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讓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的由來。每年端午節要吃粽子的習俗就這樣延續下來了。
在端午節這天,人們會通過劃龍舟、包粽子等熱鬧的方式來慶祝這個中國的傳統佳節。
說到端午節吃的粽子,它由來已久、花樣繁多,又叫做“角黍”、“筒粽”,每到端午這一天的早晨,家家戶戶會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呢會提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除了包粽子的習俗,端午節時小孩還會佩戴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的功效,實際上,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
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挂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端午節人們還會上山采藥,在江淮地區,家家會懸挂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還有的地方有挂荷包和栓五色絲線、點雄黃酒等習俗,這一系列熱鬧的端午活動都反映了中華民族優良的節日傳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