯的武俠夢,據說還想去少林寺學蓋世武功。
讀書之所以可以改變命運,不僅因為看書可以學會知識,而是還會被深邃的思想所影響。
張磊就被前蘇聯作家米哈依·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中一句話深深影響到。
“人們正在那裡決定着自己的和别人的命運,我卻在這兒牧馬,怎麼能這樣呢?應該逃離,不然我就會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從那時起,張磊決定離開駐馬店,要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于是他在功課上認真起來,渴望考上更好的大學,去更大的城市,接受最好的教育。
進入高三那年,張磊終于拿到了“主角劇本”,開始認真學習的他竟以河南省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金融系。
據說張磊發奮讀書還有個原因是受到自己的偶像施一公的鼓舞。
巧合的是,施一公也是駐馬店人,還是張磊高中的學長,張磊看了施一公一些文章後深受感動,覺得人生苦短要整點大事。
施一公也确實是位牛人,還沒完成博士後研究課題就被普林斯頓大學聘為助理教授。此後,普林斯頓大學給他提供了面積達200平方米的實驗室和近50萬美元的啟動基金,在當時這樣的待遇是很多人都無法企及的。随後短短的9年間,他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最高級别的教授職位,并成為學校分子生物學系的領軍人物。
施一公令人敬佩的地方不單單學術成就,而是有一顆赤子之心。2008年,已是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的施一公,面對廣闊的事業發展前景,面對優越的生活條件,他卻作出了一個讓許多人為之驚訝的決定:放棄這一切,辭職回國。
在他看來,“愛國是最樸素的感情,有誰不愛自己的母親呢?”這種樸素的愛國情懷可能跟施一公的從小受到的熏陶有關,施一公的祖父名叫施平,是一名新四軍老戰士,曾任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在若幹年後,央視的《遇見大咖》節目中,鏡頭捕捉到張磊與施一公的一次碰面。
這不是他們第一次碰面,但面對偶像張磊依然略顯拘謹,不過卻豪爽答應幫助施一公解決西湖大學3億元的募資難題,可能人生中最有成就感的莫過于此吧。
相較于學習上的後知後覺,張磊在很小的時候就展露出經營天分,7歲那年張磊為了補貼家用,在火車站附近擺攤,把自己的連環畫書租給候車旅客和過往路人,後來他還學會根據市面行情調整經營策略,打包推銷雜志和小食品賺錢。
在高考後的那個暑假,張磊賣雜志、礦泉水、方便面以及湖南臘腸就整整賺了800元,而當時公務員的月薪也才100元。
張磊經常和身邊人開玩笑,這個小生意用現在互聯網圈的話說,這應該叫做“共享經濟”,要是當時有風險投資,沒準這個小生意還能拉到融資,成為“獨角獸”。
人生的每一場際遇都是最好的安排,這段奇妙的經曆也給張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那就是能夠在嘈雜的環境下安靜的讀書和思考,而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想想現在的高瓴資本,在浮躁喧嚣資本市場中踏踏實實搞研究,真是像極了那個在火車站看書的少年。
