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大禹的故事從小就學習了,卻從未想過,真的有那麼一天近距離的走近那個他曾經三過家門而不回的地方,雖然過去了千年,已經無從考證具體到那個點,但那種矢志不移的精神的确至今,仍然影響着後世的人。
讓我最清晰能夠記住這個地方,卻是因為地震,汶川、北川的地震在很長的時間裡,牽動着全部國人的心,可能如果不發生這次地震有很多人也不會想起這裡。更不會想起,這裡居然就是大禹的故鄉。
據記載,北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中國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夏王朝的創立者、治水英雄大禹的降生之地。
唐代以前,縣境就建有衆多的大禹廟,每年農曆六月初六大禹誕辰舉行祭祀活動的民間習俗延續至今。至今仍保存着大量有關大禹的曆史遺迹,集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于一體的大禹故裡風景名勝已成為華夏子孫訪古探幽的聖地。
途徑這裡,依稀能夠看到曾經地震遺留下來的痕迹,雖然幾經周折,如今看山上已經有了綠色和樹木的枝桠,但陡峭的山形仍舊讓人覺得當時發生地震時候,人們倉皇而逃而又無能為力的景象。
途中還看到了“姜維城”遺址和“汶川”的路牌,雖然如今已經很少能夠看到地震遺留下來的情形,但是那種心有餘悸的感覺始終讓人還是無法正視前往這塊核心之地看看。
“内障成綿,外屏氐羌”,這裡曆來兵家争奪的要塞,百年以來,羌、藏、漢等民族就在這塊土地上融合交流并生活,在這裡看到的建築風格也極具本地的特殊,同時又夾雜着西北地域特性,風格獨特。
羌族是我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被稱為“雲朵上的民族”。傳說是5000年前炎帝部落與黃帝部落大戰,戰敗後炎帝率其大部與黃帝部落融合,形成華夏族(漢族);少部分西遷南遷,與當地土著融合,形成羌族、藏族、彜族等。
曆史上的巴蜀羌族,曾經在1933年8月25日15時發生的疊溪大地震中,已經被毀過一次,相信在曆史上的那一次應該是更為嚴重,這樣想來,這裡的确是多災多難,但是時至今日,依舊還能夠頑強的存活于此地,并且生生不息,也無不顯示了羌族頑強不息的生命力。
李白在《蜀道難》裡吟詠:“蠶叢及魚凫,開國何茫然。”,雖然早已經破解了那個時候蜀道難的大難題,如今路面尚好,但是依舊彎曲難行。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在經過一個農家的時候,買了一袋蘋果,很大的一袋,隻花了幾十塊錢,雖然看着蘋果的樣子極其難看,但是味道卻非常香甜,水果尚且如此,何況人呢?即使這裡曆經了磨難,風景依舊獨特。
這裡是大禹的故鄉,依舊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依舊是曾經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這裡雖然是曾經的北川,曆經磨難的人們,依然從百年前至今,以其極為堅強的生命力,唱響了一曲民族之歌。
文章及照片系作者原創,轉載請勿改動,商業用途聯系作者。
作者介紹:網絡作家,自媒體人,喜馬拉雅NJ,酷聽網主播,資深的旅行家,用文字、聲音诠釋這個世界!堅持原創,堅持原生态,微博搜索:剛行路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