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後人用此典故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
2、祖逖(226年-321年)是東晉範陽遒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縣)人,據《晉書·祖逖傳》記述:東晉時期将領祖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漢中山靖王之後)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煉。
3、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将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