在大學期間張磊混的風生水起,和同學搞社會調研赢得過一台當時尺寸最大的電視機,組織模拟炒股大賽上了中央電視台。
不過讓人感到意外的是,畢業之後張磊并沒有選擇留在銀行、證券等金融體系内尋找工作,而是選擇去了五礦集團,用他自己的話是沒有選擇康莊大道,而是另辟蹊徑。
張磊希望能夠從實體經濟的視角感受中國經濟的内在邏輯和巨大潛力,他也确實在此期間獲益匪淺。但是讓張磊沒有想到的是,五礦集團的這段工作經曆卻給他後面的投資工作增加不少難度。
失敗中求學生涯
九十年代後期,中國出現了一波留學熱,再加上五礦工作期間接觸到不少國外客戶,張磊對外面的世界十分好奇,他渴望親自去看一看。
1998年張磊拿到了耶魯一筆獎學金,也加入了留學的隊伍,赴耶魯大學攻讀MBA和國際關系學位。
張磊選擇耶魯大學的原因很簡答,不是這所大學有多牛,而是耶魯大學是他申請的7所大學中唯一願意提供獎學金的一所。另外,耶魯大學還設立了雙碩士學位,張磊可以同時攻讀MBA和國際關系學位,這對于囊中羞澀但同時對政治、經濟、國際政治與關系都感興趣的張磊來說,無疑是最佳選擇。
不過,張磊到美國有點傻眼,耶魯大學提供的獎學金隻是一年期,後面的學費和生活費完全沒有着落。
為了學業和生計,張磊必須得找一份工作。但如上文所說,張磊的所有工作經曆都是與投資八竿子打不着的五礦集團,想要叩開華爾街的大門談何容易。
在人大演講時,張磊曾分享過自己求職的一件糗事,他曾獲得波士頓一家管理咨詢公司的面試機會,面試官要求分析在某一設定區域内應該有多少家加油站。
參加面試的學生大多都會按照基本的咨詢公司邏輯用公式計算,但張磊沒有,而是向面試官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
第一,為什麼要有加油站?人們去加油站,可能不全是為了加油,有可能是去那裡的便利店,如果跟便利店有關系,那跟車的關聯度就降低了,不單要算車的數量,還要關注人口密度。第二,所有的車輛都需要加油嗎?未來是不是有些交通工具根本不需要加油?或者,是否會出現新的交通方式?……
面試官一臉驚愕的淘汰了張磊,臨别前同情地看着說,“你可能缺少當咨詢師的能力”。
不過,從這次面試中我們可以看到,張磊與衆不同思維邏輯,他确實不太适合當咨詢師,因為他在乎的不是這筆投資,而是投資背後所能帶來的價值。
當所有的門都對張磊關閉了的時候,機緣巧合中張磊推開耶魯投資辦公室,面試他的是後來的恩師史文森。
作為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首席投資官,也是與巴菲特齊名的投資大佬,史文森的提問天馬行空,專業且刁鑽,張磊也不記得回答過多少個不知道。
但這一連串的“不知道”卻讓史文森決定錄用張磊,史文森後來回憶說,“很多時候,坦誠是最為重要的品質。我沒有遇到過這麼誠實的學生,很多問題不知道答案很正常,但大部分人選擇掩蓋”。這也正式開啟了張磊投資的大門,也才有了高瓴資本後續的故事。
在耶魯畢業之前,張磊還有一段精彩的小插曲。2000年農曆除夕,距離張磊拿到碩士學位隻有不到半年時間,不過創業的沖動還是讓他回國。
在中關村一家證券公司,張磊在兩間14平方米的大戶室裡,開始了第一次創業,創辦SinoBIT 中華創業網。中華創業網的主要業務就是幫助中國的互聯網企業融資,僅半年之後公司就實現了盈利,而且還獲得融資。
那個時候,張磊堅信中國的雅虎和亞馬遜5年之内就會誕生,而他創辦的中華創業網正是那一場革命的催化劑。可惜,人算不如天算。2001春天以後,全球網絡泡沫破滅,中華創業網就此煙消雲散,也宣告張磊的第一次創業以失敗而告終。
