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子,又是房子。
海清的封神之作,永遠都是圍着房子打轉轉。且每一套房子,都要獻出點寶貴的東西。
比如《蝸居》,“她”把“妹妹海藻”的貞德獻給了房子。
比如《雙面膠》,“她”把自己的幸福獻給了房子。
而熱播的《心居》,第五集“她”就把老公的命獻給了房子。
《心居》,又是一部讓人一邊想看一邊想罵的電視劇。
想看是因為海清的演技一級棒,想看是因為房子承載了無數人的夢。
扮演“買房婦女”,海清一向駕輕就熟,得心應手。
其實仔細看海清在《心居》裡的扮演的馮曉琴,有點像《雙面膠》中的“阿蔡”,同樣是外來媳婦上海郎的組合,同樣是帶着兒子跟公婆住在一起,同樣是媳婦一天到晚怨氣沖天,時刻撺掇老公買一套寫上自己名字的房子。
不同的是“阿蔡”争到老房子的署名權後就偃旗息鼓了,而《心居》裡的媳婦馮曉琴野心則更大更可怕。
到底有多大?可以這麼說,她住的房子有多大,欲望就有多大。
2、
那麼在《心居》中,顧家的房子到底有多大?
我們按人口分配來算,就可以算出這個房子最少是四室一廳一衛,否則不夠住。
顧家總共住了6個人:馮曉琴夫婦,馮曉琴兒子,馮曉琴公公,馮曉琴老婆婆,馮曉琴妹妹。
夫妻孩子三個住一間、公公住一間、老婆婆住一間,這是最起碼的。
馮曉琴妹妹是個二十來歲的大姑娘,肯定要住一間。
所以這套房子最少有四個房間。
那麼大的房子,馮曉琴卻吵着要買一套60平的小房子另住,是她對這套房子不滿意嗎?
并不是,很有可能這套房子是顧家的祖屋。
隻是顧家的老太太——公公的媽媽不但健在,她還有三個兒女、兩個孫子、兩個孫女。
盡管老婆婆跟公公住在一起,平時由馮曉琴照顧,但馮曉琴還是不太敢明目張膽地把主意打在這套房子上。
但不敢并不代表沒有,且看她的小心思。
3
故事一開始,她的妹妹就已經住到了這個家裡。一個外人,常住進來就意味着無形中宣誓在這個家有一定的主權。
最起碼,她的私人空間是不允許别人涉足的。
最起碼,隻要馮曉琴不吭聲,誰都不能把她妹妹趕出這個家門。
可是,光讓妹妹住進來遠遠不夠,馮曉琴的遠大目标其實是想把爸爸媽媽和弟弟都接過來,成為地地道道的上海人。
這樣算來,就算買了60平米的房子,又怎麼可能住6個人呢?
所以馮曉琴的計劃其實是先買一套屬于自己的小房子,把娘家爸爸媽媽弟弟全接過來,實在住不下,自己一家三口仍舊住在這套大房子裡。
這樣,既實現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也可以打着照顧老人的幌子心安理得地過着啃老的生活,說不定住着住着,這套房子,就成了自己的了。
4
從劇情看,馮曉琴似乎沒有啃老的嫌疑,因為她很勤快,一天到晚忙個不停,但如果把她的忙碌也分配一下,其實她隻是順便照顧了一下兩位老人的一日三餐。
因為馮曉琴的公公才60出頭,精力旺盛。馮小琴的老婆婆90歲上下,身體健康,都有自理能力。
精神這麼好的兩個老人,根本不需要特别照顧。
馮曉琴口裡天天念叨的“辛苦”,實際上是“貢獻”給了自己的老公孩子和妹子,說她是顧家的全職保姆,對兩位老人來說,是不公平的。
所以馮曉琴全職在家,并不全是為了老人,而是她學曆低,就算出去打工,也隻能找到工資很低的工作。
可是如果她出去工作了,老公孩子妹妹的飯誰來做?孩子誰來接?她請得起保姆嗎?
當然請不起,所以隻能自己回家當保姆。
而她的老公顧磊,窩囊廢一個,一個月賺不幾個錢。這一家三口加妹妹,如果單獨起夥食另住,不要說買房,就是租房,也一定會過得狼狽不堪,照樣雞飛狗跳。
但這兩位老人就不同,他們有房有退休金,還有個既孝順又多金的女兒(孫女),老得走不動時請個保姆,依然可以過得很體面。
所以馮曉琴這一大家子免費住在這套大房子裡,還口口聲聲說全職在家照顧老人小孩,是得了便宜又賣乖。
5
賣乖就賣乖吧,隻要安安份份地住在一起,也算和諧相處。
但馮曉琴的野心在婚後的第8個年頭就突然爆發了。
結婚8年,老公原地踏步,事業毫無起色,眼看着孩子漸漸長大需要獨立空間,眼見着妹妹越來越水靈該談戀愛了,她急呀。
所以在積蓄無幾的窘狀下,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張口就向大姑姐“借”100萬首付,要買一套200萬的房子。
借不到錢就離家出走、甩臉子、死纏爛打強讨強要,作天作地,十八般功夫輪番來……
最後先是公公頂不住,投降給她了50萬。然後是老公頂不住,直接賠上了一條性命。
看看吧,馮曉琴就是這麼可怕,首付要借,裝修款要借,除了一把力氣,在什麼都沒有的基礎下,就敢想敢做,逆天而行。
真是“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産”。
6、
馮曉琴蠻不講理,作天作地害死老公之後,才知道公公和老婆婆沒有她的照顧其實也過得很好,反而是她,風裡來雨裡去的送外賣,日子過得一團糟。
當然,故事還在繼續,馮曉琴的房子夢應該也還會繼續,相信她無論是靠别人還是靠自己,她都不會放棄當初的選擇。
畢竟故事一開始,她就說了:在上海,房子是一個人的臉面,買什麼樣的房子就是什麼樣的人。
她會甘心當無根的浮萍嗎?
(圖片來自網絡,侵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