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名花不少,也都有很多詩人吟詠它們,或贊美它們的風姿,并借花抒懷,表達自己的志趣和人格。
其中梅花、荷花、桂花、蘭花、菊花、牡丹花等,大家對它都十分了解,基本融進了人們的思想意識裡,是不少人的精神寄托和品質追求。古今詩人也有大量的詩篇來贊美它。
但是對于紫荊花,知道的人就不多,對紫荊花的詩歌,知道的就更少了。其實在曆史上,紫荊花是親人兄弟朋友團聚友好的象征,也是受到人們的青睐的。
紫荊花有靈性,相傳一家兄弟三人鬧着要分家,院子裡一棵紫荊樹好好地就枯萎了。兄弟三人因此受到感動,說我們人還不如樹呢,結果沒有分家。後來院子裡的紫荊又活回來了,并且年年花枝茂盛。
從這個傳說可以看出,古人其實也很重視紫荊花的。他們把紫荊花作為親情的象征,種紫荊,愛紫荊,吟詠紫荊。下面我們就選幾首紫荊花的詩歌,來了解一下紫荊花。
《見紫荊花》
雜英紛已積,含芳獨暮春。
還如故園樹,忽憶故園人。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韋應物寫的。遊子在外看到異地的花卉都謝了,滿地的花瓣。唯有紫荊花開得鮮豔,在暮春的時候,一枝獨秀,它好像要把春天留住。
這棵紫荊花多像故鄉的那棵紫荊花,現在它們可能也開得正好呢。故鄉的親人此時也許正在賞花,也在想念着我這個遊子。他們還好嗎?
《紫荊花》
紫豔暮春庭,少陵詩思清。
老蛟蟠曲幹,丹礦綴繁英。
花譜元無品,春工别有情。
不随桃李色,俗眼莫相輕。
這首詩是宋代詩人韋骧寫的。暮春時節,百花凋零,唯有紫荊花在庭院裡開放了,詩人杜甫都曾經寫詩贊譽它的清純。它的老幹像虬龍一樣盤曲着,新枝更是綴滿了花瓣。
這是很平常的花,在花譜裡排不上名次,隻是天公造化,給了它美麗的容顔。它不與桃李争春,不像桃李那樣輕薄,不随流俗,希望人們也不要以世俗眼光來對待它。
《詠紫荊花》
自古惟聞棠棣詠,後人多感紫荊回。
固知天理随機觸,亦本詩人起興來。
枯條誰綴桃花米,嫩蕊初挼撒酒媒。
野老門前栽一樹,才開桐角此花開。
這是宋代詩人舒嶽祥的詩。自古以來詩人都是在贊美棠棣花,現在才有人來吟詠紫荊花。大自然既然造就了各種花卉,隻要詩人興趣一來,它就有被人們認知和吟詠的機會。
在蒼老的枝條上,點綴着像桃花一樣的嫩蕊,它們開放時就更加鮮豔奪目。雖是野外山居,也有無限樂趣,一年四季好花不斷,剛觀賞過桐花,這紫荊花又來了。
《紫荊花》
稼豔壓春葩,葩成葉始芽。
未張青羽旆,先糁紫金砂。
譜接三荊樹,名齊連萼花。
移根向深谷,寂寞愛繁奢。
這是宋代詩人衛宗武寫的詩。他說紫荊花在暮春時節開放,春天的花事最終由它來引領。紫荊樹先開花後長葉,花蕊像紫金砂一樣璀璨奪目。
它在民俗裡是有着三荊樹那樣象征兄弟和睦美譽的,名聲也像并蒂花那樣傳誦。即使在深山老林那樣寂寞的環境裡,它仍然獨自鬥着芬芳。
《湖州竹枝詞》
臨湖門外是侬家,郎若閑時來吃茶。
黃土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樹紫荊花。
這是元代詩人張雨的詩,寫得很淡雅恬靜。茅屋築在湖邊,是純用黃土泥巴壘成的牆壁,是用茅草做的房頂,一切都很簡樸,就像杜甫在成都的茅屋那樣簡陋。
但是正如詩人劉禹錫所說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人是高雅的。歡迎随時随地過來喝茶聊天。門前沒有别的,就隻有一棵紫荊花。就像蘇東坡所說的,甯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這花象征着主人的高潔。
《春女怨》
獨坐紗窗刺繡遲,紫荊花下啭黃鹂。
欲知無限傷春意,盡在停針不語時。
這個是唐代詩人朱绛寫的。朱绛留下來的資料不多,《全唐詩》也隻收他的詩一首,所以對這個詩人,我們肯定是陌生的。
這首詩是寫的一個女主人公,寫她的春怨。在暮春惱人的午後,她獨自坐在窗前刺繡,外頭的黃莺兒一叫,引起了她的心事。她停下手中的針線活,怔在那裡,好像有無限的煩惱。春天過得這麼快,我們人青春年華又能持續多久呢。
《得舍弟消息 》
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
花落辭故枝,風回返無處。
骨肉恩書重,漂泊難相遇。
猶有淚成河,經天複東注。
這是杜甫寫的一首懷念弟弟的詩。他獲得弟弟的消息後,借寫紫荊花來抒發自己國破家亡的悲痛。在安史之亂前後,他的一個兒子被餓死,弟弟和妻子兒女都被沖散,逃難中得不到一點家人的消息。
就像這紫荊花一樣,一團團一簇簇,家人本應緊緊相擁在一起。誰知狂風一來,就四處飄零。杜甫得到弟弟還沒有受到傷害的情況後,感動得留下了眼淚,這真是不幸中的萬幸啊。
上面一共選了七首詩。最後要說明的是,這些詩裡所介紹的紫荊花不是洋紫荊。洋紫荊花也叫做紅花羊蹄甲,它是屬于蘇木科植物,是香港的市花,也是廣州市的主要庭園樹。而我們上面說的紫荊花是屬于豆科植物,又叫做滿條紅。(最後一張圖片是洋紫荊)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