高瓴資本的版圖
高瓴資本成立以來成名戰頗多,押寶騰訊、豪賭京東、操盤藍月亮、鲸吞百麗、扶持百濟神州、入駐格力電器,任何一筆投資都足夠當做優秀的商業案例。
另外,百度、去哪兒、攜程、Airbnb、Uber、滴滴出行、美團、江小白、喜茶HEYTEA、君實生物、三生制藥、微醫、藥明康德、甘李藥業….. 這些颠覆我們生活的企業背後都有高瓴資本的身影。
看到這一連串企業名字,可能很多人感歎高瓴資本的版圖“遼闊”,不過筆者卻被它的遠見震撼。
要知道十幾年前,這些公司雖然處于科技或行業前沿,但并不算是熱門,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能夠關注到它們的投資機構都已經是少數,就更别說能夠洞察到價值并投資。
近期,高瓴資本對于科技賽道尤為關注,在某科技産業賽道的專項基金路演中提到,科技賽道無論是需求端還是供給端,發展速度、行業供給的質量、數量都在不斷提速,過去12~18個月以及未來的3~5年,都是一個曆史性的、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結構性的窗口期。
高瓴資本把整個科技領域的投資方向總結歸納成了4大賽道:第一個賽道是集成電路和半導體領域;第二個領域是前沿科技類項目,其中包括量子計算、腦機計算,和航空航天載人的宇宙飛船相關項目;第三,新能源或者是新動力車;第四,新終端,即智能硬件。
根據公開信息的不完全統計,高瓴上半年在硬科技領域的出手超過80起。以新品半導體為例,目前高瓴的布局已經相當密集,芯耀輝、芯華章,地平線、天科合達,星思半導體,融資大戶壁仞科技以及星雲智聯,分别對應的是芯片産業鍊最上遊的IP、EDA設計,到應用芯片裡的汽車自動駕駛芯片、碳化矽功率器件、難度極大的手機基帶,再到通用型GPU和DPU。
值得一提的是,高瓴資本的投資即仰望“星辰大海”,亦食“人間煙火”,如服飾、面館、狗糧、咖啡、美妝、教育…..這些領域都有相關投資案例。
當然,投資的前提還是需要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融合,比如曾經火爆一時的電子煙項目,鳳凰網财經《市值觀察》注意到高瓴資本就鮮有涉足。
沒有人脈的高瓴
高瓴資本的張磊和和紅杉資本的沈南鵬,因為投資收益高、明星項目多,被譽為投資界的雙子星。
但是兩家公司的投資風格完全不同,沈南鵬的投資講究穩準狠,一家投資公司做到極緻就應該是紅杉資本的樣子。
360創始人周鴻祎曾說:“沈南鵬就是一條鲨魚,隻要聞到血腥味,就會不顧一切地沖過去。”
而張磊講究“精耕細作”,偏向于深度研究,所以高瓴資本更像“農耕文明”。所以,張磊很喜歡說的一句話是,“高瓴沒有什麼關系人脈,我們隻是做研究”。
市場上津津樂道的故事是張磊“人傻錢多”豪賭京東。當年京東因為連年虧損,投資人紛紛撤投,萬般無奈的劉強東找到同是人大畢業的張磊。
據說,劉強東最大期望是融到7500萬美元,但是張磊非要給他3億美元,還撂下了那句著名的“要麼讓我投3億美元,要麼我一分錢都不投”。
3億美元對當時的高瓴資本和張磊來說不算小錢,所以敢于押寶京東并不是意氣用事,而是基于對行業深刻的研究。
按照張磊的說法,“這個生意本身就是需要燒錢的生意,不燒足夠的錢在物流和供應鍊系統上是看不出來核心競争力的。哪怕僅在幾個大城市運作這樣的模式,至少也需要25億,劉強東要7500萬美金,連實驗都做不了”。
據說第二天,張磊帶着劉強東飛去美國,在沃爾瑪總部待了四五天,全面了解物流網絡和倉儲系統。
