遐思:
釋義:
1、悠遠地思索或想象。
明,陶宗儀 《辍耕錄·宣文閣》:“以 天曆 二年三月,作 奎章 之閣,備燕閑之居,将以淵潛遐思,緝熙典學。”
秦牧 《藝海拾貝·南國盆景》:“對着一盆精彩的盆景,有時的确頗能發人遐思。”
2、深長的思念。
宋,王安石 《謝徐秘校啟》:“未即趨承,惟加調護,伫膺殊擢,以慰遐思。”
明,宋濂 《水北山居記》:“古之君子其居朝市也,雖繁華之膠葛,恬然視之,而卻有山林之遐思焉。”
明,張居正 《祭米公文》:“懷陟岵之遐思兮,冀瓜期之既及。”
清,張儀昭 《侍宦都門題後》詩:“ 燕 雲牽别夢, 湘 草寄遐思。
瑕疵:
釋義:
1、玉的斑痕。本指玉的疵病,喻微小的缺點,後泛指一切缺點。
2、指毛病。比喻人的過失或事物的缺點。
出處:
1、指前人之瑕疵。——唐·韓愈《進學解》
2、北齊·顔之推《顔氏家訓·省事》:“或有劫持宰相瑕疵,而獲酬謝。”
3、唐·王建《求友》詩:“不求立名聲,所貴去瑕玼。”
4、宋·司馬光《稷下賦》:“榮譽,樵株為之蓊蔚;訾毀,珵美化為瑕疵。”
5、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這玉簪纖長如竹筍,細白似蔥枝,溫潤有清香,瑩潔無瑕玼。”
6、李大钊《我的馬克思主義觀》七:“小小的瑕疵,不能掩了他那莫大的功績。”
7、唐·張籍《離婦》詩:“十載來夫家,閨門無瑕疵……念君終棄捐,誰能強在茲。”
8、唐·劉禹錫《口兵戒》:“玉椟不啟,焉能瑕疵?”
9、宋·沈括《夢溪筆談·書畫》:“熙(徐熙)之子乃效諸黃之格……工與諸黃不相下筌(黃筌)等不複能瑕疵,遂得齒院品。”
10、金·王若虛《孟子辨惑》:“孟子之言,未可瑕疵。”
11、王闿運《帥芳哀詞》:“雖欲得而瑕疵,邈輕舉而難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