張磊雖然沒有深入到企業一線,但卻比劉強東想的更深、看得更遠、研究的更透,這種對行業、對企業深刻認知就是建立在紮實的研究之上。
事後也證明了張磊的眼光,京東通過自建物流構建對手無法逾越的“護城河”。劉強東每次談及這條“護城河”都會自豪的表示,即便競争對手花1000億也無法複制。
當然,說高瓴資本研究能力強在行業内沒有太多争議,但張磊說自己沒有人脈,很多人就笑而不語了。
近些年,高瓴資本相繼參與了凱萊英、彙川技術、甯德時代、通威股份、東方雨虹、比亞迪、華大基因和隆基股份等公司的定增項目,賺的盆滿鍋滿,這顯然不像沒有人脈的人。市場上對張磊用“戰略投資者”身份“割二級市場韭菜”的質疑聲不斷。
針對高瓴資本和張磊提前撤出在線教育行業,有券商分析師評價就四個字,“手可通天”。
高瓴資本的投資風格
《孫子兵法》雲,“謀定而後動”,高瓴資本紮實研究的另一面是投資的果斷,敢于在大的賽道下重倉布局。
這種投資風格,随着高瓴資本近些年規模的不斷攀升更加鮮明。業内形容它們,投資就像已經計劃好的軍隊一樣在行動,深入而有體系。
高瓴資本最為成功的賽道布局是在醫藥領域,從2014年起就開始投資包括PD-1創新藥、CRO/CDMO、眼科、骨科、口腔、輔助生殖、腫瘤放療、微創外科、連鎖藥店、醫學實驗室、醫療人工智能等衆多大健康産業鍊裡的創新企業,塑造了一個非常長期的投資賽道,而且構建出一條又深又寬的、持續創新的動态護城河,深度參與并見證了醫藥醫療行業發展的黃金時刻。
在光伏領域同樣如此,高瓴資本2020年以158億的大手筆成為隆基股份的第二大股東,而在此之前他已經對信義光能、通威股份等進行了投資,這也就意味着高瓴把光伏産業的頭部企業全部收入囊中。此外,光伏産業的上下遊産業,如矽料、矽片、電池片、組件四大領域的頭部企業高瓴資本均已染指。
高瓴資本另一個厲害之處是善于“構建生态”。高瓴資本投資項目多但失敗案例少,也主要歸功于它們善于對企業資源進行整合,實現1 1大于2的效果。
接近張磊的業内人士說,“張磊之前會經常說高瓴是一個EvergreenFund(常青基金)。現在,張磊經常挂在嘴邊的是,要用IT、互聯網、新技術給所有傳統企業賦能。Evergreen不是賺快錢,而是希望把整個生态做大,滿足人類前進的需要。”
别再神話張磊
高瓴資本和張磊的業績不俗,但也并不具備點石成金的能力,在新能源汽車、在線教育、家電領域等領域不乏失敗案例。
不過,張磊對外界十分坦誠,對這些失敗案例從沒有避諱過。他曾說,“在投資人的修養中最重要的是intellectualhonesty,就是能不能誠實地面對自己,誠實地、真誠地去衡量自己。如果每天你的同事都說你太厲害了,我們就揚揚得意、沾沾自喜,我們就離失敗不遠了;所有人都給你說,你是真正地掌握了真理,那我們就離失敗不遠了”。
高瓴資本成立以來最為慘痛的一次失敗當屬愛屋吉屋,雖然并不算一筆大投資,但是由于2019年公司的倒閉這筆投資歸零。
在媒體采訪中,張磊對于這次投資做了深刻的反思,他表示,“要對基本原則和規律有所敬畏。互聯網進入傳統行業不是“颠覆”那麼簡單,不能忽視傳統行業的規律和特點,而應該是以“ 互聯網”的心态去學習傳統行業的優點和長處。互聯網新技術應坐副駕給傳統行業賦能,而不是搶傳統行業的司機座位”。
在二級市場上,由于數據公開,高瓴資本的失誤也暴露的更多。例如2019年4季度,張磊清倉了包括特斯拉、蔚來在内的多隻新能源汽車股。而在随後的一年,特斯拉漲了10倍,蔚來漲了20倍;
再比如2018年,劉強東卷入“明尼蘇達州事件”,張磊随即減持京東,增持阿裡,而京東股價卻漲了一倍有餘,大幅跑赢阿裡。
最被投資者“奚落”的案例當屬押寶格力、清倉美的。2019年,高瓴資本以46.17元/股價格、約416.6億轉讓總價拿下格力15%的股權,這也成為近些年高瓴資本最大規模的一次投資。與此同時,因為入主格力以及發展不符合自身投資邏輯,清倉持有多年的美的集團。
從結果來看,這筆交易并不成功,美的集團自高瓴資本清盤之後股價最高實現翻倍,而格力股價最高觸及69.79元,相較于高瓴資本介入時的46元漲幅不足50%。
截至目前,格力電器股價已經跌至48元,無限接近高瓴介入時的價格。
對于為何減持美的、入主格力,張磊解釋稱:“不是說美的不行,格力完美,而是就目前的現狀而言,以及未來兩家公司的改革可能性,格力更符合高瓴的投資邏輯。
但是糟心的是,張磊盡管持有格力集團的股份比例不小,面對強勢且任性的董小姐似乎失去此前的魔力,并沒有太多發言權,更沒有辦法貫徹自己的想法。
近期格力電器抛出的30億元員工持股計劃,其中,“5折購股”、“人均25萬元”、“董明珠或浮盈8億”等被指割“韭菜”的遭質疑聲不斷,而另一邊美的集團卻頻頻推出回購增持計劃護盤,兩相對比凸顯高瓴資本的尴尬。
近期,教育行業的大潰敗,讓此前重倉押寶這一行業的高瓴資本卷入輿論旋渦。
對于一家以盈利為目的的投資機構,買和賣本是件自由的事情,但是争議的地方在于,張磊一邊高調發聲看好教育行業,一邊卻在偷偷撤退。
2020年11月中旬,高瓴資本對外發布《高瓴資本集團可持續性價值投資影響力報告》,報告引用了張磊在2018年接受央視采訪的一句名言,“教育是永遠不需要退出的投資”。
坦白講,2018年的教育行業還沒有内卷到今天的底部,在線教育企業也沒有那麼多魔幻的行為,更何況他是對這個行業的發表看法,而非某個具體企業,張磊的發言無可厚非。
不過,這份報告發布于2020年11月中旬,鳳凰網财經《市值觀察》發現,在報告發布之前也就是2020年3季度,高瓴資本其實就已着手在二級市場減持教育闆塊,而在今年一級季度,也就是教育股崩盤之前,幾乎清倉了所有教育股。
如果針對某隻個股的操作還可以解釋為公司的發展與自身投資理念不符,而針對行業進行如此簡單粗暴的減持,恐怕理由就不是那麼簡單了,至于到底嗅到什麼而提前減持,目前高瓴資本還未對外發聲。
結語:
名氣有時就像是包袱,名氣越大,包袱越重,最可怕的是,這個包袱裡什麼都有。
有聲譽,有财富,有地位,有朋友,有聲色,有醇酒,可是也有負擔,橫逆,中傷,挑撥,暗算,殺戮。
所以人最終會明白一句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張磊有一個仗劍天涯的武俠夢,他希望别人對他的評價是,真性情的、熱情的、正直的、願意幫助别人、助别人成功的一個投資者。
但是,張磊既已處江湖之中,其實已身不由己。
試想張磊沒有賣掉在線教育的股票,江湖會誇他是“時間的朋友”嗎?不會!到時質疑他“踩雷”聲音會更加猛烈。
如果他沒有與互道兄弟的李斌分道揚镳,而是豪賭蔚來的股票,享受到20倍投資收益,江湖會誇他是時間的朋友嗎?會!因為他賺到的錢足夠堵住質疑者的嘴巴。
所以,生意終歸還是生意,江湖終究還是江湖,擺在張磊面前的路就那麼一條,他早已身不由己。
參考資料
1、《2020年收獲22個醫療IPO,高瓴投資成功秘訣在哪?》,證券時報
2、《高瓴資本“光伏局”:158億高位接盤隆基後,下一個将重注押向誰》,華夏能源網
3、《“VC一哥”沈南鵬與“PE一哥”張磊,兩個幕後資本大佬的事隻能說這麼多》,良大事
4、《價值》,張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